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面抗战的爆发及日军暴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87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80多个春秋过去,中国已不是过去的模样。但历史的风雨怎能吹熄我们心中卢沟桥的连绵烽火,卢沟桥的枪声是我们民族奋起雪耻的号角,是振聋发聩的警钟。下面对七七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局部性的抗战由此爆发B.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
C.抗日战争胜利结束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

材料二: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5月4日)

材料三:“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摘编自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11日)

(1)材料一中最早“导致中国失败的外患”是哪一事件?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使得中国在民族觉醒上有怎样的改变?
(3)材料三中的“敌人”是指哪国?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赵定庄中学联片教研九年级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日前,某中学九年级(3)班开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主题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有同学搜集整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加强反法西斯合作的相关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一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二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宣言发表的时间。
(2)同学们研讨后发现: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2024-05-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中考二模考试文综试题-初中历史
4 . 今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100周年纪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摘自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国共关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2024-05-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1936年中共中央计划出版“长征纪实”。由于人手有限,毛泽东专门致信,要求亲历者就“自己所经历……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务必保证出版。1937年初,《长征记》编订完成,但直到1942年,中共中央仅作为内部资料少量印发,并未公开出版。中共的出发点是(     
A.迫于战时环境出版业遭遇重创B.中共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民政府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D.国共两党消除争端团结抗战
2024-05-25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三中学九年级中考一模文科综合试题 -初中历史
6 . 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与现象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C.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一一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2024-05-2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中考历史试题押题卷(三)
7 . 下边是歌曲《延安颂》的歌词(部分)。由歌词内容可见,该歌曲创作的目的是(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
A.培养国民独立人格B.号召青年武装夺权
C.鼓舞民众团结抗战D.激励解放军的斗志
2024-05-2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以上政策制定于(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
2024-05-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卷
2024·陕西·模拟预测
9 . 某校九年级(4)班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合作应对危机与挑战”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携手合作打击军阀】

材料一   

1924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全中国,赢得和在各国中的政党一样的平等地位。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材料一中图A所示事件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什么?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产生的影响。

【民族危机团结御侮】

材料二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1937715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写出由图B到图C所示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为促成国共团结御侮局面中国共产党作出的让步。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刚刚一年,却和朝鲜人民一道,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朝军民团结合作战胜美国产生的影响。请为①出写一个探究主题;并指出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内涵。

【休戚与共合作共赢】

材料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加强国际合作。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国家或国际社会在团结合作方面的感悟。
2024-05-2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陕西卷)-【试题猜想】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10 .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一份报纸,题14表节选自1942年该报的改版方案。据此可知,《新华日报》的改版(     
1.要“深入地反映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要求和呼声”。
2.只适合高级知识分子口味的学术性专刊停办。
3.半文半白的新闻体从社论到新闻一律改用白话文写作。
A.提高了新解放区的地位
B.推动了白话文全面普及
C.顺应了抗战形势的需要
D.促成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2024-05-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