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期中 2022-06-27 4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蝉(tuì)        (è)          手(duò )        为人知(xiǎn)
B.古(ɡèn)        黑(yǒu)       首(qiáo)        惟妙惟(xiào)
C.守(kè )        (mǎnɡ)     (ài           十寒( pù )
D.倔(jiànɡ)     (hè)        灭(jiān)        而不舍( qì )
2022-06-2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干燥          暖融融            混为一谈            不屑置辨
B.闲暇          密匝匝            迫不急待            相形见绌
C.狼籍          彩棱镜            震耳欲聋            断章取义
D.天骄          沉甸甸            一筹莫展            持之以恒
2022-06-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面对技术封锁,多少科学家无所不为,青丝变白发。
B.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2022-06-2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冬奥会雪蜡车,使科华赛邦公司向世界彰显了“章丘造”的闪亮名片。
B.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了9秒83的成绩,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飞人,中国第一飞人。
C.《长津湖之水门桥》讲述了七连在美陆战一师撤退路线上的咽喉之处——水门桥阻击敌军的战斗经历。
D.经十路是一条山水灵秀的宜居走廊,在这里,你能看得见一城山色泉水叮咚。
2022-06-2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B.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2019-01-30更新 | 226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哈尔滨卷)语文
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B.婵娟:是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小旦”“小丑”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和滑稽人物。
D.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因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汗青”,通常代指史册。
2022-06-2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霸上               军:驻军
B.无何,上至                                     居:居住
C.者霸上、棘门军                              曩:先前
D.亚夫乃传言开                              壁:营垒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悟前狼假寐
B.天子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细柳军 杜少府任蜀州
D.其将可袭而虏也 汝心之,固不可彻
9.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晰。第一段是事件背景的呈现,第二段写皇帝劳军的情况,最后写劳军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
B.本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是汉文帝,全文通过记叙他劳军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开明、识大体的皇帝。
C.持节是一种古代礼仪,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
D.本文在写作方面最大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是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凸显人物的特点。
2022-06-27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注释:①更始:更始帝,指刘玄。
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乃 挟 兵 结 客 后 遂 往 复 仇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
12.结合文意,试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赵憙这一人物形象。
2022-06-2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夜别韦司士①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沙里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 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司士:官名。唐代州县设司士参军及司土,掌管工役事务。②啼鸟堪求侣:《诗经·小雅·伐术》中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句子,意思是:鸟儿嘤嘤地叫,欢快地呼唤同伴。③无那:无奈。④黄河曲:黄河湾。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名的赞颂。
B.这是盛唐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颔联“只言”“无那”两个虚词相勾连,突出渲染了结识才士为新交的喜悦和乍会旋别的无奈。
C.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啼鸟”为实,“春风”为虚,首联高馆夜宴饯别为实,颈联“黄河曲”“白马津”行程所经为想象,相生相应,摇曳生姿。
D.尾联反结“别”字,将伤别化解为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充满了乐观的情调。
14.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联“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2022-06-19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5. 根据原文默写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
(2)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5)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6)李清照的《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7)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6-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6.这首诗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作者(笔名)_______。现代诗人,他的成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爱国主义”在诗人的作品中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请结合这首诗所描写的意象,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移动P3实验室里如何进行核酸检测

①移动P3实验室究竟长啥样?工作人员在里面是如何操作的?很多人都充满了好奇。那就让我们走进中国疾控中心移动P3实验室,近距离接触、感受,从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②P3实验室是整个实验室完全密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内部气体不会泄漏到外面造成污染的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的简称。通常用三流来概括它,即人流、物流、气流单向流动,确保里面的污染物不会泄漏到外面造成污染。

③移动P3实验室从外表看是白色的,个头很大,外形就如同集装箱。车长12.67米,宽2.5米,面积大约有30平方米,就像一个小一居,分为缓冲区和核心操作区。车内配备了实验过程需要的各类先进仪器,如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仪、封膜仪、小型离心机等。工作人员操作的空间非常小,12平方米,一次可供4人操作。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移动,机动、灵活性强,哪里需要就可以开到哪里。

