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8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蒿子粑粑的爱

许晶

①雨过天晴,风光无限;千花百草,争相明媚。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想起故乡的蒿子粑粑,它又叫艾草粑粑

春天一到,艾草就开始认真地长、卖力地长,在菜地里、池塘边、河岸上、竹林间处处可见它的身影。那青绿色的艾草,宛如一个个精灵,透着生机、希望。我爱故乡、爱春天,总盼着故乡的春天和母亲做的蒿子粑粑。

③今年惊蛰一过,我又缠着母亲不停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蒿子粑粑了呢?母亲望着我,一脸笑容地说:你又嘴馋啦?我咯咯地笑着,连连点头。在母亲面前,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午饭过后,我兴奋地跟着母亲出门采摘蒿子。

④这天的阳光很温暖,照在身上暖暖的,我们寻到一处小竹林,里面的高子长得茂密、嫩绿、新鲜。母亲弯下腰,两手轻轻把一丛高子拨开,一手拂着一片,另一只手轻轻一掐,高子便摘断了。她的动作娴熟,一小会儿的工夫,母亲就摘了一大袋子。再看看我这边,我不由得笑了。 你怎么摘得这么快?我惊喜地问。母亲轻轻地答:你不经常做,没关系!我望向母亲的手,她不停地摘,不停地摘,我心里一阵酸楚。我才发现她的手已不再细嫩……母亲一边摘一边和我拉着家常,周围安安静静,空气里弥漫着一缕缕清香。

⑤回家后,母亲吩咐我装一盆清水,她把清理好的高子都放进清水里清洗。我要帮忙,她连连拒绝,说她一会儿就做好了。清洗好后,我们把蒿子放在竹篮里晾干水分。母亲又烧了一锅水,水烧好后,她把洗净的蒿子放进了沸腾的开水中,蒿子在里面打几个滚后就可以捞上来了。刚烫好的离子还很烫手,她似乎已经习惯了,把蒿子的水分用力拧干,揉成一团,再用刀剁碎。她不习惯用破壁机,说是太碎了,不好吃。我劝她,她总是不听,生怕做出来的味道不好。接下来是要炒了吗?我问。是的,还要放一点点盐,放糖也是可以的。母亲一边说,一边开始翻炒蒿子。炒好之后便是和面了,她把提前准备好的面粉端出来,放入炒香的蒿子,再慢慢地放水,最后开始揉,揉得又软又黏。揉好之后,母亲再放油煎,煎到两面有一层薄薄锅巴的时候,就可以盛出来吃了!

⑥母亲一边忙碌着,一边叮嘱我,我都一一记在心里。我想等母亲再老一点,我就做给她吃,只有现在学会了,以后才不至于拿不出手。

⑦母亲一刻也没停,看着煎好的粑粑,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拿起一个放入嘴里,瞬间觉得幸福无比。蒿子粑粑又香又脆,味道好极了!

趁热吃才好吃,你在外面难得吃到,多吃点!

⑨蒿子粑粑的味道就是爱的味道,我感到温暖又知足。

(选自《学习强国》,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②段开头画横线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艾草在春天里努力生长的茂盛之景。
B.④段中“我心里一阵酸楚”,是感慨母亲不再年轻.心疼她那因劳动不再细嫩的双手。
C.文中母亲喜欢使用破壁机搅碎蒿子,因为破壁机能把蒿子搅得又碎又细,增添美味。
D.本文写妈妈带我采蒿做粑的经过,表现我对蒿子粑粑的喜爱和对母亲的感激敬佩之情。
2.文章第②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3.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那青绿色的艾草,宛如一个个精灵,透着生机、希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母亲弯下腰,两手轻轻把一丛蒿子拨开,一手拂着一片,另一只手轻轻一掐,蒿子便摘断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中“母亲”的人物形象特点。
5.文章以“蒿子粑粑的爱”为题有何妙处?
2024-05-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4月安徽省蒙城县等2地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2 . 六级春风追十里

