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放有蜡烛_____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___________cm;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玻璃板,则蜡烛B应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则蜡烛A的像的___________(选填“向上平移”、“向下平移”或“不变”);
(4)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所成的像。
2022-08-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4月份月考物理试题
2 .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方格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多次重复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改变蜡烛A的位置,多次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
(4)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5)如图乙,玻璃板原来垂直放置在方格纸的直线PQ位置上,现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观察到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______o
2022-05-19更新 | 40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题
3 . 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 支外形相同______(选题“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______(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5)小宾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 1、2、3 三幅图中,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6)将玻璃板由图甲中位置①水平向右平移至位置②时,蜡烛 A 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题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2022-04-30更新 | 51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物理试题
4 . 如图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______
(2)实验应在光线较______(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中完成较好。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置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A,拿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该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5)若在玻璃板后面挡一块木板,在蜡烛A所在的一侧透过玻璃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像。
2022-04-26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5 . 小华先后探究了以下光学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上垂直放一块纸板,纸板由可绕法线ON折转的E、F两块组成。让入射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①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线OB______(选填“远离”或“靠拢”)法线ON
②将F板向后转一定角度,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用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①实验中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棋子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关系;
②若在棋子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出A的像;
③若将棋子A不断向玻璃板靠近时,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022-04-0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平潭翰英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3月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6 . 如图1是小聪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装置(A和B完全相同)。请完成:

(1)此实验应在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下进行;
(2)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果,M应该是一块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2mm厚的平板玻璃
B.1mm厚的平板玻璃
C.1mm厚的平面镜
(3)为了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移去M右边的蜡烛,并在其位置放一光屏,小聪应该______
A.在左侧透过M观察光屏上能否成像
B.直接在右侧观察光屏上能否成像
(4)实验中,若将玻璃板向右倾斜,如图2所示,则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选填“B”或“C”)处;
(5)小聪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蜡烛A的像与蜡烛B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2022-01-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题
7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B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了消除此影响可选用___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该在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 “变小”“不变” 或“变大”);
(5)实验中,若发现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B与蜡烛A的像都无法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
8 .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
(2)实验时,他应在A侧观察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因此他再拿来一根与A________的蜡烛C(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放在B侧移动,直到让蜡烛C与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B完全重合,由此说明________
(3)为了判断平面镜成的虚像还是实像,他应拿走蜡烛C,在B位置放置一张白纸,眼睛观察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白纸”),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4)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下面选项中的_______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因素,寻找普遍规律
9 . 小郝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将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A处,小郝从B处观察,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____________

A.a             B.b处 C.c             D.d
(4)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郝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10 .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针对下列物理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只需要多次改变∠FON的大小进行实验就可以
B.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点燃A,移动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用到了等效替代法的研究方法
C.如图丙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实验,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用手拨动塑料尺的力度要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
D.如图丁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减小斜面与桌面的夹角,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