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 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8 题号:20499439
为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常伴有气体生。脱硫技术是当前的重点研究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1883年英国化学家Claus开发了氧化制硫的方法,即:
       
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本公司将的氧化分两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反应为       
则第二阶段反应       ___________
(2)氧化锌法也是一种传统的脱硫方法,其反应原理如下:              。据此判断,该反应的△G___________0(填“>”“<”或“=”)。文献资料显示,氧化锌法反应温度控制在300~400℃,工业上这么做的理由为___________
(3)栲胶法是我国本土自主研发和发展起来的湿法氧化脱硫方法,其原理如下(其中,TQ为醌态栲胶;THQ为酚态栲胶):
脱硫过程:




再生过程:
①基态钒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②根据栲胶法原理,脱硫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的物质为___________
(4)在密闭容器中,气体分解生成(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②初始量相同的分别在、温度下各自达到平衡,则N点和M点的压强平衡常数之比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研究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2催化加氢制CH4是CO2的有机资源转化途径之一、
反应I:
反应Ⅱ:
①反应:___________
②在密闭容器中,1.01×105Pa、n起始(CO2)∶n起始(H2)=1∶4时,CO2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CO2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CO2的平衡转化率在60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金属锰分解水原位还原CO2产生甲酸是CO2有机资源转化新途径。锰与水反应生成MnO与活性氢原子,MnO结合活性氢原子形成中间体Q;吸附到具有催化活性中间体Q后被活化产生甲酸的部分机理如图所示。
   
①从电负性角度描述中间体Q与生成的过程:___________
②实验中将锰粉、碳酸氢钠和去离子水添加到反应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产生甲酸的速率迅速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电催化还原法是CO2的有机资源化的研究热点。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将一定量的CO2通入盛有酸性溶液的电催化装置中,CO2可转化为有机物,阴极所得产物及其物质的量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电解电压为U1时,电解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②电解电压为U2时,阴极由CO2生成甲醇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当pH过低时,有机物产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3-09-09更新 | 358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及利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新型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化学原理是采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SO2,再用一定量的磷酸与上述吸收产物反应。该技术的优点除了能回收利用SO2外,还能得到一种复合肥料,该复合肥料可能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25℃ 101KPa,将1molCH4与一定量的O2混合后,充入一密闭绝热容器内,在连续电火花的作用下反应,恢复至原状况放出QkJ热量,容器内无无CH4和O2剩余且无固体物质生成,装置内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碱石灰后,剩余bmol气体。则:
①反应开始时CH4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已知 C(s) + O2(g) = CO2(g)       △H1= -m kJ/mol
CO2(g) + C(s) = 2CO(g)   △H2= +n kJ/mol
则表示CH4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氮的氧化物(以NO和NO2的混合物为例)。
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NO2+Na2CO3===2NaNO2+CO2,2NO2+Na2CO3===NaNO2+NaNO3+CO2
① 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和NO2的混合物,每产生22.4 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 g,则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
② 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氮的氧化物存在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①20世纪末,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高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合成氨,提高了反应物的转化率,其实验简图如图所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气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2N2(g)+6H2O(l)≒4NH3(g)+3O2(g),则其反应热△H=________________
(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2H2(g)+O2(g)≒2H2O(l) △H=﹣571.6kJ.mol﹣1
2018-04-20更新 | 282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处理、回收CO是环境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课题。
(1)CO用于处理犬气污染物N2O所发生的反应为:N2O(g)+CO(g)CO2(g)+N2(g)ΔH,几种物质的相对能量如下:
物质N2O(g)CO(g)CO2(g)N2(g)
相对能量kJ·mol-1475.52830393.5

①ΔH=______kJ·mol-1;改变下列“量”,一定会引起ΔH发生变化的是____填代号)
A.反应物浓度B.催化剂C.化学计量数
②有人提出上述反应可以用Fe作催化剂。其总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Fe+N2O=FeO+N2,第二步:______(写化学方程式)。第二步反应不影响总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由此推知,第二步反应活化能____第一步反应活化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实验室,采用I2O5测定空气中CO的含量。在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的I2O5粉末和一定量的CO,发生反应:I2O5(g)+5CO(g)5CO2(g)+I2(s)。测得CO的转化率如图1所示。
   
①相对曲线a,曲线b仅改变一个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
②在此温度下,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工业上,用CO和H2合成CH3OH。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g)和n mol H2,在250℃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测得混合气体中CH3OH的体积分数与H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在a、b、c、d点中,CO的平衡转化率最大的点是___
   
(4)CO-空气碱性燃料电池(用KOH作电解质),当恰好完全生成KHCO3时停止放电。写出此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2019-09-15更新 | 3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