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9月测试语文试题
全国 高三 模拟预测 2020-09-17 4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殷代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难以预知的各种自然灾害是当时人类的最大威胁,“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就是他们艰难生存的历史写照。所以,周初的德治体系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了德治的三个原则,即“应时”“应和”“应戒”——从人与天时来看,要“应时”;从人与天命来看,要“应和”;从人与天灾来看,要“应戒”。

“应时”即人的活动应顺应天时节令。因为在人类早期社会,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与对自然的崇拜结合在一起的。“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实践经验,既是对自然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又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规范和引导。安排生产的一个重要规范和原则就是做到应“时”。

《尚书》开篇《尧典》中,尧帝安排羲和按照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历法。在历法的制定中体现了将日月星辰的周期变化与动物的生长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实践活动相联系的一种整体性思维模式。春分的划定,在天依据的是昼夜的长短和星体的位置,在地表现为动物开始交配繁殖,对应人的活动则是开始播种。夏至的划定,也是依据的昼夜长短和星体的位置,夏至在地面的表现是动物的羽毛稀疏,对应的人类的活动是迁到高处居住。秋分和冬至的划分也是依据的昼夜与星体的变化,秋分在地面的标志是动物开始长出新的羽毛,对于人类而言,可以回到平原居住;冬至在动物身上体现为有密厚的羽毛,人类要居住在室内。 

在对四季的划分中可以看到日月星体的运转—动物的生长—人的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高度依赖自然环境的时期,时令是指导和支配人类安排实践活动的准则,是人类得以在自然界生存的保障。舜帝在对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祭祀四方和名山大川。二月东巡,祭祀岱岳;五月南巡,祭祀南岳;八月西巡,祭祀西岳;十一月北巡,祭祀北岳。

《尚书》把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的变化紧密联系,在初步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倡导应时而动。人类在从事各类活动之前都会举行仪式祭祀天地,这就是对自然的敬畏,西周之后更是如此。吸收了商纣失德逆天的教训,周王朝重视礼制,礼制其首即礼天,要求人们敬畏天命,应时而作。 

“应和”即为崇德。在《尚书》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人与物关系是否和谐是判定一个人(君主)是否有良好道德的重要标准。例如,尧之德表现为通过“亲九族”而“协和万邦”;舜以“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文王之德在于“怀保小民,惠鲜鳏寡”以求“咸和万邦”;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安民”“恤民”是《尚书》评价君王德行的又一重要标准。例如,尧帝“克明俊德”,并通过“敬授民时”而使九族、百姓、万邦乃至“黎民于变时雍”。“安民”“恤民”是在因“天命靡常”意识产生后而忧位、忧君推演出来的道德命题。

对于君主而言,道德还具有更深层的重大意义,即君主是否有德更进一步关系到天命的变更。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君主如果失德就会失天命,只有良好的道德才能守天命。“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尚书·泰誓》中记载了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原因在于商纣失德被天命所抛弃。周武王将商纣王沉溺酒色、残暴虐杀、昏庸、奢侈等失德行为看作是对上天的不敬,而他自己是根据天命来判断商纣是有罪的,“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商纣失德,是天命要诛杀他。如果不顺应天命将其诛杀,那么罪与商纣同等。

通过圣王治理社会的历史可以看出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殷人在把权力看作是祖先神恩赐的背景下提出了道义的正当性,以自己“明德”的途径与天命相关联,把德行看作是天的本意。“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受到上天的佑助,只有仁爱的君主才能获得民心的归附。君主道德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惠民。而在德治中,君主与民众关系的和谐、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真正做到万物和顺,才是民得以生、王之为王的前提条件。

“应戒”即强调有德之人应顺应天道,不做失德之事。《尚书》通过道德与天命的关联追求万物和顺,失德不仅会引起天命的更换,还会招致天灾。“天”在元典时代人的心目中居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天命”一度曾被人们视为是不可抗拒的,“顺天道”“明祖道”成了君王是否有德的评判标准,“天命”成了天道运行的法则,尊“天命”就必须要顺“天道”。需要指出的是,《尚书》中的“天”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思考,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属性和发展变化规律的高度概括。《尚书》中的“天命不僭”“格知天命”“祈天永命”,殷商诸王的“率民以奉天”都很清楚地体现了商周时期对“天命”敬畏。

