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4 道试题
1 . 1949一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农民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一个体小农经济一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助组一初级社一高级社
2016-11-18更新 | 6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2008·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度居高不下,其原因是( )
A.大跃进推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B.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得到广泛认可
C.和平与经济发展使生存环境日益改善D.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小农生产方式
2016-11-18更新 | 743次组卷 | 4卷引用: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A、B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材料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时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4 . 以下统计表反映的是新中国建立前夕官僚资本在中国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依据表中的统计数据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
工业资本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钢铁产量发电量石油产量
66%80%90%67%100%

A.人民政府基本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D.初步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2012-02-02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山东济宁金乡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