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42566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才兴则国兴。
材料一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在论述西周政治制度时说:“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比西周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
材料二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贞观二年,太宗……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是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哪些人才思想?概括其对唐朝的影响。
材料三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祖(刘秀)诏:方今选举,贤佞朱紫错用。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迭法令,足以决凝,能案章复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康之吏,务尽核实,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摘自应劭《汉官仪》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它朝代选官制度的任一特点,并说明理由。
2023-09-01更新 | 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选官制度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人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的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四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巡查地方政治的时候,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管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员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唐宋文官考核制度杂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从汉到唐朝选管制度的发展演变的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封建统治者在用人方面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2020-11-26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古之选举专论行,今之进士专论文,似相背驰,然古以行举者,未必便保其终如兹,科目虽以文进,而进士一科,尤为世所崇重,士登其目者,未免自顾科名,爱惜行检,不敢为非,是励行崇化之道,实默寓其间,与古之辟举,盖异辙而同途也。

——摘编自(明)陈于陛《意见·科目》

(1)根据材料一、与汉武帝时期比,指出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明朝科举制度的特点,请简要评价文中观点。
2024-01-29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