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2 道试题
1 . 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某组同学给大家展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实验过程如题图所示;

接触面材料小车受摩擦力情况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cm
毛巾20.2
棉布较大40.0
木板90.1
(1)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______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
(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如上表所示: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______;进一步推理出的结论是: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作用时,将______;这一结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早在3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法。
(4)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总结前人实验结论的前提下,进一步补充: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会保持______状态,从而得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2024-05-1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题
2 .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比较______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在图丙实验过程中,砝码与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砝码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N。测得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要准确地测量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他应在______时间段读取测力计的数值,木块在第7s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3)为解决实验中测力计示数不稳定的问题,小明改用图己装置实验:测力计保持水平且左端固定,沿水平方向用任意大小的力拉动长木板,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都等于测力计示数。你认为小明的改进是否合理?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4)小华做该实验时,设计了如表并记录了部分数据。
序号支持面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N滑动摩擦力/N
棉布2
木板4
玻璃板6
小华分析数据时,认为表格设计和数据记录存在问题,无法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在不同支持面条件下,没有设计控制______相同的数据。
2024-05-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苑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3 . 如图所示,安安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正确连接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安安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进行以上3次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实现的;(选填序号)

A.改变小灯泡的规格       B.改变电池节数

实验次数

A处电流

B处电流

C处电流

1

0.2

0.4

0.6

2

0.4

0.8

1.2

3

0.6

1.2

1.8

(2)分析各组数据后,安安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并联电路中,___________

(3)完成以上探究后,安安进一步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他把两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灯泡不亮,亮,安安于是将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测得由此可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两只小灯泡均能发光,重新测量的结果为:,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安安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且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两端电压。同组的宁宁认为安安的结论是错误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下一步应该是___________

4 . 安安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实验时需要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图乙是他们某次测量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选“A”、“B”或“C”)处的电流;
(2)安安同学要测量通过L2的电流,只需将图乙中导线______(选填“a”或“b”)的一端移动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
(3)正确连接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安安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进行以上3次实验是通过______方式实现的;(选填序号)
A.改变小灯泡的规格            B.改变电池节数

实验次数

A处电流IA/A

B处电流IB/A

C处电流IC/A

1

0.2

0.4

0.6

2

0.4

0.8

1.2

3

0.6

1.2

1.8

(4)分析各组数据后,安安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并联电路中,______
(5)完成以上探究后,安安进一步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他把两只小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时,发现小灯泡L1不亮,L2亮,安安于是将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测得UAB=0V由此可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是______
(6)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两只小灯泡均能发光,重新测量的结果为:UAB=1.5V,UBC=1.5V,UAC=3V,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安安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且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两端电压。同组的宁宁认为安安的结论是错误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下一步应该是______
(7)实验操作过程中,安安在测完AB两点间电压后准备测量AC两点间电压,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电压表接在B点的线改接到C点。
2023-11-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高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5 . 小德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

(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__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__
(3)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_______(填字母)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真空不能___________
6 .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 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
2019-12-28更新 | 22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7 . 小燕用测力计、长方体木块A、砝码、木板、斜面、小车等器材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一:图甲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是为了使物体受到的______与拉力大小相等,若实验中F1F2,则可总结出实验结论是:______
(2)实验二:图乙探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若要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关系,则可选择______(填写序号:c、d、e)两组实验来达到;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来反映;
(3)实验三:图丙“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为了使小车滑下来的速度相同,其必要的实验操作是______;若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和木板表面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是W1、W2,则W1______W2
2024-03-15更新 | 55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广东中考模拟物理试题
8 . 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杠杆是我们最熟悉的简单机械。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才平衡?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带等距小格的杠杆和钩码(每个质量都相同)进行探究。
(1)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更便于测量______
(2)他们通过实验获取到下表证据: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杠杆平衡情况

1

1

10

2

5

水平位置平衡

2

2

5

2

5

水平位置平衡

3

1.5

10

1

15

水平位置平衡

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杠杆平衡不是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单独决定的,理由是________
②进一步分析可发现的共同规律是:每次实验杠杆平衡时_________,据此可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小聪用撬棍撬石块,在A点施力没有撬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小明帮忙同时在B点施加适当大小的力,石头恰好被撬动了,这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在杠杆上多个位置施加动力使杠杆平衡,是否满足呢?

为此他们继续探究,如图丙是未完成的实验,若在C处挂______个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以上结论是初步成立的,还需再________才能验证其是否具有普遍性。
2024-06-0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校中考三模物理试题
9 . 小明用测力计、长方体木块A、砝码、木板、斜面、小车等器材完成下列实验:

(1)图甲: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是为了使物体受到的______与拉力大小相等,所涉及到的物理原理是:______;若实验中,则可总结出实验结论是: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2)图乙:探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大小是用______来反映的;乙图的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3)图丙: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为了使小车滑下来的速度相同,其必要的实验操作是让小车______:若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和木板表面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是,则______(填“>”“=”或“<”)。
7日内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巴中县中考适应性考试(三模)物理试题
10 .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用器材为,材料相同、体积不同的长方体物块A、B,两只相同的烧杯,内装等量清水,并利用这些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步实验。
(1)为了准确测出物体的重力,把物体悬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下端的挂钩上,当测力计和物体都_______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物体A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N;
(2)比较以上四次实验,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3)小强同学想继续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他向乙烧杯中加盐并不断搅拌(液体体积不变),通过比较甲、乙两烧杯中A、B两物块所受浮力大小得出结论。小明认为这样的方案不可行,因为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于是在以上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改进:
①向上提物块B,使两烧杯中液面_______,比较此时A、B两物块所受浮力大小是否相等;
②向上提物块B,使两物块所受浮力______,比较两烧杯中液面的高度是否相同。

2024-06-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十中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