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认识化学科学 >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分析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题型: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7 题号:21660440
实验室利用含钴废催化剂制备,并利用其制备。已知:完全沉淀的完全沉淀的开始沉淀的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制备
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②补充完整以含钴废催化剂(主要成分为,少量)为原料制备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洗涤2~3次,低温干燥,得到产品。(实验中须使用的仪器和试剂:计、溶液、固体)
(2)制备并测定含量。将和活性炭(催化剂)加入三颈瓶中(装置见图-2),然后再依次通过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和浓氨水混合溶液、溶液,控制温度不超过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

①三颈瓶中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在没有活性炭存在时,能得到一种化学式为的纯净物。测得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该配合物内界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④准确称取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微沸加热至无放出。冷却至室温后,加入过量的固体和盐酸,充分摇荡。将所得溶液定容至,然后取出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加少量淀粉溶液,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的体积为。计算样品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已知:
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磷化铝(AlP)通常可作为一种广谱性熏蒸杀虫剂,吸水后会立即产生高毒的PH3气体(熔点为−132℃,还原性强)。卫生安全标准规定:当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不超过0.05 mg·kg−1时,粮食质量合格;反之,粮食质量不合格。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下列方法对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含量进行了研究。
【操作流程】
安全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KMnO4吸收溶液→亚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实验装置】
已知:①B中盛有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O2,防止装置C中生成的PH3被氧化;
②C中盛有100 g原粮,E中盛有20.00 mL 1.50×10−3 mol·L−1 KMnO4溶液(H2SO4酸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
(2)A中盛装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3)已知标准状况下2.24 L PH3恰好被80 mL 2.0 mol·L−1 KMnO4溶液吸收,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其中PH3被氧化后的产物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正盐,请写出该正盐水溶液的电荷守恒关系式:_______
(4)收集E中的吸收液,加水稀释至250 mL,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用4.0×10−4 mol·L−1的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5.00 mL。
①如何判断到达了滴定终点?_______。②该滴定过程涉及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数据处理: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_______mg·kg−1,该粮食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
2021-07-20更新 | 241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次磷酸钠(NaH2PO2)是一种较理想的还原剂,主要用于化学镀、电镀、有机合成工业、食品加工和保鲜、工程塑料稳定剂等方面。一般制备方法是将白磷()和过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次磷酸钠和一种无色、有毒且能自燃的气体,有强还原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如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
①在a中加入丁醇和白磷;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关闭K1,打开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至,滴加烧碱溶液;
④打开K1,再通入一段时间;
⑤打开K1,通入一段时间。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使用丁醇作为反应物的分散剂,目的是_______
(4)为了尽可能避免造成的空气污染,d中用酸性溶液吸收尾气,已知被氧化成磷酸,则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产品纯度测定:取产品mg溶于稀硫酸配成500mL溶液,取25mL于锥形瓶中,然后用标准溶液滴定。滴定时,通常不需要再加入其它指示剂,理由是_______。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产品纯度为_______
2022-09-02更新 | 63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制作银镜,并与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
(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 边振荡盛有2%的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ml乙醛中
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
【提出假设】
假设1: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假设2: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能氧化Ag。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验证了假设1的成立。请写出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预期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银镜消失,假设2成立
若银镜不消失,假设2不成立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溶液中的都氧化了Ag。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9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