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8 道试题
1 . 小东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把甲、乙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比较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热量的多少。
(2)甲乙两容器串联的目的是控制___________和通电时间相同。通电一段时间后,乙装置的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较大,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3)“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在不改变原电路连接的情况下,小明要添加丙装置完成实验。他已将AE两个接线柱连接,你认为还应把F___________。(选填“B”“C”或“D”)两个接线柱连接。连接好电路通电后,应观察比较___________(选填“甲和乙”或“甲和丙”或“乙和丙”)两个装置中的现象总结结论。
2021-03-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夷陵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理综物理试题
2 . 请你结合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做“实验”但它同前面所说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时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的活动,而“理想实验”则使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化过程而实现的实验,后者则使由人们在抽象思维汇总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
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首先,“理想实验”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
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理想实验”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抽象思维的方法,“理想实验”可以使人们对实际的科学实验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由此得出重要的结论。
作为经典力学基础的惯性定律,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个结论是不能直接从实验中得出的。伽利略曾注意到,当一个球从一个斜面上滚下而又滚上第二个斜面时,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所达到的高度同它在第一个斜面上开始滚下时的高度几乎相等。伽利略断定高度上的这一微小差别是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如能将摩擦完全消除的话,高度将恰好相等。然后,他推想说,在完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不管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多么小,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总要达到相同的高度。最后,如果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完全消除了,那么球从第一个斜面上滚下来之后,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平面上永远不停运动下去。这个实验无法实现的,因为永远也无法将摩擦完全消除掉。所以,这只是一个“理想实验”。但是,伽利略由此而得到的结论,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1000多年间关于受力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时便归于静止的陈旧观念,为近代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后来,这个结论被牛顿总结为运动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1)理想实验的基础是______
(2)下面是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打乱后的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在上述的实验步骤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属于可靠实验事实的是______(填序号)。把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______(填序号)
(3)大家耳熟能详的比萨斜塔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对于亚里士多德认为的“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块”的说法,伽利略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来反驳。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两个铁球,一个10磅(磅是一种质量单位),一个1磅,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的10倍。那么把这两铁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铁球______(快/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是11磅,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铁球______(快/慢);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有问题的。
2021-03-23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金澳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3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放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1)在实验中,室内光线应______(亮/暗)一些,玻璃板一定要______放置,小明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中的A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P/Q)平面成像得到的,两个像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暗/亮);
(2)小明在A'处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透过玻璃板看到光屏上有蜡烛A的像,总结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他得到的结论是______(正确/错误)的;
(3)小明按照图甲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物距u/cm5.06.07.08.0
像距v/cm4.55.56.5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的是______;(物距u/像距v
(4)小明又选择了一块平面镜进行了实验如图乙,他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像成在______a处/b处/c处/不成像)。
2021-01-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20-21八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
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真空不能____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6)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乙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2020-09-16更新 | 977次组卷 | 10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沪科版)第三章 声的世界 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备作业)
5 . 如图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声音怎样传播的实验,他的探究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请你将其中所缺的内容补上。
   
(1)将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放在玻璃罩内,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清楚的铃声;
(2)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___________
(3)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又能听到清楚的铃声。通过上述探究,小明同学通过总结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中传播。
2023-05-0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6 . 为了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小南同学设计了下图甲所示的电路。

(1)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连成完整的电路连接起来__________
(2)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___________,连通电路前变阻器滑片应处于阻值 ___________处;
(3)实验中当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后,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 ___________不变;实验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根据表1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实验器材使用正确,量程选用合理)
表1:
次序123
电阻(Ω)51015
电流(A)0.60.30.2
表2:
次序123
电压(V)1.02.03.0
电流(A)0.10.20.3
(4)如果仍用图甲电路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在不调换定值电阻的情况下,调节滑片位置,读出其中三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表2中所示。由表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
(5)历史上,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类似实验与理论研究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规律,并总结出一个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根据定律,本实验在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所用定值电阻的阻值是 ___________Ω,这也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过程。
2022-09-2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7 . 如图王兵同学在做探究声音怎样传播的实验,他的探究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请你将其中所缺的内容补上。

(1)将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放在玻璃罩内,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清楚的铃声;
(2)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
(3)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又能听到清楚的铃声。
通过上述探究,王兵同学通过总结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2021-10-19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武冈二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
8 . 小清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善于归纳和总结,他发现在力学中有很多实验有相似之处,于是他来到实验室,找到了如下器材:①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带斜面);②刻度尺;③弹簧测力计;④小车;⑤带钩的木块;⑥毛巾;⑦棉布;⑧钩码。

(1)小清选择了一些器材如图所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______相同。实验发现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_____
(2)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丙图实验的基础上只需要再选择序号⑤的器材就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实验中通过对___的观察和比较来反映动能的大小。忽略小车与斜面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当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过程中,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小清在丙图实验的基础上又选择了器材③和⑤,用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请你完成实验步骤。
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下图甲、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②分析图______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图丁中将B放A上,测出匀速运动时拉力大小为F4,则AB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
2021-07-13更新 | 38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讷河市、甘南县,泰来县,龙江县,富裕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9 .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实验室备了以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次数电阻电流
150.6
2100.3
3150.23
4200.15
(1)如图是小明实验组未连接好的电路,请将电路连接完整______
(2)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均为0,他将一根导线的一端接电源正极,另一端依次接触abcd各接线柱,当接触到d时,电流表、电压表开始有示数且电压表示数为,经进一步检查,电表、各条导线及各接线处均完好,则电路中可确定的故障是________
(3)问题解决后小明测得的四组数据如上表所示,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表中第________次实验的数据出现错误,出错的原因是__________;小明及时纠正了错误,得出了正确的测量结果,通过数据分析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4)请计算出小明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__________
(5)对上述实验总结正确的是________
A.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闭合
B.每次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右端
C.实验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D.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10 . 如图甲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1)请按图甲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______(要求滑片P向右滑时接入电阻变小)。
(2)实验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测出了多组数据记录在了下表中:
实验次数12345
电压U/V0.51.01.52.02.5
电流I/A0.100.200.300.400.50

根据这组实验数据可总结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3)小组同学共用两节新干电池(电源电压为3V)完成上述实验,他们选取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______Ω。
2021-06-1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物理试题(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