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星期天,小月跟着妈妈学做馒头,下列是她参与制作馒头的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①取适量面粉、酵母粉混匀,加入适量清水和成面团,然后将盛面团的面盆放入温水锅中、为了使面团发酵得更快,她将温水锅中的水换成了刚烧开的热水。
②一段时间后将面团取出做成馒头,再次发酵30分钟,然后将馒头放入蒸锅中蒸40分钟。
③结果,小月蒸出的馒头不如妈妈做的松软多孔,甚至有些成了死面馒头。
(1)制作馒头用到的酵母菌属于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能看到有的细胞长出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______生殖。
(2)分析以上过程,小月蒸馒头不成功的原因是______
(3)小月经过思考提出了如下问题: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活吗?针对这一问题,她设计了下表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了表中的现象:

组别

物质

温度

现象

A

水+白砂糖+酵母菌

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B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C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①A组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了______
②分析表中的实验现象,该实验证明______
2022-12-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某校兴趣小组做了“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实验设计如下表,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相应物质(干酵母中有活的酵母菌),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大小相同的气球并密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表所示现象:

装置

1号

2号

3号

4号

加入物质

40mL

40mL

40mL

40mL

葡萄糖

10g

10g

10g

酵母粉

5g

5g

5g

温度

25℃

25℃

25℃

0℃

现象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可以验证“酵母菌具有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
(2)1号瓶内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___________
(3)1号和3号的实验结果说明,酵母菌的生存需要___________
(4)4号瓶内没有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为了继续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的实验,该兴趣小组在如下图所示两套装置中分别加入等量葡萄糖、水和酵母粉,并进行如图所示操作。其中能产生酒精的装置是___________
2022-12-0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室温放置的馒头很快发霉,而在冰箱冷藏室内的馒头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个馒头一分为二,分别装入塑料袋封口,一组放入冰箱冷藏,另一组放在餐桌上,观察馒头的发霉情况,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组别

环境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餐桌上(温暖环境)

没有发霉

少许发霉

较多霉菌

非常多的霉菌

冰箱(低温环境)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没有发霉

有少量霉菌

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设置甲、乙两组的目的是:______
(2)分析该实验可知,温度______(填“是”或“不是”)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因素之一。
(3)食物保存在冰箱中能防止腐败的原因:______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4)针对“放入冰箱保存的馒头第四天也有少量霉菌”这一事实。关于冰箱的使用,你的建议是______
(5)下列常见食品与所采用的保存方法,对应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腊肉——高温灭菌法;②水果罐头——脱水法;③咸鱼——腌制法;④瓶装牛奶——巴氏消毒法
2022-12-03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我们平时吃的馒头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经发酵后的馒头体积越大,弹性越好,则发酵效果越好,口感越松软。某同学想要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酵母菌的发酵?”,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许酵母菌与适量面粉和清水充分搅拌,揉成面团,然后把面团分成等量的4小块;
②将4小块面团分别放入贴有1、2、3、4标签的4个小烧杯中,然后盖上盖(如图1所示);

③将4个小烧杯分别放入4个恒温箱中,并调节1、2、3、4号恒温箱的温度分别为5℃、20℃、40℃、60℃;
④经过2~3小时后,观察面团体积的变化。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探究中,设置了不同的组,相互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3)实验结果除了观察面团发酵的体积外还可以用手指感触面团的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本实验中,酵母菌发酵效果最好的温度是_____℃。
2022-12-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新鲜的肉如果不处理,放久了会腐败,而且夏天鲜要比冬天腐败得快些.老师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让猪肉保鲜时间较长,多数同学提出将鲜猪肉放在冰箱就能延长保存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方法,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

实验编号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保存时间

现象

鲜猪肉100g

5℃

一天

鲜猪肉不变质

鲜猪肉100g

28℃

一天

鲜猪肉变质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3)甲、乙两组鲜猪肉都采用100g的原因是为了保持实验___________
(4)鲜猪肉变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分解了鲜肉中的有机物。
(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2022-11-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题A
6 . 学习完《发酵技术》后,老师给生物兴趣小组分发了甜酒曲,学生在分组酿制甜酒的过程中,发现用等量的糯米酿酒,产酒量却不同,为了弄清楚原因,设计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洗净,蒸熟,用凉水冲淋冷却
第二步加入甜酒曲粉末搅拌,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内,标记为甲、乙、丙
第三步:分组操作甲组乙组丙组
密封密封不密封
第四步:恒温处理15℃30℃30℃
实验结果产酒量较低产酒量较高产酒量非常低
(1)酵母菌为_________(细菌/真菌)。出芽生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糯米和器具进行煮沸或蒸熟,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若丙组和乙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实验初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生物试题
7 .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馒头上很容易长出霉菌。根据这一现象,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霉菌生活的环境。他的实验过程如下,请分析实验并回答:

组别

A

B

C

处理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25℃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25℃温暖环境里

的馒头片置于环境里

3天后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实验前,小明先将新鲜的馒头片分成等量的A、B、C三组;然后将馒头片置于高压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这样处理的目的是消灭馒头片上的微生物,排除对实验的结果的影响。然后将A组馒头片烤干。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 小明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小明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①条件依次是______,②条件是______(25或4)℃;预期实验结果③是:______
(3)通过小明的实验,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______
2022-11-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冬季时人们常有在家中用糯米自制米酒的习俗,制作米酒时往往有如下几道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放置于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左右;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⑤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和毛巾均要求消毒)
(1)请写出制作米酒的操作正确步骤______(用序号表示)。
(2)第①道工序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中的______过程。
(3)酿好的米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______气体造成的。
(4)小明模仿他们的工序制作的米酒,几天后,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出来。小明没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5)小明想要将没有用完的糯米保存到明年,故设置了以下三种装置探究如何保存糯米: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晒干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16℃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①A组可与_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②若B组与C组进行对照,推测表格中的“?”处理论上应填______
2022-11-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下图所示是这位科学家的实验设计过程,请据图回答:

(1)A瓶内的肉汤需要煮沸,目的是_______
(2)B瓶内肉汤仍澄清,说明没有_______的繁殖。
(3)打断瓶颈,肉汤变质,证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进入了肉汤,并在肉汤中繁殖造成的。
(4)巴斯德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________。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_消毒法。
(5)通过“鹅颈瓶实验”可知,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以用_______的方法使肉汤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
2022-11-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某校八年级生物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将新鲜纯牛奶加少量白糖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购买的新鲜发酵酸奶(内含乳酸菌)搅拌均匀。
② 将5个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分别倒入等量上述混合后的牛奶。
③ 迅速将玻璃杯密封,同时置于不同温度恒温箱中。
④ 一段时间后,几位同学同时取出玻璃杯,并分别取样检测其牛奶中乳酸菌的数量,记录数据。
⑤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柱形图(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将新鲜纯牛奶加少量白糖后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本实验除变量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他条件都应当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将玻璃杯密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柱形图统计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适宜发酵时间。他们选择适宜的温度制作酸奶,并对发酵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如下表所示:

发酵时间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10小时

牛奶状况

呈液态,

无酸味

呈液态,略带酸味

呈蛋花状,

微酸

呈凝固状,酸味适中

呈凝固状,表面有澄清

液体渗出。酸味较重


分析该实验记录可知,在适宜温度下,制作酸奶比较适宜的时长是_________。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靠性,你给学习小组同学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
2022-11-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区初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