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段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课外阅读。

背书(节选)

我是个爱静的人,即使是早起背书,也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我就选中了校园墙角的一排猪shě   shè)。其实,除了猪粪的气味,那是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石子铺的小道,青石qiē   )的圈栏,薄薄的雾气,冰冰凉的青石板。坐在上面背书,真是清新爽快。除了背文史地英语外,还有一本我日日必背的书。那是本很旧的《唐诗三百首》。发黄的麻纸,竖排版,繁体字,石印。一首一首,一页一页,在晨风轻拂的油灯下,我慢慢地都背过去了;日子,一个又一个的日子,都从油灯下,从我朗朗的背书声中翻过去了。

对于我的惊扰,猪们一开始很是慌乱。它们又哼又撞,甚至跳起来用嘴拱我放在juàn   quān)栏上的煤油灯。但日子久了,便习以为常。我背我的,它们睡它们的。望着它们相依相wēi   wèi),呼呼噜噜,我的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到了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了。猪圈位于校园一隅,冷风从低矮的墙呼呼而入。为了煤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有时遇到下雪天,片片雪花飞旋而下,无声地落在灯罩上,发出咝咝的声响,像无数飞着的小蛾子。放寒假后,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煤油灯了。但每当耳旁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我便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1.画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习以为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作者在猪舍旁边读书,猪们一开始很是慌乱,后来习以为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文中属于____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4.为什么每当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时,作者会“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稻草人(节选) 

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他看守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拉沙拉地响。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位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她想起来就哭,眼睛到现在还红着;而且成了毛病,动不动就流泪。她只有一个儿子,娘儿两个费苦力种这块田,足足有三年,才勉强把她丈夫的丧葬费还清。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她当时昏过去了,后来就落了个心痛的毛病,常常犯。这回只剩她一个人了,老了,没有气力,还得用力耕种,又挨了三年,总算把儿子的丧葬费也还清了。可是,接着两年闹水,稻子都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她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可是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所以稻草人替她高兴:想到收割的那一天,她看见收下的稻穗又大又饱满,这都是她自己的,总算没有白受累,脸上的皱纹一定会散开,露出安慰的满意的笑容吧。如果真有这一笑,在稻草人看来,那就比星星月亮的笑更可爱,更珍贵,因为他爱他的主人。

1.《稻草人》这个故事的作者是 (       
A.陶行知B.杨红樱C.叶圣陶
2.《稻草人》中的稻草人是(       )生命的。
A.有B.没有C.不知道
3.短文的开头,稻草人心里很高兴,是因为(       
A.他看到了满天星斗。
B.他看到了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
C.他看到了他的主人来了。
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闹水”的“闹”的意思是(       
A.喧哗;不安静B.吵;扰乱C.发生(灾害或不好的事)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稻草人看来,主人安慰的满意的笑容比星星月亮的笑更可爱,更可珍贵。
B.稻草人心里高兴,是觉得今年的稻子长得好,主人会表扬他。
C.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位可怜的老太太,他希望看到老太太的笑容,表现了他的善良和对老太太的同情。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jǐn   jìn)管海力布焦急地cuī   chuī)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shì     ),我说的话千真万què   quē)。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用十个左右的字概括选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表现海力布着急的句子。
4.海力布为什么急得掉下了眼泪?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乡亲们不相信他的话
B.因为大山马上要崩塌了,灾难即将来临,乡亲们却不相信他的话
C.因为时间紧迫,灾难即将来临,海力布心系乡亲们的安危,但如果不说清楚,别人就不会相信,如果说清原委,自己就会变成石头,所以急得掉下了眼泪
5.如果你是海力布,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跟乡亲们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课外阅读

跳和跃

从前,有个书呆子,出门碰见一条小河。他左右一看,没有桥,就站住了脚,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有个农民看见了,朝他嚷道:“跳啊!”他一看河并不宽,于是双脚站稳,用足力气向前一跳,结果“扑通”一声掉在河里。幸亏河水不深,他连滚带爬地上了岸,气愤地对农民嚷道:“你,你出的这叫什么主意?”

农民看他那个样子,既好气又好笑,马上来到河边,左脚用力一蹬,右脚往前一跨,很轻松地跳了过去。他对书呆子说:“这样不就行了吗?”书呆子摇了摇头说:“你刚才说的是跳,可你做的动作是跃。你言行不一,不是有意让我吃亏吗?”农民糊涂了:“什么跳啊,跃啊,不就那么一下子吗?”书呆子说:“双脚并齐,用力离地,全身向前谓之跳,一脚前一脚后,单脚向前跨谓之跃。你……你懂什么呀!”

