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7 题号:1043839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万军杰 乐三

一个庞大繁杂社会的良性有序运转依赖于每一个体的自觉有为担当,即个体能够在正确的位置上为实现社会的共同目标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给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这样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展示出人类面临的共同命运。每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必须清醒认识自身角色定位,担负起国际大家庭一员应尽的责任义务,携手凝聚世界战“疫”的最大合力,打好打赢新冠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在全民战“疫”筑牢“疫”控防线的同时,主动援助全球抗“疫”凸显关键角色和大国担当。

认清形势,彰显担当,中国始终是及时高效作为的防“疫”者、战“疫”者、治“疫”者。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有的国家无动于衷、听之任之、鲜少作为,有的国家不信科学、背离理性、消极抗“疫”,有的国家困于经济、囿于医疗、难于治“疫”,有的国家急于“甩锅”、精于算计、疏于防“疫”,这些都无助于抵抗和消弭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新冠病毒肆虐表面看来是对个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侵损,深层而言其实是对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特殊考验,能不能顺利通过此次疫情大考,将直接决定政府在国民心中的威望和支持度。新冠疫情冲击之下,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放任自流、敷衍塞责,从来没有忙于“甩锅”、背离群众,而是根据疫情变化顺势蜕变为富有前瞻性的防“疫”者、有勇气担当的战“疫”者、有积极作为的治“疫”者。以数月抗“疫”实践及成果来看,中国高效发挥了防“疫”者、战“疫”者、治“疫”者的建设性作用,不仅成功击溃了新冠病毒的肆意侵扰,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始终以负责任、勇担当、敢作为的良好形象积极战“疫”,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誉。

摒弃偏见,守望相助,中国始终是世界各国抗“疫”的支持者、援助者、传经者。在新冠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国际社会亟须联手战“疫”的紧要关头,少数西方政客和部分不良媒体罔顾中国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贡献,处心积虑地趁势散布两种不合时宜的论调。一种是带有种族主义、排外主义色彩,妄图把疫情政治化,借以污名化、抹黑中国的歧视言论;另一种则是颠倒黑白、转移视线、推卸责任的荒谬言论,中国政府用救援他国的实际行动予以有力回击。中国第一时间向全球公开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与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世卫组织捐赠全球抗“疫”资金,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新冠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为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防“疫”物资和医疗技术援助……戴着有色眼镜的傲慢与偏见不会改变中国团结友善的精神底蕴,不会改变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坚实底气,不会改变中国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英雄底色,中国始终是世界各国抗击疫情的最坚定的支持者、援助者、“传经送宝”者。

着眼大局,加强团结,中国始终是全球携手战“疫”的倡导者、践行者、贡献者。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让世界人民深刻认识到,病毒无情,每个国家都是这场疫情的受害者,抗击疫情不只是一国政府或一国人民的责任,也不能只依赖于一国政府或一国人民孤独应战。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习近平主席发出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的倡议,呼吁各国携手抗击疫情。中国是全球战“疫”倡议的支持者、世界防“疫”网络构建的践行者、抗“疫”科研攻关的贡献者,与各国筑起最严密的全球联防联控网络。4月2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全球团结抗击新冠肺炎”决议,中国与180多个国家参加了共同提议,表达了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起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疫情的共识和决心。新冠疫情严重挑战之下,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成为国际社会战“疫”的最强音。虽然私心作祟的部分西方政客罔顾世界共同利益和人民福祉不时破坏国际社会联手战“疫”的大好局面,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选择与中国一道,集各方之力,汇各方之智,加强科研攻关合作,建立应急联络机制,增进互信互助,开展联防联控的携手战“疫”行动。

