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7-18八年级下·全国·期末
1 . 酵母菌在什么环境下产生酒精?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为两等份,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将这两个烧瓶同时置于30 ℃左右的条件下,并定时向乙装置内通入新鲜空气(如图所示)。经过相同的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请你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浑浊   二氧化碳            有氧   能量多   C      发酵
(1)观察发现:甲、乙两支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了。由此可以证明烧瓶中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甲、乙两个烧瓶会嗅到有酒味的是______________瓶。原因是烧瓶中酵母菌在________________氧的环境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了酒精。
(3)如果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烧瓶内溶液的温度,温度较高的应是__________瓶,原因是酵母菌在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释放__________________
(4)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葡萄糖液   B.酵母菌   C.氧气   D.二氧化碳
(5)该探究实验的对照(对比)组是______________瓶。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6)用酵母菌参与制作面包、制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2018-12-15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为探究肉汤如何保鲜,赵一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赵一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干分钟后,都防在室温25℃环境中,几天后,甲瓶肉汤变质,乙瓶肉汤仍然保鲜。请问:

(1)实验前将两装置都加热至沸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瓶保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是环境中的细菌真菌引起的。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后,赵一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将肉汤放入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仍然还是新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9-29更新 | 36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练09 实验探究-2020-2021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专题必杀题(人教版)
3 . 在自制酸奶的活动中,甲乙两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这两个制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对牛奶煮开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冷却后,加入酸奶是为了____________
(3)你推测甲、乙两组试验中的玻璃瓶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后最有可能制成酸奶的是__________,这是因为酸奶的制作需要在__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
4 . 如图所示为制造啤酒的方法步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把原材料放在沸水中混合的目的是______
(2)冷却至25℃才加入酵母菌菌种的原因是______
(3)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______菌,它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呼吸,制造啤酒就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将糖分解为____________
2018-06-08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抗生素能有效地杀死细菌,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此,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青霉素杀菌作用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如下:
①实验步骤:把几滴土壤细菌培养液加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然后把一些小圆纸片浸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中,再放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表面,另外两片浸了无菌水的圆纸片也放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表面(如图),把培养皿盖上盖,放在37℃的恒温箱内一天。
②实验现象:一天后取出培养皿,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把几滴土壤细菌培养液加在培养皿的营养琼脂上,这个步骤是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_____
(2)将培养皿放在37℃的恒温箱内一天,温度设定在37℃的目的是 _____
(3)浸有无菌水的两个圆纸片周围没有出现清晰区,它们在实验中起 _____ 作用,浸有不同浓度青霉素的圆纸片周围都出现没有细菌菌落的清晰区,而且青霉素浓度越高,清洗区就越大。这一现象说明: _____
(4)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物质,青霉菌与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 _____
6 .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制作酸奶需要多长时间?制作的最适温度是多少?生物兴趣小组打算一探究竟.
(1)制作酸奶需要_____菌,这种微生物只能在_____的条件下发酵,因此制作过程中必须密封保存.
(2)为防止杂菌影响,制作酸奶前对容器和原料必须_____
(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系列探究后,得到如下结果(表图):
发酵时间牛奶状况
2小时呈液态,无酸味
4小时呈液态,略带酸味
6小时呈蛋花状,微酸
8小时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10小时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分析结果可知:制作酸奶以_____小时为宜,最佳温度为_____℃左右.
7 . 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制作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
1号坛 4%1.63.23.83.53.43.2
2号坛 6%1.25.54.01.81.21.2
3号坛 8%0.52.01.81.61.51.2

(1)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为使制作的泡菜有利于人体健康,应使泡菜充分发酵,并使用盐水浓度________的盐水.       
(2)制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除去盐水浓度不同,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要________,从而保持实验变量惟一.       
(3)兴趣小组在25℃测定的各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15℃时测定的数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是其他杂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在较高温度下,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通过________方式快速繁殖,其分解________产生的大量________抑制了杂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能分解一部分亚硝酸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某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下柱形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 _____,它只能在 _____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 _____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_____步骤。
(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 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6)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 _____小时为宜。

2016-11-18更新 | 693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小芳学着妈妈做馒头:将适量酵母粉与面粉混匀后,加入适量清水揉和成面团,然后将面盒放入温水锅中。为了使面团发得更快,她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结果,小芳蒸出的馒头不如妈妈做得松软多孔。请分析回答:
(1)分析上面的过程,小芳不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请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她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小包酵母,进行搅拌,然后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把装置放在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液体冒出气泡,气球胀大(如图所示)。

瓶内液体冒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小芳设计的实验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请你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