农民听了,也不再和他生气,一扭头就走了。

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什么跳啊,跃啊,不就那么一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不就行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句子,按要求填空。
(1)他左右一看,没有桥,就站住了脚,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句话中画线的部分可以用下面哪个成语来替换?(        )
A.不置可否        B.不知所措        C.模棱两可
(2)农民看他那个样子,既好气又好笑。
①“那个样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农民感到“好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到“好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言行不一,不是有意让我吃亏吗?”
①“言行不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书呆子说农民“言行不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秦兵马俑(节选)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目光炯炯,表情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奉,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1.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画出来。
2.文中哪些词语表示“看”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近它们,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读这句话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
4.秦兵马俑还会有哪些神态?请你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好像……”的句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6-11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部北京市顺义区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时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授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引人入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描写田老师讲课方法的句子,用“      ”画出来。
3.“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___个故事,田老师给“我”播下了_______
4.文中把________比作 ________,说明了老师“_________细无声”的教学艺术对“我”产生的影响。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理解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瓣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画“ ”的句子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 __________,说有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 __________
3.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填序号。
①林冲   ②贾宝玉   ③宋江   ④武松     ⑤林黛玉   ⑥薛宝钗
属于《水浒传》的有: __________。属于《红楼梦》的有: __________
4.用“﹏﹏”画出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5.写出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的句子,读这句话要读出_________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6-0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内外阅读训练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课内阅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圆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绳和蜘蛛了。

1.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是因为 ____________;“两个小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
2.从这块透明的琥珀里看到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由此可推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把选文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4.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研究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理解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不改变意思,给文中画“____”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把文中画“﹏﹏”的句子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10 . 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要进院子先得入门,四合院好比一本大书,这大门就是封面。人们见到一本书,都先看封面,了解一下它是谁写的,什么内容,四合院也一样,生人到此,在门前一站,上下左右一瞧,对这家主人就能知道个大概其,是官宦还是商民?若是官员又是什么品级?是否王公贵族?有什么爵位?受什么封赏?从这大门,上都能找到记号,看到标志。如果要进去拜访,知道这些就不致失礼露怯。

(摘自邓友梅《四合院》,有删改)


材料二:

四合院,顾名思义,“四”就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就是组合,“院”就是庭院。四个方向的单个房屋把一个庭院围合在中间。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最主要形式。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具有四合院特征的建筑,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典型。人们在描述四合院规模的时候,一般喜欢用“进”。简单来说,“进”就是院落,一进就是一个院落,以此类推。院落是四合院空间的基本单元,北京四合院是由一个个的院落组合而成的。常见的空间类型有:一进院落、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四进院落及一些大型复合型院落。标准的四合院是三进院落。这里所谓的“标准”,是指它包含了北京四合院的所有必要特征,并满足三代同堂这样一种中国普遍的家庭模式的居住需求。


材料三:

七百多年前的元朝把都城建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元大都的规划方式,就是把各个四合院住宅进行统一的归置,住宅与住宅间形成的交通空间,就是“胡同”。到了明清乃至民国,四合院住宅不断发展完善,北京的住宅就有了“北京四合院”这个专有名词。


材料四:
下面以三进四合院为例,鸟瞰一个标准四合院的组成。

四合院的建筑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称正房,坐北朝南;东西面称厢房;南面称倒座房。中间是院子,整体由抄手游廊贯通。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入口,这就是正门,又叫街门或宅门。中国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认为祥瑞的事物都来自东南方,所以四合院的正门大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

(材料二至四均摘自谢小振《四合院里的小时候》,有删改)


材料五: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体现着城市文化。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

(摘自汪曾祺《胡同文化》,有删改)

1.结合材料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元朝时就有了“北京四合院”这个专有名词。( )
(2)标准四合院在建筑形式上讲究东西对称。( )
(3)正房在后罩房的南面,在倒座房的北面。( )
(4)中国有“紫气东来”的说法,四合院正门全建在院落的东南角。( )
2.综合运用以上阅读材料,在“各具特色的民居”调查活动中发言。在表格中简要写出你的发言提纲。
(1)根据对材料的整体把握,给发言拟个题目,写在表格中。
(2)列出发言提纲(可以用文字、图示等形式呈现)。
具体要求:
题目与提纲相符合;
在提纲中注明详略安排;
详细发言的部分,要体现出对至少两个不同材料的综合运用。
题目:《____


____________

3.针对详细发言的部分,你会从材料中选择哪些语句、图示来具体说明?把它们写出来,并在进行简要批注。
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了以上五个材料后,我产生的新思考或者新问题是:_________。带着新的发现,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
2020-05-01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年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