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连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春秋时期哪一位思想家所说的言语?该思想家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创立了哪一学派?
(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材料三反映的这一政策由谁提出?被哪一个皇帝采纳为正统思想?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思想理论的不断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2021-01-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举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

材料二   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2)请列举一项东汉时期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材料三



(3)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据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并据材料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2021-01-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谈论自己的观点或得到的启示,史论结合。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中国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至于西方,十八世纪儒家思想远涉重洋,对欧洲民主启蒙以至变法思想的形成,曾经有过正面启发或触媒作用,一度备受颂扬。

2021-01-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论语》英译本前言(1691年出版)

材料二 (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位哲学家”是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阐述,简析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2021-01-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A.“百家争鸣”B.“尊王攘夷”C.平王东迁D.诸侯争霸
6 . 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诸子百家”是泛指,表示学派众多
B.各学派著书立说、激烈辩论,形成中国古代的思想活跃局面
C.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D.儒家学派备受统治者的推崇
2020-12-25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讷河市、甘南县,泰来县,龙江县,富裕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民族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时,各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案,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时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材料三


材料四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一所示文物的名称以及图二所示古代文字的名称。
(2)材料二描述的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当时强调“以法治国”的是哪一位思想家?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个水利工程?这个水利工程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
(4)材料四中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今人所见到的都是摹本,请你说出其真本的作者及作品名称。
(5)请你就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020-12-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的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特点包括
A.儒家思想成为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B.郡县制兴起,分封制瓦解
C.割据、争霸、兼并,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D.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幸福
9 .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C.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2020-12-16更新 | 1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发展兴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墨子兼爱篇》

材料二   “民为贵,社筱次之,君为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有度》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思想学派?请依据材料概括三位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2)上述材料中多位思想家研讨学术,著书立说的局面出现在什么时期?
(3)上述材料反映的文化繁荣局面在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