杨云苏

①大伯是上海人,到北京念完大学就留下了,直到退休后离开,总共在北京生活了六十多年。因为早先北京的食材远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很多南方大路货时蔬在北京的菜市场根本见不到。比如我们喜爱的春笋,在1992年春天的北京,是可遇不可求的。

②我们遇到的那一次,那真是,可歌可泣。我们的忠诚洒满了民院南路——魏公村——万寿寺这条路线,因为追赶一辆鸿载春笋的破卡车。

③那天大伯说今天吃简单点,去魏公村副食店买个松仁小肚儿,菜摊上买两把青菜,回来下个葱油面就行了。我们就顶着六级春风出了门。没想到刚走上民院南路,就看见一辆卡车,车斗满载着笋。大伯视力一向很好,明明看得清清楚楚,却偏问我:你可看见那是什么?不知道是激动,还是风太大,他声音听上去在颤。笋呐。我说。我那时刚从成都到北京念书,哪里稀罕笋。大伯不看我光看笋,自语道:格末好了。

④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风大,街上人少。我们是笋车唯一的顾客。大伯与小贩攀谈一番,得知是从江西用车皮运来的,昨天夜里刚到。又掐笋根,果然出汁水。他使劲克制自己的狂喜,但没什么用,小贩说了一个恼人的价格,他也笑眯眯的。然而刚要挑拣,小贩忽然朝着远处愣住,转身猛拍驾驶室,司机立刻甩了烟头发动起来。大爷回见,那边有人来了!他们撂下这句话就把车开跑了。大伯和我傻在原地,风把我们吹得没了人形。

⑤可恨那笋车开到丁字路口又停下,大约发现刚才情报有误。大伯登时发令:追。撒腿就跑。我只得跟在后面。然而我们哪里有速度?顶着风能小步子迈开就不错了。而且大伯那时已经六十岁,上半身发福,两条腿还是祖传的细腿,他跑起来真不忍心看,像鸟类里的大型涉禽。更狼狈的是,他一边跑一边跟迎面过来的三五个人点头打招呼,原来是遇见熟人。他们单位的宿舍就在民院南路上,同事极多,低头不见抬头见。大伯在他的学术领域里也是有分量的人物了,行止一向庄重严谨,他们发现他背地里竟然追着一辆无照经营的破卡车狂奔,就为了吃一口笋,会怎么想啊?……

我放慢步子拉开距离,装作跟这疯狂的老头儿并不认识

⑦我大伯是研究元史的学者,不知道是史学本身艰深,还是他研究透以后深感痛心,他脸上从来是肃穆的。我们子侄都怕他,我就算是与他最亲近的了,也唯唯诺诺,因为能感受到一个老派学者多年来在孤独和寂静中形成的学术精神,那是一股子倔强的狠劲儿。他就是靠这股子狠劲儿取得了研究成果。我感觉今天追笋车,我看到的也是这股子狠劲儿。

我料他们不会跑远,他们不敢上大路——你看吧。他大声说。

⑨大伯料事如神,等我们疾走到魏公村,笋车果然就在那里,但车子已经启动,因为被坐地户商贩们一齐轰赶。大伯跑不动了,眼睁睁看着笋车再次绝尘而去。我才懒得跑,所以很开心。别难过,我们肯定能追上。大伯说,一边弓腰扶膝喘气。他失态到这地步我也是头一次见。他们只能沿着高粱河走,顶多到那棵古银杏树那里就得掉头。说完他直起腰,再次出发。

⑩那时北京的三环路还没有全线竣工,但紫竹桥那边早已是通衢大道。我多希望笋车能拿出勇气,开上大路头也不回地离去,彻底断了大伯的这份儿痴心妄想。我边垂头走着偷偷地祷告,走到古银杏树那儿我乐了,笋车连根毛都看不见。可大伯仍不停,他沿着高粱河继续跋涉。在北京生活过的人大都知道,春天里六级大风的神奇,它能把活人变成兵马俑,刚出土的。兵马俑假如能说话,我猜就是这副嘶哑、皲裂、干枯的声气——给我称十个。大伯说。我一抬头,他已经站在笋车边上,灰头土脸的,一笑脸上直掉渣。笋车停在小土路尽头,高粱河岸边,魏公村棚户区千家万户的总入口,万寿寺的山门外。我们赶到时已经不是唯一的顾客,拎着簸箕的老太太们吵吵嚷嚷的一下子围上去四五个。

