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题型: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14593768
“翠矾”(NiSO4·7H2O)在印染工业作媒染剂,生产酞菁艳蓝络合剂;氟镍化钾(K2NiF4)是结构化学研究的热点物质。以镍废渣(主要成分为Ni,含少量Fe、Al、Fe3O4、Al2O3和不溶性杂质等)为原料合成“翠矾”和氟镍化钾的流程如下:

几种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pH如表:
金属离子开始沉淀的pH完全沉淀的pH
Fe3+2.73.7
Al3+3.85.2
Fe2+7.69.7
Ni2+7.19.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过程中,为提高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转化”过程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经实验测定该过程温度高于40℃,转化率急速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节pH=a,其中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4)写出“灼烧”NiCO3和NH4F的混合物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为避免污染环境,选择下列装置吸收尾气,最宜选择___________(填选项)。
A. B.
C. D.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CO2资源化利用对缓解碳减排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镍氢催化剂可使CO2转化为CH4。反应体系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Ⅰ:   
反应Ⅱ:   
(1)将反应后气体通入___________(填试剂),可证明反应Ⅱ发生。
(2)计算   ___________(用表示)。
(3)相同投料比时,体系内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

(4)镍氢催化剂活性会因为甲烷分解产生积碳而降低,同时二氧化碳可与碳发生消碳反应:
积碳反应:   
消碳反应:   
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表面积碳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之后,温度升高积碳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5)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测得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如下图。

①催化剂在较低温度时主要选择___________(填“反应Ⅰ”或“反应Ⅱ”)。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反应Ⅰ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
2023-11-27更新 | 95次组卷
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化工厂产生的废渣中含有PbSO4和Ag,为了回收这两种物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过程:

(1)写出NaClO的电子式____
(2)“氧化”阶段需在80℃条件下进行,写出将废渣“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
(3)已知:①“浸出”过程发生可逆反应:AgCl(s)+2SO(aq)Ag(SO3)(aq)+Cl-(aq)。
②浸出液中含银化合物总浓度与含硫化合物总浓度及浸出液pH的关系如图。

①由图可知,pH=10时,浸出液中含银化合物总浓度随含硫化合物总浓度的增大而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产生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
②依题意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
A.“浸出”过程中的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若“浸出”过程在敞口容器中进行,浸出时间过长会导致银的浸出率降低
C.pH=5时,随着含硫化合物总浓度的增大,浸出液中含银化合物总浓度基本不变
(4)“还原”阶段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2022-10-11更新 | 123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研究NO2、SO2 、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_______kJ·mol-1
(2)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_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反应ΔH_____0(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8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