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1 . “这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指的是(     
A.舌战群儒B.百家争鸣C.焚书坑儒D.尊崇儒术
2024-02-2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诸子百家(部分)

代表人物主张所属学派
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家
孟子儒家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道家
韩非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根据材料一,简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将材料二补充完整。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焦点。这说明了什么?
2024-02-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永城市第五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代表人物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     
A.尊王攘夷B.诸侯争霸C.商鞅变法D.百家争鸣
2024-02-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抽测诊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道德经》书影                                           图二《论语》书影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的两本古籍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5 . 在一位七年级同学的历史探究学习中出现“春秋战国”“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内容,那么这位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政权分立和秩序混乱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4-02-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已被打破,文化知识流向民间;掌握学术文化知识的士人阶层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后经孔子删定而流传于后世;《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历史修订的一部编年史,文字简洁、寄寓褒贬;《墨经》是墨子后学著作,记载了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知识;《庄子·刻意》篇记载有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气功疗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在哪些领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3)综合上述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如何?
2024-02-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师大附中集团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观察下列图片,我们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铁制农具                                                  牛鼻穿孔铜牛尊                                             百家争鸣
A.早期国家的产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社会大变革的时代D.民族的交融
8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学说来(     
A.扩大儒学影响B.解决社会问题C.宣传以德治国D.加强中央集权
2024-02-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作用。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家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颠扑不破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时间

史实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分封制逐渐瓦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各国变法

百家争鸣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国灭掉东方六国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并指出儒家思想的出发点。
(2)阅读材料一,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然后提取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观点2:秦朝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4-02-20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10 . 不同时期的文化政策营造了不同的文化环境,对历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此时,统一的意识形态尚未木形成,从而为不同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于凯《战国史》

材料二   秦简出土情况简表(部分)

秦简名称

秦简时限范围

其中记载的重要资料

云梦睡虎地秦简

战国末期至秦代

《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史之道》

青川郝家坪秦简

战国晚期至秦代

两件木牍,其一为秦王颁布的《更修田律》

——梁俊《秦朝帝王与秦朝文学研究》

材料三   西汉研习儒学的儒生数量统计表

统治时期

人数

汉武帝

50人

汉昭帝

100人

汉宣帝

200人

汉元帝

1000人

汉成帝

3000人

——根据(东汉)班固《汉书·儒林列传》整理

(1)材料一所说的“不同流派”有哪些?据材料一概括“不同流派思想得以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的统治受哪一学派影响。
(3)材料三儒生数量的变化与哪项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影响。
2024-02-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