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王室衰弱。一些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趁机割据一方,并以武力控制周边的中小诸侯,形成了自己的霸业。诸侯国内部权力下移,以臣弑君的事件屡见不鲜。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春秋后期,周王室更加衰弱,无力维护“学在官府”的体制,私人讲学兴起。进入战国,各国统治者纷纷招揽人才,一些大贵族还以养士竞争高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内容
道家①(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民心
儒家孔子(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是“②”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礼治”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建立③专制统治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促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式,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成,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1)后人以“礼崩乐坏”来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礼崩乐坏”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内容。
(3)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内在联系?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
2024-02-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像

就当时而言,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而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文化上,百家争鸣使教育从原来局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的“学在民间”。知识分子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政治理念,它不仅直接推动着汉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而且也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

——摘编自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民族民族观的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根据材料一,简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中华大地……无不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概括西汉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02-2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3 . 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     
A.传统思想得到了全面传承B.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繁荣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D.传统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
2024-02-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图三《春秋争霸形势图》
诸侯国改革者改革内容
邹忌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
吴起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裁减冗官,选贤举能
公仲连选能举贤,节财俭用,察度功德
商鞅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推行县制编定户口
图四《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

材料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中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指的是什么?这种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4-02-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思想主张①为政以德②兼爱非攻③无为而治④严刑峻法
代表人物



材料三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第六》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思想主张②、③的学派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3)材料二中思想主张①属于什么思想学派?该学派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谁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4)材料三这段记载反映了①学派代表人物的哪一基本教育方法?
2024-02-2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像

关于怎样治国,孔子认为,用政令来约束,用刑罚来整治,只能使老百姓暂时免于罪过却不会使其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教育,用礼仪来要求,不但能使老百姓知道羞耻而且能够使其敬服。孔子还强调,政令宽和,老百姓就会轻慢,得施以刚猛之策进行纠正;政策刚猛了,民众就会受到摧残,得再施以宽和之策;宽、猛互相调剂的政策才是政治和谐局面的由来。

——摘编自陈生玺《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

材料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尊崇儒术,将百家学说排斥官学之外的思想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不仅巩固了汉朝政权,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凝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梦华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孔子治国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接受哪一历史人物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简述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024-02-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7 . 中华文明从早期农耕文化起步,一步步的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并在对外交流与内部自我更新的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根柢】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新士人有独立的思想,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成为这一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局面带来的影响。

【文明的交流】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派出的使臣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

【文明的经脉】

材料三   有人统计,他在著述《齐民要术》时参考和引用了150多种文献资料,采用了30多条歌谣和民间谚语。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同时还走访了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获得第一手资料。

——摘编自李寿仁《……和〈齐民要术〉》

(3)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三,概括他能够著成《齐民要术》的原因。

【文明的鼎新】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4)作为青少年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文化自信?
2024-02-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老子、孔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代表人物人物简介
老子道家学派代表,主张万物益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主要著作有《道德经》
孔子
墨子
韩非

材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1)根据材料一示例,将表格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
(3)结合材料,谈谈如今我们应怎样对待多元文化。
2024-02-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二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義”,坚定地主张治国应该实行“德治主義”。

材料三

信息卡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材料四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蘊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该局面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3)材料三信息卡中的“他”指的是何人?信息卡中的“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請你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10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公元前113年统一币制、国家垄断铸币权,主要包括:禁止地方各郡国铸钱,统一由中央铸造,中央在上林苑设三官负责这项工作;社会上只准使用三官钱,其他钱一律不许使用;各地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熔成铜料输送给三官;由于三官钱精美,民间仿照盗铸计算工费要赔本。

——摘自王应琪《试论汉武帝统一币制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大一统”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经过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适应国家治理的方案和架构。例如,董仲舒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先后发展了法家思想中的中央集权和阴阳家的五行学说,同时摒弃了法家的严刑酷法思想、道家的消极避世思想等。……因而,“大一统”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百家思想为辅助的体系,这一体系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廖春庚《浅析“百家争鸣”与封建“大一统”的关系》

请在答题卡上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述从西周到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因素。
2024-02-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