⑪这辆满载春笋的破卡车停得非常稳当非常镇静,车轮下尘埃落定,仿佛四脚生根。司机的胳膊从驾驶室伸出来,松软地垂下,指间夹着一根烟,刚点的。车斗的四壁这时显现出坚毅,铜墙铁壁似的,完全忘了刚才亡命天涯时几乎散架。这破车像是一个颠沛流离大半辈子的人,在中年时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准确定位,踏实了,找好了立足点,他突破重重封锁运来的违规物资,包含着他的勇气他的智慧他的才华,他要卖给全人类。

我和大伯扛着沉重的大口袋正要往外挤,车上的小贩又叫住我们:大爷,您今儿受累了,我给您饶一根儿小的。他挑了一根短细的笋作为赠品塞进我们口袋,大伯红脸笑着,支支吾吾的,他们对视的一刹那,眼里都有知遇的恩情。大伯谢他知道疼人,他谢大伯这份难得的忠诚。

(《幸得诸君慰平生》)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大伯一路追赶笋车的故事。
民院南墙(发现笋车,谈价过程笋车跑了,大伯追赶)
魏公村((1)____
万寿寺((2)____
2.文中两次交代大伯的学者身份,有何用意?
3.本文用词富有特色。请从以下加点词中选择一个,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上的特点。
A.我们遇到的那一次,那真是,可歌可泣
B.车斗的四壁这时显现出坚毅,铜墙铁壁也似,完全忘了刚才亡命天涯时几乎散架。
4.联系全文,结合以下句中加点词谈谈你对文中“我”的这些行为的理解。
(1)我放慢步子拉开距离,装作跟这疯狂的老头儿并不认识
(2)我边垂头走着边偷偷地祷告,走到古银杏树那儿我了,笋车连根毛都看不见。
(3)我和大伯着沉重的大口袋正要往外……
2024-05-1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文学社开展散文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甜醅子与乡愁

邵婷

①那些关于幼时的种种记忆,都已随着我的长大淡化成一帧一帧模糊的影像,只有那月光下飘荡着的馥郁甘甜的甜醇香味,始终萦绕在鼻尖,不曾散去。那些和萤火一同醉倒的夜晚,尤为深刻。

②甜醅,即甜醇子,又名酒醅子,以燕麦、莜麦或青稞为主要原料。姥姥制作甜子的手艺极佳,每逢端午来临,姥姥总要亲自把关,遵循传统。先拣去莜麦的瘦秕,再把莜麦放在姥爷亲手编制的簸箕内再三搓拌,去其浮皮,然后放进锅内煮八成熟捞出放案上晾,依分量多少比例加入酒曲子拌匀,入瓷盆内,置热炕头或灶上捂严发酵。

③接下来的几日,我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盆中羞于露面的甜酸,它好似那洞房花烛夜的娇羞新娘,在捂得严实的盖头下面酝酿着心意。两三天后,便可闻到四周萦绕着的清香酒味。甜醅能否发酵成功关键在于掌握温度,而揭盖时间却因季节不同,这就全凭酿造者的经验了。姥姥每次瞧见我小馋猫似的在酿造甜的盆子周围滴溜溜转,伸手抓起我的衣襟,嘴里念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再等两天味道才正宗。我稍显失落,耷着脑袋答应了一声,转念想到两天后便能到口的美味,顿时笑逐颜开。清凉醇香早已入得心来,只要想想那令人齿颊生香的佳肴美馔,就已醉得不能自已。

④经过数日的等待,在我的注视下,姥姥将甜醅从热炕上请了下来,掀盖揭盆,甜醅酒的浓香率先从盆内溢出,钻出屋子,飘入邻家屋檐。这边还未饱食,就听到邻家大婶的喊声:她姥的甜醅子出炉了,娃娃子有福喽!

