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西方的文官制度 >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17352213
用考试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至于开元、天宝之中……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摘引自[唐]杜佑《通典·选举典》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不列颠傲然成为“世界工厂”。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从当时最有影响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两党制度形成后,某党一旦掌权,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要害职位,编织关系网络,而另一政党上台后如法炮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政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成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备加关注的问题。恰巧,19世纪前期印度殖民政府和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先后进行改革,它们的一些有效措施,如实行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奖优汰劣等,为全面实行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一场多国战争成了文官制改革的催化剂。

——摘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孙中山的政治构想,到北洋政府的肇建,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推行,近代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绵延三十余年,仅就纸面上的法规而言,是逐渐向西方现代文官制度靠拢,围绕着这套制度而制定的种种法规和组织系统基本合理。

——秦昊扬主编《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1912-1949》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隋唐时期“以进士为士林华选”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唐朝官员考核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奠定英国文官制度基础的文件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时期官员选拔制度落实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举措。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各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呈现互相学习、借鉴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春秋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其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血缘;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度,是一种由地方行政长官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察举实行之初,往往还能举出众望所归的人才,但到了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现象在选官上的表现就是,所举之人多是豪门权贵子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主要是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来评议人才,并作出相应品定,在品评的过程中,往往轻才德而重家世,以至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显然与以上几种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毫无疑问是有很大优势的,首先,它极大地扩大了官员的选择面;其次,科举制给了渴望入仕者以很大的主动性,而不像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那样,只能被动地被地方官员去察举推荐,使得很多真正有才能但是却不怎么高调的人最终被疏忽了。总的来说,……科举取士确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是最大程度吸引知识分子,尤其是社会中下层人士加入国家政治行列的最优制度。

——罗干《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度实行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1854年,在财政大臣格莱斯顿的要求下,财政部的官员拟就丁《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文官的遴选实行公开考试制度:文官不能有政治偏向,不能有党派色彩:文官的晋升依据工作实绩,而非资历,高级文官从文官内部提拔产生,停止从外部任命的做法:文官的工作和服务实行统一的标准和做法;文官按工作性质分为智能类和体力类(即白领和蓝领)。1855年,文官委员会成立,开始招募文官考试,这表明文官改革正式启动。1870年,文官委员会指示在获得本部大臣同意的部(内政部和外交部除外)实施面向社会的文官招考。

——摘编自潘兴明《英囤文官制度及其改革》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文官制度实行的原因和特点。
2022-11-12更新 | 10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3年,江苏连云港尹湾村出土了木牍《集薄》,它被认为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西汉时期地方向朝廷呈报的上计薄。其部分内容如下:

乡百七十,口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
乡三老(民间推举,掌教化)百七十人,孝弟力田(发挥道德榜样作用的乡民)各百廿人
都尉一人,丞一人,卒史九人,属五人,书佐十人,啬夫(掌狱讼,赋税)一人
户廿六万六千二百九十,多前二千六百廿九,其户万一千六百六十二获流(安置流民)
提封(郡土地总数)五十一万二千九十二顷八十五亩二,如前
种宿麦十万七千三百十顷,多前千九百廿顷八十二亩
年七十以上受杖(鸠杖)二千八百廿三人
(蹑济)用谷七千九百五十一石八斗升半
春种树六十五万六千七百九十四亩,多前四万六千三百廿亩
一岁诸钱入二万万六千六百六十四万二千五百六钱
一岁诸钱出一万万四千五百八十三万四千三百九十一
一岁诸谷入五十万六千六百卅七石二斗二升少□升

注:“□”表示该字史学界尚无明确解释。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汉考核官员的主要内容,并说明西汉时期国家治理的特点。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

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4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古人说:“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我说过,光有思路和部署,没有优秀的人来干,那也难以成事。

——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及公务员考录工作采用的办法,概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2023-07-02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1-12-22更新 | 4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