君主之德贯通天地,关系到鬼神及万物的存在状态。君主之德与天灾和万物的生存状态相关联,在有德的君主的管理下,鬼神及万物都得以安宁,不会出现天灾。如果君主“肃”,雨则适时;君主“乂”,晴则有时;君主“晢”,暖得时;君主“谋”,寒得时;君主“圣”,风顺时。相反,君主失德则会出现天灾。君主、卿士和百官对社会的治理与自然环境有规律地孕育万物一样需要一定的规范。

在古代社会,非常重视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据《尚书·胤征》记载,掌管天文历法的羲氏、和氏失德,沉湎于酒,扰乱历法,于是就出现了天体运行失常的情况。在当时看来,掌管天文历法的人失德,其危害比烈火还要严重。这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天时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意义都与天地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相关。

(摘编自李青唐《从〈尚书〉观周初德治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荡析离居,罔有定极”的生存状况,促使周初的德治体系提出了德治“应时”“应和”“应戒”的三个原则。
B.“天”在元典时代人的心目中居于至高无上的位置,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属性和发展变化规律的高度概括。
C.惠民是君主道德的一个中心内容,认为使民得以生才能使君主与民众的关系和谐、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真正做到万物和顺。
D.《尚书·胤征》羲氏、和氏失德导致天体运行失常的记载,反映出古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意义与天地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相关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舜帝基于对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认识,择月出巡山川,祭祀四方,可见在人类早期社会,“应时”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特征。
B.商纣失德失民心,是天命要诛杀他。所以,周武王君臣同德度义,应天顺民讨伐商纣,将其诛杀,就不会被天命所抛弃。
C.《尚书·泰誓》中记载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证明了君主是否有德关系到天命的变更的道德的深层意义。
D.《尧典》中尧帝安排羲和制定历法,证明舜帝在对日月星辰运行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祭祀四方和名山大川是“应时”之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时”既是对自然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又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规范和引导,与今天人们对“时”的认识异同互见。
B.《尚书》中记载尧帝安排羲和按照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历法,可见“天命不僭”的思想在古人观念中的重要性。
C.古人认为,君主通过道德与天命的关联追求万物和顺,对社会的治理符合一定的规范,不失德,就不会招致天灾。
D.在古代社会,非常重视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与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有关。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一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的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高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解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月球背面一直非常神秘。由于月球烧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人类在地球始终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此次嫦娥四号着巡组合体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艾特肯盆地是目前发现的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其中90%的面积都分布在月球背面,只有一小部分在月球正面,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更让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是,月球背面独特的电磁场环境和地质特征,非常适合开展低频射电探测等空间天文学研究和月球物质成分探测等科学研究。由于屏蔽作用,在地面上无法开展低频射电的观测,到月球背面就可以开展,这样将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如果能够获取更古老的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信息,对我们了解月球的化学成分演化过程也会有很大帮助。

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再到“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月球探测工程,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摘编自新华网马倩《“嫦娥四号”月背探索记》)

材料二

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20多天环月飞行,终于等到目的地南极艾特肯盆地陨石坑迎来曙光,在距离月球约65万公里,环绕地月L2拉格朗日点,能同时看见地球和月球背面的中继星“鹊桥”的通信协助下,嫦娥四号上的变推力发动机被点燃,探测器的速度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到接近为零。探测器调整了姿态,朝着艾特肯盆地中冯·卡门撞击坑相对平坦的坑底垂直降落下去。当它距离月面约两公里时,太阳从东方照射月面形成的投影被探测器上的相机捕捉到,经过计算机“大脑”夂理,它识别出下方的大石块和陨石坑,进行了第一次避障;当距离月面100米时,它在空中悬停,利用激光扫描识别出月面上更小的障碍物以及坡度,它的“大脑”再次计算,寻找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地点作为着陆点。当距离月面两米时,探测器上的发动机停止工作,怀抱着月球车的金光闪闪的着陆器依靠自身重力落下,四条腿稳稳站立在荒凉的灰色月面,扬起一片月尘。