⑤低头瞧盆内,颗粒细长的莜麦,皮薄面多,洁白如玉,润滑甘美,漂浮在琼浆之上,仿佛未化的残雪,恰似初晒的井盐,轻轻盈盈,白白糯糯,看得人口水直流。甜醅柔软黏糯,口味独特,浸在舌尖,味美香醇,令人心头。

⑥甜醅虽甜,我最爱的却是甜酸发酵时反复生成的甜醅酒。盛一碗甜醅酒捧在手心,成了一种十足的诱惑,润入咽喉,让人荡气回肠。杜甫《客至》一诗中有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句子。醅,意即没有过滤的酒。加上一个甜字,大约就是这种没有过滤的酒是甜的,这也符合甜醅的特点:甘甜如饴,酒香醇厚,令人口舌生津。

⑦幼时的回忆里,甜醅酒总是与月光、夏夜、萤火等美好的景物融汇在一块儿,氤氳着香气,在心间起涟漪。白日里,姥姥姥爷在田塍地垄经受烈日的暴晒,汗如出浆,口渴难耐;到了夜里仍是酷暑未消,高大柳树间蝉声嘶鸣。这时,姥爷总会搬一把椅子放在屋檐下,手把蒲扇坐在椅子里,一下一下有规律地摇着。我们在屋檐下纳凉之时,桑竹无风,姥姥推开吱呀吱呀响的厨房门,舀一碗甜醅酒捧出。当甜醅酒一口一口饮下去,浑身上下立觉舒爽,通透无比。满天星光,夜色深沉,月光轻轻,如水似雾,从屋檐下,萤火虫在树林间游荡,酒香弥散。夜里,半梦半醒间闻得一丝清甜,耳边响着家人均匀的呼吸声,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⑧甜酪子,夏天食之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壮身暖胃,增加食欲。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夏夜的蝉鸣散去,萧瑟的秋风匆匆,卷来苍白孤寂的冬日,二三友人围坐火炉旁,一句话,一句甜醅子,一口甜醅酒,胃暖心热,胜却人间无数珍馐。

⑨如今我回到陇上老家,最喜在家乡的小巷子里穿梭,邂逅无数售卖甜醅的摊点。在纤尘不染的玻璃罩里,青花大瓷盆里盛满晶莹的甜醇,甘甜爽口,滋润着人们的脾胃,也滋润着每一个恬淡的日子。一口清甜下肚,心里的苦楚,也会少几分。

(选自《西安日报》2023年12月22日)

1.文章围绕“甜醅子”回忆了往事,请完成下表。

   

2.散文语言富有美感。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1)盛一碗甜醅酒捧在手心,成了一种十足的诱惑,润入咽喉,让人荡气回肠。(从词语的角度赏析)
(2)一句体己话,一勺甜醅子,一口甜醅酒,胃暖心热,胜却人间无数珍馐。(句式从的角度赏析)
3.下列诗句最能表现“我”对“甜醅子”情感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B.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C.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社员晓文在读了文章后深有感触,以“故乡的味道”为题,配图是纤尘不染的玻璃罩里,青花大瓷盆里盛满晶莹的甜醅,发了朋友圈。请你以“故乡的味道是萦绕在鼻尖的甜香味”为总起句,为他的配图写一段文字。
2024-05-1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4 . 学校编辑部计划在公众号进行“好书推荐”活动宣传。阅读宣传稿,完成下列各题。

编者按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甲】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甲】。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心胸开阔、心境澄明。活动中,同学们推荐了自己喜欢的书藉

好书推荐一:马伯庸《长安的荔枝》

跨越千里为京城递送新鲜荔枝,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要如何完成呢?一个平时看起来笨抽和胆小的人,如何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这本书人物丰满、高潮叠起。读者不仅能看到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能感受到事在人为的精神力量。

