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 道试题
1 . 梁启超曾如此评价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这主要针对的是李鸿章的什么思想主张
A.中体西用B.民主科学C.暴力革命D.民主共和
2 . 晚清一位留美幼童回忆被招选时的情景,说:“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问哪一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国外接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负责一切费用。后来当地有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地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有些报名的人撤销了申请”。这主要说明当时
A.旧有陋俗仍有一定社会土壤B.政府一直重视儿童留学教育
C.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D.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有限
3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
2020-10-11更新 | 14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局一高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1875年,总理衙门官员郭嵩焘认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法”。这一观点
A.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B.批评了师夷长技的认知缺陷
C.反思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D.提出了变革政治的迫切要求
5 . 阅读有关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相关内容,完成问题。

表一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表二 清末新政的有关内容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两项有关晚清政府改革举措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炼信息精准,史论结合)
2020-09-29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9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2020-09-21更新 | 337次组卷 | 6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的四批留美学生回国后备受批评;20世纪初,社会则希望留学生“拯救此将亡未亡之中国”。这一变化表明
A.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逐渐加深B.留学生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
C.清政府着力培养近代知识分子D.民主共和思想冲击社会传统观念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大学教授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讲稿目录:

第一讲     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第二讲     鸦片战争中的爱国与卖国

1爱国的要旨

2主战与主和

第三讲     ……

第四讲     论“中体西用”

第五讲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1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开拓性的人物

2李鸿章也有爱国之心,民族主义之情

第六讲     ……

第七讲     “戊戌”与启蒙

第八讲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第九讲     ……

第十讲     略论演化中的中国近代文化

第十一讲     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

第十二讲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讲稿中的任意一处“……”进行补充或者为任意一讲添加子标 题,并说明理由。(要求:标题明确,补充或添加的内容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10 .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以孝佛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这反映出张之洞意在
A.践行实业救国B.维护封建统治
C.突破中体西用D.培养新式人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