此次探月,嫦娥四号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突破月球背面复杂地形地貌识别、高精度自主着陆控制与自主避障等技术:突破高增益可展开天线、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中继轨道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强背景噪声环境下空间低频电场信号提取、空间低频电磁波高灵敏度接收技术等。

(摘编自冯华《翩然落月背,再赴广寒约》)

材料三

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标志着中国的航天计划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此次任务不仅是一项科技成就,也是对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一个完美注脚。”俄罗斯航天集团总戴罗戈津教示,在此次探月的大型项目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电力供应系统就使用了俄方制造的效射性同位素电池,荷兰杂梅亨大学无线电央验室主管马克吨克菜因喉尔特表示,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利用荷兰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听来自远宇宙的声音,德图明镜在网网站称,德国基尔大学科学家研制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将参与“勘揲”深埋月下的“矿藏”。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顾清扬表示,嫦娥四号着陆月背不仅是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它的意义不仅局限于中国本身,更是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开辟了广阔的合作前景。

(摘编自人民日报《国际舆论热议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人类太空探索里程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陨石坑,艾肯特盆地是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
B.“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了发动机被点燃、减速、姿态调整、垂直降落、避障、悬停以及缓速下降的过程,最终实现月背着陆。
C.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突破了复杂地形地貌识别、高精度自主着陆控制与自主避障等关键技术。
D.顾清扬副教授认为,嫦娥四号着陆月背除了是中国航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还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开辟了广阔合作前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到“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可见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技术进步。
B.“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中继星“鹊桥”通信协助下,方能实现自主着陆,彰显了我国信息传输技术的高稳定性和高精度性。
C.从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嫦娥四号”月背着陆不仅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也运用了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前沿科技。
D.在相关国际评论中,外媒对“嫦娥四号”月背着陆都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其中俄罗斯、德国、荷兰和新加坡的评价有所不同。
6.以上三则材料中叙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自成(节选)

姚雪垠

李自成率领着中军营和标营将士以最快的速度增援后队。翻过两道土岗,他看见漫山遍野尽是官兵的旗帜和人马。

那些正在退下来的人们一看见闯王来到,立刻返身投入战斗,与追杀而来的左世雄迎面相撞。

左光先的侄儿、参将左世雄,面如涂赭,绰号红面虎,在左营里是一位有名的虎将,平日左光先常夸他有“万夫不当之勇”,倚为军中长城。他追杀农民军正在十分得手,忽见闯王来到,便在马上狂呼大骂,声如虎吼,须发戟张,目眦尽裂,横刀跃马,来战自成,满以为立功封侯,就在顷刻之间。不料李自成既不叫喊,也不说话,马疾手快,犹如闪电,但见寒光一晃,左世雄还没有来得及招架,已被刺落马下,自成杀散左世雄手下人众,直取左光先的中军。

看见李自成带着骑兵冲杀过来,左光先立刻带着他的最精锐的标营相迎,在两座小土山中间的平川上展开了极其惨烈的血战。左光先在过去没有同李自成本人直接交过手。在战斗大约进行一刻钟以后,他不得不在心中佩服李自成果然名不虚传,真正是一位了不起的好汉。像李自成这样勇敢、沉着、机警、剑法熟练的敌将,他还是初次遇见。他同李自成有时碰到一起,单独交锋,形成将对将、兵对兵的厮杀局面;有时,因某一方的偏将和亲兵一拥上前,变成了混战局面。

尽管在进行着惨烈战斗,李自成还继续保持着相当冷静的头脑,一刻也没有忘掉整个战局,他明白时间拖长对他是很不利的,如果同左光先纠缠得过久,正面阵地就有被曹变蛟突破的危险。当他同左光先厮杀了将近半个时辰的时候,他忽然把主剑一挥,使他的骑兵向后撤退,他自己也拨马而走,只觉得马蹄飞一般地奔腾,地上的草呀石呀接连着闪过,丝丝缕缕的战袍下摆向后飘飞成一支一支戈矛。

