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 道试题
1 . 对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认识错误的是
A.大体上局限在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层面B.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D.经过论战,顽固派彻底放弃了他们的保守观念
2 .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随时代变化而变化。1861年冯桂芬指出西学中“如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等,皆得格物致理”,“格致”一词正式指称西方科学并流行起来。冯桂芬提出“格致”新词义
A.减少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B.提供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依据
C.促进了传统儒学向近代转型D.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3 . 下表反映了清末民初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思想界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反侵略逐渐成为共识B.对西方的学习不断深入
C.盛行崇洋媚外的风气D.提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 . 19世纪中后期,西学译作有《行车指要》《水师操练》《克虏伯炮说》《制火药法》《防海新论》《宝藏兴焉》《工程致富》《探矿取金》《西艺新知》等,这些译作
A.大多出自民间学者的翻译B.反映出救亡图存迫在眉睫
C.与洋务事业兴办密切相关D.旨在提高民众的科学素质
5 . 19世纪中期,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为寻求国家出路做出了多种探索,包括
①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为求生存而进行推翻旧政府的运动
③学习西方,在国内发展近代经济   ④致力于改变现状,进行维新变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顽固派咄咄逼人的意识形态进攻面前,本想一意“务实”、厌恶“务虚”的洋务派也不得不面对顽固派的挑战,无法回避必须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冯桂芬在洋务运动发轫之时提出的“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著名论断,成为日后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问题的蓝本。在这一基础上,以曾、左、李和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大员和以冯桂芬、薛福成、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洋务知识分子为提倡西学而不遗余力。……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不过在起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的主旨却是针对顽固派的诘难、为引进西学辩护、寻找合法性基础的。

——摘编自雷颐《被延误的现代化》

材料二   早在甲午之前,康有为已注意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和总结中国落后的原因。针对守旧派闭目塞听,驳诘西学之非,他在1888年致洪良品的信中说:“夫中西之本末绝异有二,一曰势,一曰俗,二者既异,不能复以中国之是非绳之也。”“不复以中国之是非”为评判准则,说明他已超越华夏中心主义。……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使康有为等人觉悟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距,从而才破除了自我中心以及对旧文化的迷信。

——张昭军《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模式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相较洋务派,在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7 . 启蒙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进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以后的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材料三中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做了哪些努力?
2020-12-0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洋务运动期间,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西洋国家历史悠久,政教修明,凡事皆有主次之分,与中国古代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截然不同。如果国人仍以传统的夷狄观看待西洋国家,则是不顾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危的沽名钓誉之举。据此可知郭嵩焘
A.具有理性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B.强调实行中体西用思想
C.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全面学习西方D.认识深刻引起朝野重视
9 . 李鸿章在《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中写道清朝统治,犹“如敝絮塞漏舟,腐木支广厦,稍一倾覆,遂不可知”,“事事必拘成法,恐日即危弱而终无以自强”;为此他指出“欲求驭外之术,惟有力图自治,修明前圣制度,勿使有名无实?而于外人所长,亦勿设藩篱以自隘,斯乃道器兼备,不难合四海为一家。”由材料可知()
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10 . 如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观点,这些观点都与“中国梦”有关。对于这些“中国梦”理解正确的是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洪仁玕: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
梁启超: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孙中山: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以免除帝国主义侵略

A.反映了中国人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梦”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近代化的“强国梦”D.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