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蒙古地区也因大量汉族人民的进入形成了许多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康熙、雍正年间,仅流入的山东籍人就有几十万。他们在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相互学习,日渐形成了一种同生共荣的民族关系。满汉及蒙汉之间的通婚禁令,也随着各民族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加强而被打破,在东北及蒙古地区,满、蒙、汉等各族之间的相互通婚,已成为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将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归纳材料二体现的信息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导致该变化的相关因素。
(3)据材料三,归纳清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新特点。
2023-09-1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 . 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治理】

材料一   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急切需要加强交通以巩固统一。他在战国交通的基础上,“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经过修整与沟通,结成了全国陆路交通网的大纲。

——摘编自陆航《秦汉交通奠定后世道路格局》

【人口分布】

材料二   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使得人口的分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由于其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强劲的工业发展势头把大批农村人口吸引过来。19世纪前期,由于交通之便,英国中部高地和北部地区成为新兴的工业中心地带,人口也开始大量聚集起来。英国的人口分布格局重心逐渐从南部转到北部。

——摘编自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世界交流】

材料三   16世纪,欧洲的航海家们已经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并绘制成图。在最早的几次航行中,探险家首先开辟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相互隔绝的局面。

——摘编自《人类文明史图鉴:发现新大陆(公元1400年-150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修建全国陆路交通网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使英国的人口分布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结束“世界主要文明相互隔绝局面”的事件,并列举两名为此做出重要贡献的探险家。
(4)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与“交通发展”有关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4-06-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历史模拟卷(二)
2024·上海·模拟预测
3 . 人口变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2011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人口增加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科学进步的综合体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汉末(公元2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从184年黄中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开始形成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明朝最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但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朝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到3亿。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而小农经济是人口高增长的温床,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又是崇尚多生多育。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分析西欧的人口变化时认为,造成人口损失的因素是灾荒和传染病,他并没有提到战争。西欧人口下降出现在两个时段(见上图)第一次是公元200~600年,第二次是公元1300~1400年,此后人口变化又开始呈现为上行曲线。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代人口数量的衍变及增减的原因》等

(1)材料二图中A、B、C、D四处都是我国古代人口大幅度下降时期。用直线将下列英文字母与对应的历史事件连接起来。
A      秦灭六国
B      国安史之乱
C      三国争霸
D      元灭南宋
(2)读图,从公元元年到1700年,中国与西欧人口变化曲线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从公元元年到1700年中国人口数量整体处于增长状态并且长期高于西欧地区的主要因素。
2024-04-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4(上海专用)-冲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重组卷
4 . 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下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三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关于这三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B.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对立D.处于社会变化时期
5 .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关键词: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3-09-19更新 | 195次组卷 | 38卷引用:历史-2022年天津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6 . 下图所示的示意图中与①相关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时期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2-06-24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解读下面的中国历史时间轴,关于古代史上朝代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②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④封建国家的繁荣与开放
2022-06-22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中国古代从秦朝到清朝疆域的变化,该变化体现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民族交融方式的多样化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D.外来侵略影响政权稳定
9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实现统一后的政策变化


材料二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代称“西域”,即“西部疆域”之意;清乾隆皇帝更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1)材料一反映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国家统一?
(2)据材料二指出,元朝采取什么方式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治理?联系所学,回答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在东南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如何实现的?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乾隆帝设置了什么官职?
(4)上述材料涉及的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维护国家统一?
2021-06-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为了巩固统治,统治阶级都通过不断创新及调整措施来稳定局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 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在以《说唐》《隋唐演义》等描写唐代历史人物的传奇小说中,主角大多是武艺高强、开疆拓土的将领,他们往往出将入相、豪气干云,整体的社会风气也是尚武豪迈,甚至同神仙怪异相结合;而在描写宋代社会的侠义小说中,这些身怀武艺之人大多成为江湖草莽或者官府随从,社会风气也随之发生改变。


(2)根据材料二,归纳从唐代到宋代的社会风气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以国王的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招募军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保证议会定期召开;英国的任免权属于议会而不属于国王。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1689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