左光先正觉得自己没法取胜,心中有点慌张,忽见李自成的人马后退,心中猛一高兴:“到底你招架不住!”随即率领着人马追杀过来。追不远,忽见自成勒转马头,取弓在手,他心知中计,本能地把上身往鞍子上猛一伏,同时小声叫道:“不好!”刚说出这两个字,只听当的一声,一箭射中他的盔尖,盔缨飞出一丈开外。他大吃一惊,赶忙勒住马头。正在这当儿,又听见嗖的一声,他身边的旗手应声落马,大旗倒在他的身上。他正在不胜惊骇,李自成率领着人马杀了回来。

如果是一般将官,在这样情形下很容易失去了迎战力量,回马而逃,即使不回马而逃,只要他惊慌失措,也会影响自己的部队,立刻瓦解。但是左光先尽管不胜惊骇,看见闯王回兵杀来,仍能大呼大叫地进行迎战,表现得非常勇敢。他手下的将士们看见主帅如此,也都有了胆量,战斗得十分顽强。不过左光先已经不希望取得胜利,只希望且战且退,使他的将士牺牲不大,最后退到一个地势较好的地方,拼死守住,不要溃败。他在退却时竭力保持着整齐的队形,不断地进行反扑。

不能够一下子把敌人杀得大败,这使李自成感到焦急和恼火。正在这时,在他的左边不远,隔着一座生满小松树的丘陵,突然腾起来一片黄色灰尘,同时听见左光先的步兵在高处大声叫着:“贼兵又增援啦!贼兵又增援啦!”这支援兵冲进了左营的步兵中间,驰突砍杀,使步兵首先发生混乱,随即影响了骑兵,牵动全线。李自成趁着敌人的骑兵队形开始动摇,冲进了官兵阵内,他的骑兵虽然已经死伤了三四百人,但是一旦胜利到来,这一支人马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

官兵方面有组织和有秩序的退却终止了,跟着是一片混乱,争着逃命,互相践踏。左光先连斩了几个士兵,仍然制止不住全线崩溃的可怕局面,只好不再管手下将士们的性命如何,也无暇考虑名将威信、皇帝问罪等等问题,带着几十名亲兵落荒而逃。

高夫人①立马在小山头上,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左翼战线上官兵的旗帜混乱起来,有的倒下,有的奔逃,随即又看见闯王的大旗在向前追赶。虽然距离很远,她看不清旗上的“闯”字,但是那白缨子和银枪尖却在太阳下闪着白光,原来太阳是惨淡无光的,似乎山山岗岗、枯草寒林,到处都染着凄凉的黄色,如今突然全变了,太阳是娇艳的,而大地呈现着鲜明的色彩。她的心突然从半山中落下来,不自觉地喃喃说:

“谢天谢地,又打胜了!”激动和喜悦的热泪充满了她的眼眶,在大眼角滚动着,差点儿奔流出来。

刘宗敏亲自率领三百骑兵前来增援,等他奔到老营时,听说左翼已经大胜,便让队伍停住,策马奔上小山,亲自观看。他看见左翼的战斗确实已经结束,空荡荡的看不见人马和旗帜活动;正面战场被较高的丘陵遮住,什么也看不见,但听见呐喊声和鼓声仍在继续。他向高夫人问:

“这边战场上是怎么回事儿?”

“刚才开始的那一阵,杀得可紧哩,后来就松了。”高夫人笑了一下,又说:“闯王把贺金龙派到玉峰那里去,也许这一个计策使着了。”

刘宗敏心中明白,不觉笑了一下,苍黑的饱经战火风霜的脸成了一朵菊花。他又向正面战场上听了听,说:

“曹变蛟也在后退了。闯王已经从左边杀过去,我再同田副爷②从右边杀过去,把他美美地收拾一顿。”

“好吧,机不可失。我在这里等着,看你马到成功。”

宗敏走后,高桂英仍然同男女亲兵们立马山头,向着战场瞭望。大约能看到一片狼藉,处处腾起的烟雾,西边的天空被渐渐飞起的晚霞染得红彤彤。她的带着征尘色的脸颊上绽开来一朵微笑。她望望骑马回到她身边的小来亨,叹口气说:

“唉,孩子,打仗不光要斗勇,也得斗智啊!”

