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 >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8 题号:15745276
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治理污染和减少排放对于最终实现绿色宜居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的处理,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催化剂能使反应生成无污染的产物,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NO的处理,有氧条件下,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被还原为,在钒基催化剂()作用下的脱硝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则整个过程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通过如图所示流程可实现NO和综合处理并获得保险粉和硝铵。

已知:酸性条件下,铈两种主要的离子形式,都容易水解,且有强氧化性
①装置Ⅰ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下列措施不利于提高装置Ⅱ中NO吸收率的有_______(填序号)。
A.增大气体通过溶液的流速        B.增大的浓度
C.提高装置Ⅱ中溶液的        D.增加离子循环的频率
③装置Ⅲ中生成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④从装置Ⅳ中溶液获得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
⑤若进入装置Ⅱ中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产物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装置Ⅱ中参与反应的与装置IV中参与反应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假设没有物质损耗) 。

相似题推荐

【推荐1】我国提出2060年达“碳中和”目标.
Ⅰ.还原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的主要反应有:


请回答:
(1)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低压D.高温高压

(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表示).
(3)恒压、时,按物质的量之比投料,反应经如图所示流程(主要产物已标出)可实现高效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程ii,吸收可促使氧化的平衡正移
B.过程ii产生的最终未被吸收,在过程iii被排出
C.可循环利用,不可循环利用
D.相比于反应①,该流程的总反应还原需吸收的能量更多

Ⅱ.近年研究发现,电催化和含氮物质(等)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尿素,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及解决含氮废水污染问题.向一定浓度的溶液通至饱和,在电极上反应生成,电解原理如图所示.

(4)电极b是电解池的___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过程中生成尿素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14更新 | 81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等。
(1)以丁烯和乙烯为原料反应生成丙烯的方法被称为“烯烃歧化法”,反应为:C4H8(g)+C2H4(g)2C3H6(g)。已知:
①C2H4(g)+3O2(g)=2CO2(g)+2H2O(l) ∆H1=-1411kJ•mol-1
②C3H6(g)+O2(g)=3CO2(g)+3H2O(l) ∆H2=-2049kJ•mol-1
③C4H8(g)+6O2(g)=4CO2(g)+4H2O(l) ∆H3=-2539kJ•mol-1
“烯烃歧化法”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恒为V升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4H8和C2H4,发生烯烃歧化法的主要反应。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容器中n(C4H8)=amol,n(C2H4)=2amol,n(C3H6)=bmol,且C3H6占平衡总体积的1/4。
①求该时间段内的反应速率v(C4H8)=_______。(用只含a、V、t1的式子表示)
②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
A.2v(C4H8)生成=v(C3H6)消耗
B.C4H8、C2H4、C3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C4H8、C2H4、C3H6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3)Kp是用反应体系中气体物质的分压来表示的平衡常数,即将K表达式中平衡浓度用平衡分压代替。已知反应﹕C4H8(g)+C2H4(g)2C3H6(g),该反应中正反应速率v=k·p(C4H8)·p(C2H4),逆反应速率v=k·p2(C3H6),其中k、k为速率常数,则Kp为_______(用k、k表示)。
II“丁烯裂解法”是另一种重要的丙烯生产法,但生产过程中会有生成乙烯的副反应发生。反应如下主反应:3C4H84C3H6;副反应:C4H82C2H4
测得上述两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w%)随温度(T)和压强(P)变化的趋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4)平衡体系中的丙烯和乙烯的质量比是工业生产丙烯时选择反应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产物的纯度考虑,该数值越高越好,从图1和图2中表现的趋势来看,下列反应条件最适宜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300oC0.1MPa B.700oC0.1MPa C.300oC0.5MPa D.700oC0.5MPa
(5)有研究者结合图1数据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为450℃的反应温度比300℃或700℃更合适,从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其理由可能是____
(6)图2中,随压强增大平衡体系中丙烯的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从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
2019-01-05更新 | 172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研究氢的获得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将0.20molH2S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保持恒压(p=a)、温度T1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
①下列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据是________
A.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
C.K不变
D.容器体积不变
时刻反应达到平衡,H2S的平衡转化率为4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a的代数式表示。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如p(B)=p·x(B),p为平衡总压强,x(B)为平衡系统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
③反应温度T1时,画出0~t2时段,n(S2)随时间变化曲线[n(S2)—t]。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改变反应温度为T2(T2>T1),画出0~t2时段,n(S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n(S2)—t]________

(2)已知:某催化剂作用下,H2还原NO的反应有两种可能:
Ⅰ.
Ⅱ.
反应历程可以表示为(表示吸附态)
吸附分解:        
        
反应脱附:        
          
        
其中,反应脱附过程中④与⑤是一组竞争关系,决定了H2还原NO的最终产物。
①如图显示不同温度条件下,原料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2和N2O的含量,由此判断________0(填“>”或“<”);判断反应脱附过程中④与⑤两步反应的活化能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____

②如图显示不同温度条件下,原料气分别为1、2、3(对应图中标注“1”、“2”、“3”),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2和N2O的含量,由此可知,增加H2的量,可以增加________的选择性(填“N2”或“N2O”)
2020-06-17更新 | 2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