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读图,从图1到图3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图1     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图3 秦朝形势图
A.人口逐步减少B.诸侯放弃争霸C.民族交融加强D.逐渐走向统一
2024-04-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小塘镇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2 .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北方民族文明交融,迁徙至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超越了一直被强加给自己的“夷狄”观念,开始主张自身即为“中华”;与此同时,开始出现将这些民族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原王朝或正统王朝的主张。随着南北民族交融进程的加快,南朝人也认为,“所谓同舟而济,胡、越一心者也”“夷狄吾民,斯事一也”。

——摘编自冯剑《都城规制的传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有何发展?根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关系发展的经济原因。
(2)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不同信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推动“北方民族文明交融”的典型史实。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民族交融的因素。
2024-04-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雅礼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学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2000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洛阳B.咸阳C.长安D.镐京
2023-12-23更新 | 119次组卷 | 122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初中初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大趋势。下列史实中顺应这一“趋势”的有(     
①前221年,秦国攻灭六国   ②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③1234年,蒙古灭金            ④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4-03-18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5 . 某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收集了以下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疆域统一】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图1

【国家认同】

材料二   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一方面是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分裂阴谋、保卫祖国的统一与疆域完整,同时也逐步深入,从不同层次上寻求将古代中国转化为现代中国的强国之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图2

【民族认同】

材料三   云南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核心要义,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适用语言文字,各族群众中华文化认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十年来,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整族脱贫、全面小康,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不断满足边境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情况两个相关规划解读》(2023年2月10日)

(1)观察材料一中战国形势图和秦朝形势图,概括我国从战国到秦朝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近代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不屈抗争与救亡图存的探索的主题,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单说明理由。(要求:选取近代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不屈抗争与救亡图存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说明理由要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2024-03-11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活动,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作为支撑论据的是(     
论点论据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形成和发展A.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秦朝修筑长城北击匈奴;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建故宫等。
B.秦始皇首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雍正设置驻藏大臣等。
C.西汉时期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宋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明朝郑和下西洋等。
D.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唐代改进曲辕犁和筒车;宋代引进占城稻;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A.AB.BC.CD.D
2023-10-13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巩固,在中央政府集中了强大的武力和财力,为中央和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政治保障。发达的封建思想文化,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精神文化基础。

——摘编自齐犁,王戈柳等编《民族理论论文汇编民族关系》

材料三   随着北方各族的内迁与征战,北方衣冠士族和下层民众的南渡,给江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官府实施一系列劝督农耕的政策,也有很大促进作用。东晋时期,田园、庄墅一类封建大地产在江南地区普遍化,土地兼并出现了争占山川湖泽的新趋势,农民破产加剧,纷纷成为大地主的私属人口,农业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日渐深化。

——摘编自蒋锡金《文史哲学习辞典》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朝代?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出土于湖南境内的哪一考古发掘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2)请指出材料二中“发达的封建思想文化”指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并概括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指出哪些要素“给江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综上,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建设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
2023-06-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立信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如三幅地图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A.争霸战争延绵不断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社会经济快速发展D.变法改革日渐深入
2023-01-14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2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新疆专用)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梁启超曾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统一趋势B.秦朝统一天下只是历史的巧合
C.天下统一是秦朝的历史功绩D.当时其他国家也具备统一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