(节选自《李自成》第九章,有删改)


①高夫人:闯王李自成的妻子高桂英。②田副爷:起义军将领田见秀的绰号。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人物生动,笔尖常含感情。作者对李自成与左光先激烈交锋的精细描写,突出了战争的惨烈,蕴含着饱满分明的爱憎感情。
B.作者善于调度笔墨,细致描写激烈的战争场面。文中重点写了李自成与左世雄和左光先的两次直接交锋,刻画了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义军领袖形象。
C.左光先最后已经无暇考虑名将威信、皇帝问罪等等问题,只能落荒而逃,暗示了左光先在激战中尚有“后顾之忧”,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D.小说运笔周密,在描写战事之余,忙里偷闲,还做了景物描写。小说结尾对晚霞的描写,既象征了战事的进程,也衬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8.起义军的将士们是小说着意塑造的重心。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起义军的将士形象的。
9.姚雪垠说“写历史小说……不应该靠随意想象构成题材”,但他又说“在塑造他(李自成)的英雄形象时,……虚构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好使他的形象丰满而典型化”。你认为作家的话矛盾吗?请以本文为例做以简析。
2020-09-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9月测试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澹,字行冲,以字显,后魏常山王素莲之后。少孤,养于外祖司农卿韦机。及长,博学,尤通故训。及进士第,累迁通事舍人。狄仁杰器之。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仁杰笑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景云中,授太常少卿。行冲以系出拓跋,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学者尚之。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出石,有牛继马之象。魏收以晋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马姓以著石符行冲谓昭成皇帝名犍继晋受命独此可以当之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弦之,其声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

开元初,罢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兼关内按察使。自以书生,非弹治才,固辞。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封常山县公。充使检校集贤,再迁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先是,马怀素撰书志,褚无量校丽正四部书,业未卒,相次物故。诏行冲并代之。玄宗自注《孝经》,诏行冲为疏,立于学官。以老罢丽正校书事。初,魏光乘请用魏征《类礼》列于经,帝命行冲与诸儒集义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获刊缀为五十篇,上于官。于是右丞相张说建言:“戴圣所录,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可罢。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至征更加整次,乃为训注,恐不可用。”帝然之,书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俄丐致仕,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卷)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收以晋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马姓/以著石符/行冲谓昭成皇帝名犍/继晋受命/独此可以当之
B.魏收以晋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马姓/以著石符/行冲谓昭成皇帝名/犍继晋受命/独此可以当之
C.魏收以晋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马姓/以著石符/行冲谓昭成皇帝名/犍继晋受命/独此可以当之
D.魏收以晋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马姓/以著石符/行冲谓昭成皇帝名犍/继晋受命/独此可以当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训,在文中指训诂。训诂,为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的学问,在古代属于“大学”的学术范畴。
B.编年,以年月为纲纪录史实,因而有时也作为史书的代称。史书另外还有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等体例。
C.法家,法家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在《汉书·艺文志》中被列为“九流”之一。
D.《孝经》是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认为孝是诸德之本,被列为“十三经”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后也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冲自幼失去父母,等长大后,学识渊博,等考中进士,得到多次升迁。他曾用比喻的方式表示愿为刚直之属,竭诚为上司所用,得到了狄仁杰的器重。
B.有人在挖古墓时得到了一个铜器,没有人能辨认出此为何物。元行冲判断为前人所作乐器,命人以木仿制,果然声音清雅,演奏音乐的人于是叫它“阮咸”。
C.元行冲多次升迁后任大理卿,因为不乐法家,再迁被任命为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行冲代替褚无量校丽正四部书,为玄宗自注《孝经》撰疏注而立于学官。
D.右丞相张说建议经魏征加以整理作注的《类礼》不能作为经书来用。皇帝同意张说的建议,元行冲认为这是儒生们在离间自己,于是写文章给自己辩解。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
(2)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
2020-09-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9月测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面小题。

