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某校七年级(5)班学生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领悟思想文化】

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状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正确”,错误请填“错误”。
A.春秋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B.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等代表人物。
(2)材料中反映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繁荣局面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理解器物文化】



(3)文物可实证历史。请任选两幅文物图片,分别指出它们所反映的相关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

【活动三解读精神文化】

经过几代数学家的不懈努力,继承与创新使我国圆周率的研究领先世界水平。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数值是3.1547,东汉张衡推算圆周率数值是3.16。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割圆术),在地上划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大圆,从圆内接正6边形开始,每翻1番,至少要运算7次加、减,一遍又一遍地挪动筹码(小竹棍),直到夜深,即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摘编自《祖冲之》


(4)根据材料,指出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为什么被人纪念?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4-03-1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表格,其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兼爱,爱无等级差别
法家尚法,强调以法治国
A.泽被后世影响深远B.推动战国经济发展
C.脱离现实禁锢思想D.阻碍儒家一统天下
2024-03-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请填“正确”;不正确填写不正确
A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      
B.秦朝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2)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战国时期的三位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中的相应人物填写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里。
甲:依法治国 (         )
乙:民贵君轻 (         )
丙:顺应自然 (         )
(3)以史为鉴,学以致用。针对校园“暴力”现象,根据你对法家、道家两家思想的理解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4-03-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B.各国变法相继展开
C.诸侯争霸战争频繁D.社会处于经济发展
2024-03-1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派系。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材料四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一位宦官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五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的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四上刻的是什么文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局面称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条路线的名称。此条路线谁开创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位宦官是谁?改进哪一技术?
(5)根据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024-03-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把握时局,顺势而上,方能推动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 并加以改正。
(1)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在巨鹿之战中打败商纣王,商朝灭亡。
     改正:     
(2)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正:     
(3)230年,孙权派蒙恬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改正:     
(4)南朝时的成都,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改正:     
2024-03-1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智库”,又称智囊团、思想库等。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执政卿和君子(士)是构成“智库”群体的典型代表,到战国时期则主要包括卿大夫的家臣(稷下之臣)、出身于民间的游说之士和民间教育群体等。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B.变法改革的社会风潮
C.诸侯争霸的政治现实D.学术下移的社会趋向
2024-03-1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冯友兰先生说:“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

——《孔子讨论文集》第1集

材料二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起彼伏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材料一体现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当时的动荡,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3)试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4-03-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反映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它是(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选贤与能
儒家 孟子 实行“仁政”;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道家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 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A.天下为公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楚汉之争
2024-03-1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所,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     
A.形成的原因B.主要的内容
C.重要的地位D.影响与作用
2024-03-1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