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河南 八年级 期中 2020-06-02 4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热/烦     洒/     计/摧拉朽     /精竭虑
B.遗/     败/     责/白如霜     然/锐不可
C.空/     /     亮/眼花     障/息敛声
D.刻/     /     责/翁失马     然/无声息
2020-06-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愚顿     凛洌     锃亮     杳无消息
B.浩翰     侏孺     辍学     望峰息心
C.仲裁     篡改     匿名     惨绝人寰
D.轩昂     隽刻     落第     震耳欲聋
2020-06-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横线上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④③①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
2024-02-27更新 | 407次组卷 | 134卷引用:2012届重庆江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将其放大的一种体裁。《“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便运用了“特写镜头”,描写我国运动员吕伟夺魁的美妙瞬间,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感和现场感。
B.消息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感人。
C.《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叙事线索是母亲“勤劳一生”,感情线索是“我爱我的母亲”。
D.《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是一部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而成的古代地理名著。
2020-06-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5. 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5)《渡荆门送别》中描写平原广阔景象、极具动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6)刘桢《赠从弟》中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凌霜傲雪的美好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020-06-0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6.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书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本书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C.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东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他在书中写到“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其中的“大迁移”是指____
2020-06-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7. 综合性实践。
(1)阅读下面通讯,请为其拟写标题。

淇河晨报讯 10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公布,我市的靳月英老人入围。

“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办承办。活动将候选人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老”5个类别进行集中宣传展示,靳月英在“助人为乐”类别。

今年96岁高龄的靳月英,是淇县黄洞乡鱼泉村的一位老党员、老楷模、老烈属,先后被授予“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先进人物”“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几十年来,她上山摘酸枣、挖药材、割草,甚至卖掉棺材换来“爱心款”,为部队捐赠慰问品1万多份,价值10多万元。此外,她还出资帮村里修路、接济乡邻生活、捐资助学等。61岁退休后,她带领儿孙,用35年时间在村周围的荒山上种树20多万棵,爬遍8架山19面坡,开发出110多公顷山地,栽种了21万株绿化树和2.2万株经济林木。淇县县委、县政府命名这片树林为“八一拥军纪念林”。


(2)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请简要介绍该活动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2020-06-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老舍先生

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A)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酽。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B)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他是木匠出身,他的画案有他自制的“消息”),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8.选文中,汪曾祺先生回忆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生活小事,请简要概括。
(1)老舍先生喜欢种花赏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舍先生喜欢收藏精品画。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任选文中一处划线句进行赏析。
我选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是为老舍先生作传,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齐白石老人?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不录用

①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着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②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③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④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⑤“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⑥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⑦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⑧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⑨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他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⑩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⑪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⑫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⑬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⑭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⑮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选自《辽宁青年》,有改动)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主任是个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耐心细致,对沉迷网络的学生不放弃的好老师。
B.文章第⑫段“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的“一句话、三件事”突然揭晓“永不录用”背后的真相,成功地实现了故事情节的突转,使故事波澜起伏。
C.文中写到“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可见主人公得知班主任为了挽救自己而煞费苦心,被深深打动,同时也为自己对班主任的误解而感到内疚。
D.文章结尾写到:“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没有感恩之心,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1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
14.本文⑬⑭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结合全文说说其起作用。
15.你如何看待文中班主任的教育方法?结合文章、链接材料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为人师者,他们的严厉是一种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学生的爱。在老师的心中,每个学生都是等待雕琢的玉石,而老师的严厉就是用来雕琢的刻刀。每一件玉石在成为旷世名作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带有一些细小的瑕疵,而老师的严厉就是剔除瑕疵的最好刻刀。老师的严厉成就了学生的成长,也是他们爱学生的独特方式。

2020-06-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6.结合文章,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晓雾将______
(2)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
(3)无与为乐者______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8.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9.“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抒发的感情有所不同,请谈谈《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06-02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颔联中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2020-06-02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牵挂、感激、敬佩……)”为题作文。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综合运用表达方式;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⑤不得抄袭套写。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卷面整洁,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4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20.85字形
30.65衔接与排序
40.94文学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5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名著阅读
60.85《红星照耀中国》
四、综合性学习
70.4徽标类  压缩语段
五、现代文阅读
8-110.65汪曾祺(1920-1997)  人物传记
12-150.4其他当代作家  小说
六、文言文阅读
16-190.4苏轼(1037-1101)  山水游记类  陶弘景(456—536年)对比阅读
七、诗歌鉴赏
20-210.4王维(701-761)  诗
八、作文
220.65半命题作文
23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