春草碧

完颜璹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栏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注]①完颜璹:金代末期诗人。金后期,受蒙古威胁,迁都于汴梁。②底事:什么事。③老东君:传说中司春的神仙。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番风吹雨打过后,海棠梨花俱已凋零,作品的前三句描写了春色逝去的萧条凄凉景象,在作品中具有起兴的作用。
B.“更笑老东君”,虽然用了“笑”字,其实不过是在婉转表意,在手法上与苏轼的“多情应笑我”中用“笑”是一样的。
C.下片“赖有玉管新翻”句,承上片换头,剖示复杂的心理情态,借“望中倚栏人,如曾识”来表达知音无处寻觅的无奈。
D.作者从伤春入笔,触景生情,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以华丽的语言而出之以沉挚之思,彻骨之痛,婉转蕴藉。
15.下阕中的“旧梦”指什么梦?为什么说是“旧梦”?
2020-09-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9月测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和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2)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因为师生不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3)李白的《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是借典故抒发自己对前途充满的自信之情的名句。
2020-09-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9月测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汪剑钊教授介绍说,今天我们还要阅读普希金,首先是因为他对美的敏感。普希金在日常生活当中是艺术化生活,借用王尔德的一句话来说,普希金实际上是让生活艺术。他的一生都活得非常艺术,(       )。第二,普希金始终有一种公民意识。他觉得作为诗人当然有审美使命,另外他也一直没有忘掉自己作为公民的道德使命。他总是会把自己同情的天平放在小人物这一端,他的作品中也塑造了几个小人物的形象,在俄罗斯文学中被后人所接受。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是把普希金当成偶像来崇拜和模拟的。第三,普希金具有人道主义的理想,博大的爱心。普希金的诗歌中除了很多是写爱情的,还有很多作品讴歌的爱,对普通大众的爱,对整个人类和自然的爱,这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吸取的。此外,汪剑钊还介绍了普希金同时代的诗人。普希金不是一颗孤独的太阳,而是身处一个的黄金时代。在本场讲座中,通过汪剑钊教授的讲解,听众不仅深深感受到了普希金及俄罗斯黄金时代诗歌的魅力,也对此进行了更多更深刻的思考。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模仿   更广义   精髓   群星闪耀
B.摹写   更广义   精华   星光灿烂
C.摹写   更深沉   精髓   群星闪耀
D.模仿   更深沉   精华   星光灿烂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他对美的敏感使他能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
B.他对美的敏感使他能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这一点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
C.能从对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显示了他对美的敏感,这一点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
D.通过他的作品就可以证明,能从对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显示了他对美的敏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是把普希金当成偶像来崇拜和模拟的。
B.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是把普希金当成偶像来崇拜和模拟的。
C.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是把普希金当成偶像来崇拜和效仿的。
D.像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是把普希金当成偶像来崇拜和效仿的。
2020-09-1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9月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温庭筠的小词之所以美妙,更是因为他在词中运用了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某种符码。这与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没有关系,②______。清朝的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词有《离骚》中屈子的用心,其实,从写美女跟爱情的小词里边看到贤人君子对于美好品德追求的这种联想,并不是从张惠言开始的。宋朝的李之仪就曾经说,晏欧诸人的小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意思是,尽管词的语言说完了,可是作者的意思并没有说完。虽然念完了“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③______。而一首美妙的词,就算可以把这些联想都说完,那种独特的情感,那种独特的体会与玩味,那种袅袅余音,仍然会缭绕在读者的胸中。
2020-09-1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9月测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条导语。要求句子简洁流畅,字数不超过30个字。

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领导介绍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新举措、成效和最新进展。

今年我国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举措进一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效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认可。成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是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新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司司长张志成说:“当前,指导中心一是做企业海外维权的‘服务器’;二是做海外知识产权制度规则的‘扩音器’和企业国际化发展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4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商标法修正案》,进一步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额大幅提高。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司长宋建华介绍,这些举措将提高知识产权的侵权成本,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摘编自7月24日《光明日报》)

2020-09-1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9月测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33年1月1日,《光明日报》首任总编辑胡愈之发起了“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征文的新年梦想中,有的关乎国运,有的寄望家庭,国人的每一段文字都写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②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③志于道义,则事业不足道;志于事业,则富贵不足道;志于富贵,则其人不足道。

——(宋)俞文豹《吹剑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09-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9月测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4-6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新闻、通讯、访谈
7-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新唐书》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其他古代作家  词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选择题组
20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65压缩语段  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65青年成长  价值理念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