疫情不分国界,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人类命运面临严峻挑战的紧急时刻,中国自觉担负好全球抗“疫”大局赋予的关键角色,无怨无悔无问西东:逆行援助、医疗驰援、经验分享、人文关怀、无私奉献……一切的一切只源于中国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希望人类摆脱疫病阴霾的初心。全球战“疫”日渐吃紧的当下,合则生利,断则必损,国际社会唯一的正确选择就是精诚团结、携手合作、勒力同心、共克时艰。新冠病毒肆虐之下,全球卫生治理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中国一方面毫不放松继续做好本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对世界各国抗“疫”的同理心,不畏艰难、迎头而上、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打好新冠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注入了不竭动力,与世界各国一道坚决阻遏新冠病毒全球蔓延,最终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2020年5月19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庞大繁杂社会的良性有序运转依赖于每一个体的自觉有为担当,在抗“疫”期间,每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必须清醒认识自身角色定位,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义务,凝聚最大合力,打好打赢新冠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
B.新冠病毒肆虐是对个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侵损,因此也是对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特殊考验,能否顺利通过此次疫情大考,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国民心中的威望和支持度。
C.新冠疫情冲击之下,中国政府富有前瞻性,有勇气担当,有积极作为,根据疫情变化顺势蜕变为防“疫”者、战“疫”者和治“疫”者。
D.在人类命运面临严峻挑战的紧急时刻,中国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希望人类摆脱疫病阴霾的初心,使得中国自觉担负好全球抗“疫”大局赋予的关键角色,无怨无悔无问西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的总体思路是总分结构,中间三个分论点是逐层递进的,并且分论点在论证时采用了边驳边立的方法。
B.第二段列举了四种国家防“疫”抗“疫”不力,与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都是不作为、少担当的国家。
C.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的倡议,证明中国是全球战“疫”倡议的支持者、世界防“疫”网络构建的践行者、抗“疫”科研攻关的贡献者。
D.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双线作战,不但在国内全民战“疫”筑牢“疫”控防线,还主动援助全球抗“疫”,凸显关键角色和大国担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疫情冲击之下,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放任自流、敷衍塞责,从来没有忙于“甩锅”、背离群众,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誉。
B.中国第一时间向全球公开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与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措施,回击了少数西方政客和不良媒体处心积虑地趁势散布的不合时宜的论调,这说明中国针对这些论调早有准备。
C.国际社会一起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疫情的共识和决心,促使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全球团结抗击新冠肺炎”决议。
D.全球战“疫”日渐吃紧的当下,合则生利,断则必损,国际社会只有精诚团结、携手合作、劾力同心,才能共克时艰。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说、器物、文字是人类文化存在的三大形态。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文化,同样蕴藏于其中。“丝绸之路”这一生动形象而又极富诗意的文化概念,以“丝”为核心标志,以“路”为表现形式,其中既含纳着深刻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内涵,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文化交流的实践经验。

古代丝绸之路是以玉石和丝绸为重要代表性商品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丝绸之路的最大成果不在于商贸本身,而在于开创了以经贸全球化来推动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化干戈为玉帛”的新模式。丝绸之路文化的精髓是人文之“和”,而中华文化的重要核心理念即“和为贵”(《论语·学而》),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家和而族兴,国和必强盛。和睦、和谐、和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丝绸之路追求的理想目标。古代丝路文化的核心就是推进人类的和平发展,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丝绸之路以友好、平等、尊重、理解、包容与增进了解、加强沟通的心态,展开地域间、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有效避免了人类的野蛮残杀和抢掠,把人类发展引向积极、健康、文明、理智的正确道路。

有力高效地推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创新,这是丝绸之路的又一重大成果。丝绸之路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与文明成果实现了共有共享共融,有效提高了人类整体的文明素质和生存质量。

丝绸之路实际上是以物质文明为载体,推动精神文明大发展的历史实践。丝绸之路的表象是商贸、经贸之路,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玉石、丝绸、茶叶、瓷器、金银、马匹等商品的交换流通成为最主要的文化载体。伴随着商贸活动,音乐、舞蹈、绘画、宗教文化、原始科技等也都广泛交流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满足了人们一定程度的精神需求,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但是,文化是多层面、多角度、多元素的,以上所述实际上只是一些文化的载体。其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内涵,即对人本身的关怀,包括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体现着文化交流中“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文化精神,体现着人类文化的创新。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这实际上指出了世界四大文化体系通过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融合的奇特景观。

中华民族通过丝绸之路建设促进经济全球化,这是丝绸之路的又一重大成果。中华民族既是丝绸的发明创造和最早生产者,又是丝绸之路的开创者和建设者,更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实践者,丝绸之路以大国文明为核心,既是古代世界最为重要的经济贸易之路,也是连接亚欧大陆的文化纽带,丝绸之路的商品贸易实践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而中华文化“天下为公”“以人为本”“和为贵”的系列思想理念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传播与实践。丝绸之路密切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也密切了人类族群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类交往、交流、交换的现实性,而淡化了国家、地区、族群的地理空间的局限性和思想意识的差异性。从而树立了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意识,树立了人类物质交换、文化交流、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平等意识。