④缓冲区分为两道。第一道缓冲区在一进车门的右侧,大约一平方米左右。在这里,工作人员要更换实验用内胆服和白大衣,更换实验用鞋,佩戴医用防护帽子和N95口罩,然后,进入负压的移动实验检测车缓冲间(第二道缓冲区),穿上生物安全Ⅲ级实验用连体防护服,佩戴双层手套、防护鞋套、一次性隔离衣、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互相检查无误后进入移动实验室核心区进行实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30分钟,也就是说,做一次实验,她们进出更换实验衣物及防护用品就需要大约一个小时。

⑤核酸检测工作有哪些步骤呢?首先,样本接收工作人员将送至检测车的样本登记、检查后,将感染性样本转运箱送至传递窗。值得一提的是,传递窗的门是互锁装置,它有不能同时打开的双重门,保证传递样本时带进去的空气被隔离在双重门中,使实验室外的环境不受污染。

⑥然后,核心区工作人员将样本转运箱表面消毒后在核心操作区开箱,取出生物安全运输罐。将生物安全运输罐表面消毒后置于生物安全柜,在生物安全柜内把罐打开,表面消毒后将样本采样管取出,按照实验样本编号排序。取适量样本加入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中,利用核酸提取仪提取样本核酸。开盖加样是操作的关键,因为戴着双重手套,所以显得有些笨拙,再加上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和生物安全柜玻璃窗的两重阻隔,所有动作都显得缓慢,手也会不时颤抖,需要格外小心翼翼。

⑦接下来,按照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按检测样本数量配制PCR反应体系,将提取的核酸加入,利用实时荧光PCR仪进行检测,根据仪器输出的CT值,判断样本是阴性、阳性还是疑似。这个步骤就是通常所说的扩增反应,由于设备较多,P3实验室空间有限,所以工作人员就在旁边的P2实验室进行。

⑧工作人员一次能同时操作32人份,样本量大时需要进行多轮,加上提取核酸及手工清点样本时间,一般检测下来需要8个小时。如果有的样本扩增曲线显示不正常,需要复核,那时间就更长了。

⑨最后,检测完成的样本,经复核无误后,经紫外线照射消毒及消毒剂表面消毒后运出移动检测实验室,做高压灭菌处理。移动实验室样本接收人员负责最后实验室整理和清场,必要时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连用两个问句,在引出说明对象的同时,还能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按照逻辑顺序,先后对什么是移动P3实验室、移动P3实验室的构造、核酸检测的步骤及进入车内的操作一一做了说明。
C.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什么是移动P3实验室。
D.检测完成的样本,经复核无误后,需经紫外线照射消毒及消毒剂表面消毒后方能运出移动检测实验室做高压灭菌处理。
19.根据本文内容,简要回答移动P3实验室的设计有何巧妙之处?
20.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工作人员一次能同时操作32人份,样本量大时需要进行多轮,加上提取核酸及手工清点样本时间,一般检测下来需要8个小时。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老家的柿子

①立秋过后,老家的柿子也开始由青转红。只是,真正红透需要一两个月时间的等待。时间就像一个画家,它似乎每天都在为柿子上色,不见其红却日有所红。渐渐地,它终能将其摇曳成秋日里最绚丽的天然锦绣。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母家,对于柿子有着比常人更深挚的感情。这不仅因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严重匮乏之时,柿子曾做过果腹的食物,更因为它几乎是老家唯一的水果。那些年里,尽管柿子也可以上街去卖,但集市路远、价格又贱,所以村民们大多都是自我消费。

③平日里,柿子树是最不起眼的树种。到了春天,虽有芽绽出,有叶初展,肯定也难与开满花的桃树、梨树媲美。但是,柿子树的静寂与低调都是积蓄和等待。当树叶长成长足时,尤其当青青的小柿子包在密密的叶子底下的时候,这满树凝翠的柔波,便开始招引人了。