好书推荐二:杨绛《我们仨》

在杨绛先生平静又深情的一笔一画中,仿佛有什么东西悄悄靠近,攀上四肢,探入心房,然后骤然收缩,让人心房为之一颤,沁出满脸泪花。如何定义人生圆满【乙】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失去?这些时常困扰我们的问题,或许可以在《我们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结语

席勒曾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人生海洋。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读▁▁,可以让我们徜徉于想象的世界,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读▁▁,可以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探寻古人的智慧与风采;读▁▁,可以让我们品味生活的滋味,感受人间烟火的温暖与美好。

1.有同学想为本次活动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根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书”字的书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B.C.D.
2.编辑部成员对宣传稿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作出判断,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书藉”的意思是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应写成“书籍”。
B.“笨拙”中的“拙”字指“笨、迟钝”,应读作“zhuó”。
C.“叠起”的意思是一次接着一次地发生,应写成“迭起”。
D.“狭隘”中的“隘”字指“狭小、狭窄”,应读作“ài”。
3.同学们在“好书推荐”环节中踊跃发言。下列发言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推荐阅读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我们熟悉的《木兰诗》就选自这本书。
B.我读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书中有严而不厉的寿镜吾和善良有爱的长妈妈。
C.读完杨绛的《我们仨》,我对“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D.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都呈现了小人物的生活处境。
4.同学们为喜爱的作家拟写了小传,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作品家喻户晓,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更唤醒了沉睡而麻木的国人。
B.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地追求学术真理,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科研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
C.李白对满城笛声不以为然,于是有了千古名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D.杜甫在逃亡途中深刻认识到了贪官污吏对百姓的残害,他对此深恶痛绝,写下了很多愤慨之作。
5.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   【乙】   B.【甲】   “”   【乙】   
C.【甲】   《》   【乙】   D.【甲】   《》   【乙】   
6.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长安的荔枝》后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长安映朝霞,小吏孤身寻
下联:古道烟尘遮,众生齐心守
A.①荔枝   ②未来   ③阳光   ④初心
B.①悠久   ②未来   ③皓月   ④初心
C.①荔枝   ②希望   ③皓月   ④善良
D.①悠久   ②希望   ③阳光   ④善良
7.根据“结语”的内容,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历史典籍   ②文学小说   ③小品散文
B.①文学小说   ②历史典籍   ③小品散文
C.①文学小说   ②小品散文   ③历史典籍
D.①小品散文   ②文学小说   ③历史典籍
8.“好书推荐”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对“开卷有益”有了更深的感悟。根据语境,在横线处仿写句子。
一本书像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
一本书像一艘小船,带我们驶向梦想的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小秋

①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了。

②更夫肖,当然姓肖,名字嘛,一个糟老头儿,也没人感兴趣。只是他又瘦又小,模样又滑稽,整天还嘻嘻哈哈的,跟谁都合得来,愣小子们没事既爱到收发室里跟他扯西湖;没空儿的,骑车路过门口就怪声撩一嗓子:小老头儿,肖干巴,你还活着呢?他一边哼着京戏,一边从窗户里伸出脑袋甩一句:龟孙子,老子好着呢!

当时谁也闹不清肖老头儿在厂子里究竟打多少年更了,只是每次换届,前任领导都对下任嘱咐:跟你说,肖干巴这人胆儿小、听话、脾气犟,还孤身一人,用这老光棍儿打更,那可是没的说。因此,厂里尽管后来设置了保安部门,而他打更的岗位依旧存在。

④收发室既是肖老头儿永久的,那就免不了有不轨的甜嘴客,常来强行招待他喝几杯二锅头,无非是为了能从厂里弄出点儿钢筋、角铁什么的去卖钱。客人劝了酒,看时机已然成熟,正欲采取计划中的无声行动时,肖老头儿却面带醉意而嬉皮笑脸地悄声说:别,千万别,说不定哪个当官的正瞧着咱呢!我怕呀!嘿嘿……嘿嘿……”总之他精于此道,甚至断案如神,所以不管明里暗里,就算是拼死拼活,也甭想私自把厂里的东西从更夫肖守着的大院里带走一丝一毫。