古代丝绸之路为人类文明的和平发展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深刻启示。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光大丝绸之路精神,以“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为主题,中国领导人发表主旨演讲《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提出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平等协商、共享共赢,开放创新、发展繁荣,坚守正义、互尊互鉴,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的交流,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同时强调,“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中国将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合作,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所有这些,无疑是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创新性弘扬。

总而言之,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认识和了解自身家族的开始,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开始,是物质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开始,是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开始,是人类和平友谊健康发展的开始。当人类迈入21世纪之后,古代丝绸之路创造的精神依然在延续,新世纪的丝绸之路已经开始,人类的发展将永远行进在新的“丝路”上,继续展示人文精神的光辉!

(摘编自杨庆存《“化干戈为玉帛”——丝绸之路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极富诗意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内涵,其文化蕴藏于传说、器物、文字三大人类文化的形态之中。
B.丝绸之路的文化精髓与《论语·学而》中的“和为贵”相一致,其核心是把人类发展引向积极、健康、文明、理智的正确之路。
C.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只在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汇流融合,这足以体现丝绸之路对人类文化的意义。
D.新世纪丝绸之路延续了古代“化干戈为玉帛”模式,从而树立了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意识以及人类共同发展的平等意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以“丝”为核心标志,以“路”为表现形式。“丝”指玉石、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质文明;“路”则指经贸之路、文化纽带等。
B.丝绸之路的成果在于开创了以经贸全球化来推动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新模式,有力高效地推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创新,而并不在于商贸本身。
C.音乐、舞蹈、绘画、宗教等文化载体,在丝绸之路的推动下,得以广泛传播。这也是中华民族“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文化精神的体现。
D.“一带一路”创新性弘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精神,提出共享共赢,倡导不同文明的交流,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3.请简要说明文中古代丝绸之路有哪些成果。
4.文中说:“新世纪的丝绸之路已经开始,人类的发展将永远行进在新的‘丝路’上,继续展示人文精神的光辉!”请据此分析下列事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事例:中国援建哈萨克斯坦太阳能发电站,助力哈萨克斯坦大幅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发展环保事业。

2024-02-28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创作,我国影视业迎来主旋律创作的新高潮,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引领时代审美风尚,做出积极重要的贡献。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相对突出的矛盾。艺术来源于生活,优秀的文艺作品以社会现实为基础。主旋律影视创作,首先要认识好和把握好中国社会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将其作为开掘题材、塑造角色、传递价值的依据,提升作品的厚度,深度与温度。

历史题材电影《林则徐》深刻把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根本矛盾。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展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故事,依据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从电影《老井》、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再到电视剧《大江大河》,都能看到剧情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是相契合的。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主要矛盾也是变化的。我们在影视创作中一直强调思想精深,要求主旋律创作准确把握,生动再现社会主要矛盾,并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而不断创新。主旋律创作不是经验化的课题,而是实践化的课题,只有不断谱写新乐章,才能与时代同步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主旋律影视创作应该坚持以人民群众这个历史主体为主角。从作品接受的角度看,观众对影视剧中角色身世和身份的认同感,是影响作品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从影视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来看,角色与观众的身份交集越大,人物对观众的示范作用越强,作品的传播力也就越大,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是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创作突出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创作观。近年取得双赢效益的电视剧,如《马向阳下乡记》《绝命后卫师》《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父母爱情》等,都是从塑造普通人角色开始,讲述普通人成长与成熟的故事。《绝命后卫师》中红34师师长陈树湘在战壕的时间比在指挥部多,更像个战士;《鸡毛飞上天》里的陈江河、骆玉珠;《大江大河》里的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也都是乡下人出身。主旋律影视创作由高大上转变为小正大,转变的是风格,而不是内涵,宏大叙事并没有退场,而是转场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注重”“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还要塑造好人民群众形象,呈现好老百姓的时代新生活。

新时代如何创作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从影视大国到影视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创作者理应树立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追求主旋律创作,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精彩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

