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疆域及对后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教材的理解与拓展

材料一   理清教材的内在逻辑是理解历史的前提。

①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王室衰微
诸侯称霸
②北宋的
政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政策
王安石变法
③毛泽东开辟
井冈山道路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
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
苏联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

材料二   地图识别

材料三   下面是古代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①孝武(汉武帝)篡极、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变兵……人物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

②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汉书》

③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敞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司马光《资治通鉴》

④武帝驾驭……史称雄才大略,固不虚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1)从材料1中选择一课,参照示例,对所反映史事的内在逻辑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①说明:第一子目主要讲述铁器、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生产力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第二、三子目从上层建筑,即政治制度变化出发,突出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的两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从图一、图二中任选一个,判断它是哪个朝代,说出判断的理由。
(3)肯定汉武帝的是________,否定汉武帝的是________。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一说你眼中的汉武帝。”
2024-05-18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而又影响深远的王朝。

【天降大任,实现统一】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小吏,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为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赶到王翦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战国时期的形势,指出秦王实现“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制度创新,巩固统一】

材料三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
军事

【国家统一、泽被后世】


(3)结合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谈谈其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作用。
(4)综上所述,你认为从秦国到秦朝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4-01-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惠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3 . 有人称他为“千古一帝”有人称他为“暴君”。在西方人看来他是东方世界的凯撒大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他”的主要贡献是(     
A.统一中国B.焚书坑儒C.轻徭薄赋D.重文轻武
2023-10-23更新 | 901次组卷 | 20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4 . 利用图示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某同学绘制的秦朝疆域的四至示意图中①处应是(     
A.福建B.南海C.四川D.辽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侧疆域示意图所属的朝代是(       
A.夏朝B.西周C.战国D.秦朝
2022-11-1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1)材料一中李白这首《古风》诗中的“秦王”是谁?该诗歌主要赞颂了他哪方面的功绩?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项措施?当时秦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什么类似的措施?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3)根据材料三写出秦朝的疆域范围。
(4)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秦统一的重要意义。
2022-11-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材料一   战国初期形势图战国后期形势图秦朝疆域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材料二秦朝和汉朝管理边疆的主要史实



(2)依据材料二,比较秦朝和汉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相同点。概括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3)有学者认为,即使在政权分立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用事实说明这一观点。
2022-01-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制度和法律是立国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秦朝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摘编自葛剑雄《我们的国家:疆域与人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秦朝确立的郡县制度和疆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独立后的美国,采取的是一种松散的邦联制体制,缺乏一个有效能的中央政府。外部受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殖民扩张势力的三面包围,国内各州之间也开始发生裂隙和冲突,各州内部的矛盾也在迅速发展。需要加强各州之间的团结统一,设计一套社会矛盾的调节机制……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通过的《联邦宪法》,确立分权制衡的制度安排,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以及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建立起中央集权,确保民族独立与统一的共和国。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的背景和历史作用。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为辛亥革命前已经萌生的中华民族观念的流传提供了舞台。“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本身,就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中华”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与自觉归属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如“中华革命党”“中华实业团”“中华书局”等等,说明中华观念逐渐流传与被接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形式将人民平等规定下来,如第一章总纲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继续发展有了法律上的保护,至少实现了法律上平等的联合。如此制度保障,有助于固化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


(3)依据材料三,总结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观念得以广泛认同的原因。
2021-06-03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写出秦朝的都城是。在如图中填出秦朝疆域四至点。

(2)根据材料一《秦朝疆域图》可知,秦朝对地方的统治与西周时期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   



(3)请结合所学,完善空白处所填内容。依据材料二,说出秦朝所创立的政治制度。

材料三   



(4)根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2020-11-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材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匈奴族对秦的威胁仍然很大。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收复了被匈奴人占据的河套南北地区,并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另外还在公元前211年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这次大规模的移民有利地制止了匈奴的抢掠,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在长期的劳动中,不少匈奴人迁移到中原,逐渐同秦人及其他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说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分析秦朝时期“大规模的移民”的影响。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汉王朝致力于开发西南地区。史书记载,公元前109年西汉降服了滇王,建立益州郡,允许滇王继续管理他的臣民,同时赐“滇王之印”,滇池地区开始纳入汉王朝的版图。其中在云南晋宁出土的一枚金印,篆书“滇王之印”4字考古工作者先后调查发掘了数十处滇文化古墓群和古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璀璨夺目,充分显示滇人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2)依据材料二,可以得到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序号)
①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疆域得到扩大
②汉朝在西南地区统一铸造青铜货币
③“滇王之印”的出土,印证了史书上的相关记载
④西南地区的开发为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创造条件

材料三

改革ABC
胡服骑射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对赵国构成极大的威胁赵武灵王决定进行服饰改革,改穿胡服,把裳去掉,改成合裆长裤,上衣是力求紧身合体的窄袖短衣军事力量迅速增强,赵国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
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旧俗,要治理好北方困难重重官员在朝廷中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革服饰制度,男女一律改穿汉服,废除了鲜卑祖先的胡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依据材料三,①处应填____________。比较表格内容,说出两次改革的相同点。

材料四 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谈谈对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认识。
2020-02-1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