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如图一是大棚作物及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二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图,图三和图四为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恍合作用的过程考虑,图一中②代表的气体是____图二中能够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是_____、一天当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填时间)点。
(2)从蒸腾作用的过程考虑。图一中①代表的气体是_______
(3)白天光照较充足时,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大棚内的________浓度。而夜间则适当降低温度,原因是大棚夜间温度低,植物的_____作用减弱,减少了____的消耗。
(4)为探究植物的某生理活动,某同学将大棚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如图-三所示),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________
(5)如图四所示,瓶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24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________
2024-01-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如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图三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进行此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______。线粒体内进行生理活动的意义是________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主要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过程________(填数字)。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________(“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把图三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______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产生氧的能量转换器是图二中的______
(4)当今,人类活动能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据图二分析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之一是______
2021-12-1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如图1是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植物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示意图,甲为细胞内有关结构,a、b分别表示某种气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_____作用散失,其失水的“门户”是左图中的[_____]_____
(2)若图2,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则甲代表的结构是_____,写出此时该细胞内正在进行此生命活动的表达式:_____
(3)如图是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实验装置图,实验一可以用来验证在光下绿色植物的_____;实验二可以用来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

(4)综合上述两个实验可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之一是_____;根据实验二的原理可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4 . 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不断地从周围的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1)分析如图1所示实验,操作说明:先捏紧甲管,松开乙管,向乙内呼气;再捏紧乙管,松开甲管,吸气,重复3~4次。实验中通入乙瓶的是:_________。

A.空气B.氮气C.呼出的气体D.氧气

(2)图1所示实验现象为:_________。
A.甲变浑浊B.乙变浑浊C.甲乙均变浑浊D.甲乙均无变化

(3)图1所示实验现象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来自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填结构)。
(4)图2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图3是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示意图。进行图2中①过程时,肺内气压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对应图3中曲线_________段变化(填字母)。
(5)外界空气到达肺部,在肺泡处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图2中的④表示___________(填气体名称),它从肺泡进入血液中,需经过______层细胞,经过此过程后,血液会变成______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如图1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2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生理过程;图3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
(2)图1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呈现从外界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状态,因此,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2中的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图1中,当光照强度为d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兴趣小组设计了图3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_移动;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并将A与B之间的叶脉切断(如图),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并滴加碘液,发现B处变蓝而A处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有:a_______、b_____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①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______作用产生。
②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
③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_________
(5)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兴趣小组把等量天竺葵分别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容器植物光的颜色温度(℃)氧气变化量
1号天竺葵25+++
2号天竺葵
3号天竺葵绿25
(注:氧气变化量=实验后含量-实验前含量;“+”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该实验使用三个容器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研究的变量是_________。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设置为________℃。
(6)实验结果表明,在________(填颜色)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用检测有机物或_________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7)若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6 . 图一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二是葡萄植株的部分茎叶与相关设施的连接示意图,A、B两片绿叶位置相近,形状大小、叶片厚度基本相同且长势健壮,A叶片放置于双向通气的无色透明玻璃盒内,B叶片暴露在空气中,F1、F2为通气阀门,请据图回答:

(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葡萄的果实属于______,葡萄果实中酸甜的汁液主要来自图一中的[____]____中。
(2)葡萄是典型的喜钾果树,整个生长期需要大量钾元素,控制钾进入葡萄细胞内的结构是图一中的[____]_____
(3)甲同学将图二所示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打开阀门F1与F2,开启吸气泵置换掉玻璃盒内原有气体后,同时关闭F1、F2和吸气泵。黑暗中10小时后,再次同时打开F1、F2和吸气泵。
①将该装置放置于黑暗中的目的是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发现澄清石灰水______,该变化说明_____
③选取“位置相近,形状大小、叶片厚度基本相同且长势健壮”的两绿色叶片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4)乙同学将该装置放置于黑暗中一昼夜后,开启F1、F2和吸气泵,待玻璃盒内原有气体置换后,再将该装置置于阳光下照射5~6小时(F1、F2和吸气泵始终保持开启状态)。最后摘取两叶片依次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冲洗、观察。
①将该装置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
②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A、B叶片中呈现蓝色的部位是____,被碘液染成深色的物质形成场所是图一中的[____]______
③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023-12-2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如图1为某植物叶片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分别为氧气、二氧化碳,A、B为细胞内的相关结构:图2、图3是某生物实验兴趣小组做的实验装置;图4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5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某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设置了一组实验装置(如图2),一段时间后,发现透明的塑料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如果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叶片的数目影响蒸腾作用吗?应拿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瓶对比。
(2)该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将图2中的甲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用排水法收集了塑料袋中的气体(见图3),将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广口瓶,预期的实验现象明显,这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4中,白天较强阳光下植物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填字母),与生物圈碳—氧平衡有关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填字母)。C过程对植物生物圈的意义是___________
(4)图5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中a点时,图1所示的叶肉细胞中不存在的气体的来源或去路是____________(填数字);此时图4中可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
(5)通过对图5曲线bc段的观察,请你提出一条可以农作物产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
2022-12-13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自身的一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有着重要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了探究活动,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为大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此时释放的气体是[       ]______,其进出植物体的通道是______,绿色植物通过这一生理过程,可以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平衡。
(2)若用图二中的装置探究大豆的呼吸作用,该实验装置应放置在______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______,证明了呼吸作用______
(3)图三为该小组绘制的大豆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代表呼吸作用的是曲线______,据图分析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时间段大约是______,在这一时间段内,有机物不断得到积累,因此大豆幼苗的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大约是在______时。
2023-10-2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下面是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四个实验的装置图,请据如图并结合你平时的实验体验回答下列问题。(氢氧化钠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在实验一中,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 _______
(2)在实验二中,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各摘下一个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_____装置中的叶片变蓝,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装置可用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 _________,要使该实验效果明显,本装置应放在 _______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 ________
(4)如果要用实验四装置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该实验装置有不妥之处,请你加以改进 ________________
2023-12-1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10 . 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I、II表示生理过程.A、B、C表示物质,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部分。请据图回答:

(1)I、Ⅱ表示的生理过程依次是_______。A、B、C表示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乙和丙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2)生理过程I的能量转变是____________。生理过程Ⅱ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
(3)为证明B是生理过程I的原料,某学习小组利用天竺葵植株进行了如下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装置→暗处理→光照几小时→叶片脱色→漂洗叶片一向叶片滴加碘液→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现象。设置对照实验装置时,两个实验装置的区别是_____;叶片脱色时被去掉的物质在生理过程Ⅰ中的作用是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