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尽管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的思想,但他对国家富强的广泛要求,呈现出一种激进的倾向,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这显示出维新思想
A.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
B.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
C.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
D.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A.魏源
B.严复
C.陈独秀
D.孙中山
2019-03-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中国早期译者翻译《物种起源》,对“evolution”一词的翻译强化了“进步”的含义,认为生物的改变,一定是朝“进步”的方向而去。而达尔文自己却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朝着“进步的倾向”。近代译者对《物种起源》的翻译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看重(     
A.实用性B.科学性C.基础性D.思想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时间里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2019-01-28更新 | 502次组卷 | 3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补考)
5 . 阅读下列材料
中西方历史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既有差异又有相似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6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西欧古希腊涌现出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元璋:实行八股取士制度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是人的理性体现。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阶段中国和西欧思想发展史的共同历史特征。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要思想主张。
6 .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表达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这一原理来自于
A.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力学理论
2019-01-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基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
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表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8 . 费正清指出: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的影响)……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戊戌变法中所依据的“哲学根据”包括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②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④圣人之纲常不可改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下列最能体现当时士大夫对于“中国的儒家文明”的“改革”方式的是
A.“托古改制”
B.西方的进化论思想
C.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D.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2018-10-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