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發、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學、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10-16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中写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封建”是一种社会形态B.“其专在下”是指地方权力过大
C.“其专在上”是指权力集中于郡守D.顾炎武认为郡县制优于“封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材料旨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B.使社会面貌发生巨变
C.功绩远高于辛亥革命D.对旧思想的全盘肯定
4 .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下列内容中能体现康有为这一思想的是(     
A.创办学堂讲授西方的政治学说B.发表《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
C.向皇帝上书陈述变法的紧迫性D.与顽固派论战驳斥其守旧思想
5 . 汉代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并据此将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贫贱者,冥顽不灵,有恶而无善;第二种是“中民”,可能经过教化而发扬“善性”;最后一种是少情欲之人,不教而善,具有所谓“圣人之性”。据此推知,董仲舒(     
A.否定了孔孟的人性观B.强调政府的教化责任
C.主张统一全国的法度D.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代儒学家王艮在阐发他的“尊身立本”的思想时,把满足人的物质欲求看作“尊身立本”的必要条件;李贽则认为:“夫圣人亦人耳……则不能不衣不食。绝粮衣草面自逃荒野也”。据此可知,两位思想家都(     
A.肯定人私欲的正当性B.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传统道德精髓
C.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D.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现代学者徐复观指出:“通观古今中外,学术与政治,必有一相当距离,使其能在社会上生根,学术乃有发展可言,政治乃能真得学术之益。所以仲舒一时的用心过当,终于是贻害无穷的。”该学者认为汉代(     
A.学术研究背离孔孟之道B.治国主张脱离现实政治
C.传统信仰体系亟待重建D.儒学沦为政治统治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书法表演在唐代的流行,可从唐诗中得知。如“通神笔法得玄门,亲人长安谒至尊。莫怪出来多意气,草书曾悦圣明君。”“狂来纸尽势不尽,投笔抗声连叫呼。……行路谈君口不容,满堂观者空绝倒。”据此可知(     
A.书法艺术取得了辉煌成果B.诗歌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需要
C.书法符合官方的意识形态D.审美旨趣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图是元代画家郑思肖的《墨兰图》。所画的兰花,花叶萧疏,不画土、根,寓宋沦亡之意。据此可知,该图(     
A.体现了文人画的典型特征B.政治性强于艺术性
C.深受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D.体现了元代文化专制
10 . “政治的急迫要求使新文化运动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种种局限被完全遮蔽了,‘五四’在政治上的‘正确性’掩饰了新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单薄性。”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被各种政治势力所利用B.掩饰了五四运动的不足
C.政治诉求大于文化创新D.政治启蒙价值有待考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