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楚汉之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苦秦久矣……太史公曰“秦失其政,陈涉首难……(项羽)乘势起陇亩之中……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号为霸王之业……欲以力征……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汉)高祖曰:"……此三者(指张良、萧何、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三:子曰“道之以政,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请回答:
(1)用材料一原句来佐证“秦失其政,陈涉首难”。据材料一指出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刘邦为什么会获取天下?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结合秦亡汉立的史实中你可以悟出哪些治国之道?
2021-07-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共同原因
A.刑法残酷B.骄傲自大C.剥削沉重D.失去人心
2020-04-27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楚汉战争中,项羽最后在四面楚歌中拔剑自刎,刘邦最终获胜。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有
①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②刘邦势力一直占绝对优势
③刘邦注重收揽民心
④刘邦善用人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秦始皇确立了什么制度? 图二、三、四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那些措施?

材料二: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2)材料二中反映了秦朝什么社会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

材料三:《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材料四: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史记·项羽本纪》


(3)项羽在那场战役中消灭了秦军主力?根据材料三、四归纳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胜出的原因?
2019-08-30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刘邦能够战胜项羽的原因(       )
①注意收揽人心 ②善于用人 ③项羽骄傲自大 ④项羽纵兵烧杀,失去民心
A.①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

6 . 材料一 汉初,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什么制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是怎样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接纳其主张的原因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汉武帝时,崇尚武力,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匈奴的同时,自奉奢侈,多所兴作,使大量农民困于沉重赋役,滋生大批流民,社会矛盾不断积累。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汉武帝做简要评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材料二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材料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治世局面是什么?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几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他们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二中的治世局面与材料三中的大一统局面有什么内在联系?
2019-02-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农业是立国之本,也是人类生存之本。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村、农业、农民”一直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石器早期人们先砍伐地面上的杂草树木,在草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即可进行播种,种植农作物。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七年级教科书》

材料二: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 ,(2) 作物 ,(3)农具 ,(4)劳力。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夏五月,兵皆罢归家……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高帝纪》

材料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中共十九大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概括新石器时代的耕作方式?神农氏成为部落首领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和汉高祖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3)阅读材料三回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任答一点)

(4)试分析为何自古以来的中国领导者都重视农业?

2018-12-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仪征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通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制度创新,动力无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知史



材料二 惠帝失驭,寇盗蜂起,元海从祖故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23-1-1中,周采用怎样的治国方略呢?青岛地区应该隶属哪些地方机构管辖呢?
(2)材料一中,图23-1-2中,秦采用怎样的治国方略呢?青岛地区应该隶属哪地方机构管辖呢?
(3)材料一中,图23-1-3中,西汉初期采用怎样的治国方略呢?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呢?
(4)材料二中,你认为“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呢?你认为这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呢?
(5)从上述材料、问题的分析与探究中,你会有哪些感悟呢?
2018-04-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青岛市黄岛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