(摘编自赵彤《在守正创新中再上新台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认识,把握好中国社会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精彩的影视作品。
B.拍摄《老井》《乔厂长上任记》和《父母爱情》等影视作品,是为了表现社会主要矛盾。
C.影视作品中主要角色身份地位越低,与观众的身份交集越大,产生的社会效果越好。
D.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小”的力量,影视创作由“高大上”转为“小正大”非常有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既有对影视业发展成就的肯定,也有对当下创作存在问题的建议与指导。
B.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第四段列举了《马向阳下乡记》等作品的例子。
C.文章引用《老子》的语句,论证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注重“微”“小”的力量。
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强调新时代创作者的使命与责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旋律影视作品,能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引领时代审美风尚,做出积极的贡献。
B.影视作品创作不仅要准确把握主旋律,而且要随着社会变化发展不断进行创新,绝不能简单地复制,经验化地照搬。
C.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创作只要突出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不断迎合、满足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就能取得双赢效益。
D.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塑造好人民群众形象,呈现好老百姓的时代新生活,利于影视创作在守正创新中再上新台阶。
2021-02-01更新 | 11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多数出版社一直重视“塑造品牌”,进行“品牌化经营”。业界流行“睹书思社”的说法,美国著名出版家史密斯·贝利说:“出版社并不因它的经营管理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可见,那些能让出版社出名,进而引发读者“睹书思社”的书,就是那些能够体现出版社品位的特色品牌书。品牌图书可谓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强社之本、优社之本。一个出版社如果没有品牌产品,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品牌图书不是专家们投票评出来的,更不是出版社刻意贴标签自封的,而是在图书市场中形成的,是通过时间隧道过滤、积淀的结果,是读者心中的口碑。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但凡称得上是强社和名社的,都有品牌图书作支撑、作招牌、作标志。商务印书馆以出版工具书和学术名著在国内出版界独占鳌头,赢得“工具书王国”和“学术出版重镇”的美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自出版以来就受到全国读者的广泛欢迎,这两本品牌工具书给商务印书馆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早年推出的“万有文库”也是商务印书馆的品牌图书。这些承载大国深厚文化和世界进步思想的招牌书、品牌书铸就了商务印书馆的历史荣光。

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策划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明确定位于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著作。追求的境界是只求有利于学术,不求闻达于世间。他们以推动学术进步为目的,严格评选,鼓励创新,提倡开放。“书比人长寿。”这是出版界的一句箴言。当代编辑理应有这种追求。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市场,有的甚至是垃圾书。何以出现这种让人汗颜、担忧的局面?原因虽多,但编校人员缺乏工匠精神是一个重要因素。

何为工匠精神?就是止于至善、精益求精、执着专一,着力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于日常的编辑工作中,就是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如履薄冰,始终坚守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觉的意识在把握文化品质、思想内涵、学术价值、语句规范、知识准确等方面,力求做到字斟句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复推敲,精准定位。

古往今来,我们的先哲执着专一地践行工匠精神的事例不胜枚举。战国末年,吕不韦主持编撰《吕氏春秋》,为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让人把全书誊抄一遍,悬挂于咸阳城门,“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典故的来历。这个经典故事,就是对以工匠精神打造文化精品的最好诠释。

实践证明,精品力作都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而成的,品牌图书的打磨更是如此。当今,在出版这个行业里,有一些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神的楷模,值得敬仰和效仿。如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黄绍湘《美国简明史》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那份手写的总计78页的审读意见中,邓老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认真的态度令人叹服,作为学者型编辑的典范,值得我们每一位编辑学习。

(摘编自乔还田《品牌图书是强社之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经过了时间的过滤和考验,在读者心中形成了口碑的图书,才能称得上品牌图书。
B.许多人在购买字典时往往优先选购《新华字典》,这其实是一种“睹书思社”的行为。
C.三联书店与哈佛燕京学社共同致力于推动学术进步,只出版国内中青年学者的著作。
D.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邓蜀生是学者型编辑,堪称践行工匠精神的楷模,值得我们学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证了出版优秀图书才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否则就会被淘汰的观点。
B.文章多次以国内出版社的优秀案例为论据,目的是论证我国出版社很重视“塑造品牌”。
C.文章用“一字千金”的典故,论证了要打造精品图书就必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书比人长寿”是说一本好书可以长久流传,意在阐明一个好编辑要具有工匠精神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商务印书馆曾因出版“万有文库”而闻名,如今又被称作“工具书王国”,称得上是强社和名社。
B.目前大量的平庸之作充斥图书市场,最根本的原因是编校人员缺乏扎实的学术功底。
C.工匠精神在不同行业有不同体现,编辑的工匠精神就体现在要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
D.《吕氏春秋》因采用了“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的方法,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2020-12-01更新 | 2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