④当柿子还是青涩一片的时候,若哪天突然有红柿子横空出世悬挂枝头的话,小伙伴们惊喜的目光总是会齐刷刷地聚焦其上。只怨树太高,大家不敢随便攀爬,只能望洋兴叹。玩耍时瞟下它,走路时盯着它,心里默念它能早早地自己从树上掉下来。

⑤一天,我与伙伴们突然发现水井旁的柿子树顶上挂着一只熟透了的红柿子。禁不住伙伴们的百般怂恿,我脱掉外衣,以最快的速度爬上树去摘,结果居然还被树上的一群大头蚂蚁咬了,不得不跳到树下的水井里救命。祖父母见我一身湿漉漉的,问到了真相,既批评我不该偷摘隔壁大妈家的柿子,又责备我不该不顾危险爬树、跳树。隔壁大妈闻讯赶来,不仅没有嗔怪,反而宽慰我:你呀,如果喜欢我家柿树上的红柿子,你尽管去摘,都说‘亲不亲,邻居情’,你大妈家的柿子树,就是你们家的柿子树。不过,你不要随便去爬,很危险,得借专用工具。大妈的这番热心话,反而说得我满脸像那红柿子了。

⑥当年柿子树都是分到各户的,柿子挂红的时候,村民们总会全家总动员采摘柿子。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棵树上都会被刻意留下三五只柿子。村民们说: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了,鸟雀们觅食困难。留下一点柿子,也是为了帮助它们过冬。这可是咱祖上传下来的做法呵!

⑦结束寄养生活以后,我回到了城里父母身边。每当柿子上市的季节,小叔先行送上的一大筐柿子,总是让我们全家喜出望外。其实,我的父亲比我更喜爱老家的柿子。父亲因贪吃柿子患了柿石症,动了生平第一次大手术。面对手术取出来的足有四公分直径的柿石,全家人便开始轮番教训:今后千万别再贪吃柿子了。然而,父亲依然照吃不误,他给出的理由是:老家柿子的滋味谁挡得住?

⑧我已经好多年没回老家了。去年,正当柿子上市的季节,应小叔之邀,终于回来了。深秋时节,是老家一年中最美的时候。从房前屋后到田园山麓,除了柿子,还多了游客——有的手拎一筐柿子返程,有的一边吃柿子一边笑呵呵地交流着,有的在与家门口摆摊的老妇讨价还价,还有的爬上树去亲自体验采摘……小叔说:咱村里的柿子而今人见人爱,市场上特别走俏。为了满足外地客人的需求,村里好多人家还搞起了电商……村民们的小康生活如同当令的柿子一样红火起来。

我看着当年爬过的邻家那棵柿子树,除了树身稍稍变粗,它还是那个模样,带着一抹秋日的暖色,另有一番诗意。

(有删改)

2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⑤-⑧段围绕“老家柿子”讲述的事情。
①“我”冒险偷摘隔壁家的柿子,邻居大妈宽慰“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去年回老家,发现老家柿子变成了村民致富的美食。
2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
玩耍时瞟下它,走路时盯着它,心里默念它能早早地自己从树上掉下来。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棵树上都会被刻意留下三五只柿子。
2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我看着当年爬过的邻家那棵柿子树,除了树身稍稍变粗,它还是那个模样,带着一抹秋日的暖色,另有一番诗意。
2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5. 作文

人生如一幅长长的画卷,每个阶段无不有不一样的色彩,我们会站在画前,不经意地用生命之笔涂抹属于自己的色彩,或轻描淡涂,或浓墨重彩……自己的画卷要靠自己来着色。


请以“为自己着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文言文阅读
2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易误读常见字
20.65常见易错字
30.65成语和熟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85选用句式
60.6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二、文言文阅读
7-90.65人物传记类课内阅读
10-120.65范晔(398-445)  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三、诗歌鉴赏
13-140.65高适(700-765)  诗
四、名句名篇默写
15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名著阅读
16-170.65艾青(1910-1996)  《艾青诗选》
六、现代文阅读
18-200.65事理说明文
21-240.65散文
七、作文
25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