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西汉初年,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由此可见,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2 .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时在位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和汉武帝B.汉文帝和汉景帝
C.汉高祖和光武帝D.光武帝和汉献帝
2023-08-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求得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的真理。

—一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在“民心”问题上的主要主张。

材料二: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摇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汉景帝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在民本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社会发展就比较平稳;凡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以致尖锐对立的时期,社会就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的灭亡。

——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3)结合所学知识,用夏商周时期的史实从反面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统治者重视“民心”“民本”的根本目的。
4 . “今天下已定,令各(流亡百姓)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该诏令应出自(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文帝D.汉景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D.虚怀纳谏
2022-06-21更新 | 2257次组卷 | 6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汉朝经济的恢复。
2022-02-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造成汉初这一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秦朝的残暴统治B.秦末农民起义的发生
C.楚汉战争的爆发D.汉初统治者的盘剥
2022-02-14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A.以德化民B.削弱侯国C.实行分封D.休养生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