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维新运动期间主权及权利观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1897至1900年间,与主权相关的词汇在中文文献中开始大量出现,其中,“主权”出现400多次,“自主之权”300多次,“国权”400多次。这反映出该时期(     
A.民主思想深入人心B.民众赞同政体改革
C.民族意识不断增强D.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思潮的倡导者们在认识上发生了分歧:一种是以康有为、严复为代表的和平渐进论,强调社会进步的循序性;另一种是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革命突变论,注重质变、飞跃。这一现象(     
A.说明进化论正确解释了人类演进
B.实质是有志之士的救亡道路之争
C.唤醒国人普遍投身于救国潮流中
D.说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激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在经历了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到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羁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2-06-30更新 | 12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考(致远、禹泽、汉兴)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       
A.无为而治B.经世致用C.再续《春秋》D.中体西用
2022-06-14更新 | 4386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巩固检测(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5 . 中国是纸的发明地,敬惜字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知书写用纸的发明可能是在(       
A.西汉B.唐代C.北宋D.元代
2022-06-14更新 | 4007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巩固分层教学A层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748年出版的《论法的精神》;到1751年仅法语就印刷了22版,同年在匈牙利推出了拉丁语版,到1773年已经出现了十种不同的英译本,荷兰语、波兰语和意大利语版先后在70年代出版,德语和俄语版分别于1789年和1801年推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B.欧洲的印刷业已经领先世界
C.法国语言文化教育发达D.分权思想得到欧洲各国认可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有哪些?
(2)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并说说秦汉这些努力的共同点
8 . 1953年5月问世的苏联小说《解冻》,描述了几对男女,起初不能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生活苦闷;春寒之后,他们疯狂追求爱情;还描述了一位厂长,只抓生产不顾职工生活,结果职工宿舍倒塌,造成灾难。此后,这类文学作品被称为“解冻”文学。对“解冻”一词理解准确的是
A.强调了文学应该服务于政治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破除斯大林时代的思想束缚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一书中提出“民看吾同胞,物否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张载的这一理念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10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022-04-03更新 | 431次组卷 | 142卷引用:2015届安徽蚌埠市五河县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