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争霸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战争。结果,一些中小封国被邻近的大国吞并……春秋初年的百十来个国家,缩减为十几个大国。

——材料选自《中国通史讲义》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东汉班固著:《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出现了何种现象?结合所学,这种现象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即位的秦国新君秦惠文王车裂而死,由此能否说明商鞅变法失败了呢?谈谈你的理由。
(3)从商鞅变法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中,你有怎样的历史感悟?
2023-11-2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对这一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周王室地位上升             ②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
③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④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 .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文资料。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

宗庙之牺(祭品,如牛羊),为吠亩(田地)之勤(劳力)

——《国语》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读图,指出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墨子说:“(战争)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同时,战争也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


(3)根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
2023-11-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龙湖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社会转型往往引发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给中国带来了一场农业革命。”

——费正清

材料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1)材料一中提到的“时期”是哪一时期?
(2)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利与弊。
(3)材料三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举出“各学派”中的创始人(代表)两例。
2023-11-2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墓地考古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器。仔细观察图一、图二,可以推测出与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信息是(     
A.春秋时铜制农具在农业中普遍使用B.诸侯国间战争频繁
C.战国时期达官贵人喜欢用铜器陪葬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2023-11-25更新 | 29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二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江水初荡涌,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


(1)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其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位于图一的______处(填序号)。在各国的变法中,影响最大、成效最大的变法位于图二中的______处(填序号)。
(2)据材料一,简述图一到图二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变化出现的原因。
(3)材料二中的“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涉及到哪些措施?
(4)材料三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从“商君”“李太守”身上你学到了怎样的精神?
(5)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023-11-2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向统一】

材料一: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巩固统一】

材料二: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决定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

——《中国历史》


(1)如图所示反映了从春秋到秦朝国家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写出材料二中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举措。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
2023-11-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实验中学等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三: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在的压力已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王磊的《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初形式图》 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争霸形式图》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社会现象。
2023-11-2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康宁镇九年制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上面两幅地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势的变化,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   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器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并为扩大耕地,开发山林,发展水利交通创造了条件。

——改编自《管子》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春秋时期推动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原因。这一社会变化促进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出现?
10 . 学校开展“战国时期的形势变化及社会改革”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变化】

材料一



【商鞅变法】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大夫(桑弘羊)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chì,整顿)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非鞅》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形势图,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势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政治、经济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桑弘羊、文学对于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对同一历史事件,二人为什么有着不同的评价?
2023-11-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