⑤厂院大,破烂也多,更夫肖长年累月地捡破烂。好点儿的,他扔回车间;废的积攒起来卖给废品站。这种人,差一分钱也要跟废品站计较,然后再把卖废品的钱款如数交给厂里。一段时间下来,厂里会根据他卖出废品的收据,让财务适当给他补个三元两元的小费。据说虽然更夫肖总把厂院内条条道路打扫得如同厅室,但领导们内心总认为肖老头儿的一切行动只不过是为了保住他打更的饭碗,于是也就从来不表扬他。

⑥忽一日,更夫肖生病住进了医院,愣小子们急了,纷纷去医院瞧他,可直到天黑他才一歪一歪地回到病房。他说自己去郊外给一个兵净了净碑,他恨自己当年曾误解过那个兵,只可惜那个兵就在解放这座城市的时候牺牲了。

⑦愣小子们个个听得入了迷,肖老头儿的目光也放出了异样的光彩,他说:我将来到了那边一定要给他赔个不是。

⑧可没俩月,更夫肖就死了,他从没跟人提及自己得了绝症。

⑨厂里想对得起这个孤老头儿,决定出钱为他办后事,不想众人发现了更夫肖留下的钱袋,里面有他的亲笔字:丧葬费2000元整,拜托交给殡葬所。这下子厂领导们都为难了。要知道,上星期肖老头儿在弥留之际还主动拿出了20万元存款,说必须要借给厂里搞设备更新,那可是他一生省吃俭用存下的血汗钱啊!如今他撒手人寰,又没儿没女没亲戚,借的钱咋还?还给谁?

⑩更夫肖火化后,几个派去的班组长发现骨灰里面竟然有6枚硬质铜章没被烧化。上面有模糊不清的字。

⑪更夫肖的追悼会是两个月后补办的。厂党委书记在悼词中说:经市武装部、档案局、史志办等部门多方查证,肖胜利同志为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在战场上共立过6次战功,和平时期他一贯⋯⋯书记哽咽,到场的市委领导也和几百名工人群众一起流下了眼泪。

⑫郊外,两座石碑,朝夕相映,巍然屹立。

⑬每年的清明节,烈士陵园里又多了一束束的鲜花。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塑造更夫肖的人物形象时,将开头处瘦小滑稽、胆儿小、听话的糟老头与结尾处崇高的英雄形象进行对比,欲扬先抑。
B.“碑”在文中多次出现,是故事的重要细节,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第⑪段中的“6次战功”和第⑩段中的“6枚硬质铜章”相互照应,使得小说叙事情节更加严谨有致。
D.第⑦自然段“我将来到了那边一定要给他赔个不是”一句表明更夫肖已知自己身患绝症。
2.简析更夫肖的形象。
3.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中加点的词语。
厂里想对得起这个孤老头儿,决定出钱为他办后事,不想众人发现了更夫肖留下的钱袋,里面有他的亲笔字:“丧葬费2000元整,拜托交给殡葬所。”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
当时谁也闹不清肖老头儿在厂子里究竟打多少年更了,只是每次换届,前任领导都对下任嘱咐:“跟你说,肖干巴这人胆儿小、听话、脾气犟,还孤身一人,用这老光棍儿打更,那可是没的说。”
4.本文开头没有交代人物的名字和身份,而是结尾点明,用意何在?
5.有读者认为标题可以改为“更夫肖”,你认为哪个更好?请阐明理由。
2024-05-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6 . 2024年,簪花和英歌舞等民俗文化火爆出圈,为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同学们开展了“非遗”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卡一:

簪花

簪花也叫戴花、簪戴、插花,就是将鲜花或其材料制作的花朵戴在头上。簪花习俗源远流长,兴起于秦汉,繁盛于宋、元、明,至清朝逐渐式微。如今大火的泉州埽埔女簪花围,是对古代簪花的传承,又独具地域特色。姆埔簪花富有美感,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这项花香四溢的习俗承载了渔家人的情感与记忆,体现着这里人民的勤劳质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释】①蝎埔:福建省泉州市的一个小渔村。
资料卡二:

英歌舞

英歌舞是一种融舞蹈、南举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舞蹈,具有独特的步法、身法、裢法、阵法,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英歌舞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其来源多解释为搬演《水浒传》故事或当地习俗,形象上多模仿水浒一百单八将,象征着扬正压邪、吉祥平安,展现了团结协作、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激励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感受非遗】
1.请你给“乔”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汉字,填入下方括号内,用以形容两种非遗文化的风格。
簪花:(     )                    英歌舞:(     )
2.以下是某同学了解两种非遗文化后发表的感言,请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将内容补充完整。(     

簪花盛放的_________是人间四时芳菲,_________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生命的眷恋与温存;英歌舞舞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它们_________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_________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汲取时代元素,在传承中创新。

A.不仅……还……   虽然……但是……B.虽然……但是……     之所以……是因为……
C.不仅……还……   之所以……是因为……D.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追溯非遗】
3.簪花习俗古已有之,下列古诗所写内容不属于簪花的一项是(     
A.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李白《宫中行乐词》)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C.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D.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苏轼《吉祥寺赏牡丹》)
2024-05-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活藤

王太生

①有一年,在皖南一座古桥下的乱石河滩上,发现一根长藤拽着一个拳头大小的西瓜。谁会在这石头滩上种西瓜呢,下雨涨水时,河滩怕是会被淹掉的。再看看四周,满是石头,没有一点绿植。想必是前一年有人坐在古桥上吃瓜,吐到溪流里的瓜籽被冲到了河滩上。水退时,它紧攥着鹅卵石缝隙中的一撮泥生了根,又把根附在上面,藤叶便一点一点地向附近游移,在这瘠薄的河滩上安了家。

②瓜棚豆架上,那一根根互相牵扯着的藤,都是活藤,它们与生活纠缠着。

③碧绿的丝瓜,爬得那么高,都爬到一棵泡桐树上去了。让它与地下的根须相连着的,正是那根藤。藤是脐带,在果实与根之间传递着讯息。藤活着,那只丝瓜就会不停地生长。藤老了,营养和水分供不上了,丝瓜也就老了,最后成了一根干瘪的老丝瓜。

④小葫芦后面,也跟着一根藤。我在老城巷子口,看到一户人家门前搭一木架,上面舒展着葫芦叶,悬挂着一只只憨拙并带着喜气的小葫芦,木架下一片清凉。细看,这么一大堆叶子和小葫芦枝枝蔓蔓,拖泥带水,原来都源于墙角处一根悄悄攀缘而上的粗薄。那根藤在离开地面时里S形,悠然地盘旋着。

⑤明代画家徐渭自谓青藤老人。他住的地方——绍兴城里的那几间旧书屋,四周藤蔓缠绕,细雨淡烟中,那些藤蔓微微有呼吸。活藤自带草木的清气,想起他的两句诗:春风大众迷花雨,夜壑孤藤看佛灯。

⑥有些藤,看上去干枯凌乱,但它是活藤。吾乡老巷里的一株明代紫藤,移栽到了公园的湖心小岛上,一大堆藤压在木头花架上,远远望去呈褐色,了无生趣,但每年春天,它都会爆出一嘟噜一嘟噜紫色的花来。六百岁的古藤,依然活着。

⑦原先住过的地方,车库前有片空地,周边有邻居种些叶菜。一次,发现杂草丛中无缘无故地爬出几根粗壮的瓜藤,缠在了树枝上。藤上吊着一只小小的绿瓜,不知是什么瓜,藤叶硕大。又隔了些时日,心中好奇,拨开落叶一看,原来是一只冬瓜。于是,那年秋天,我吃了几日水煮冬瓜。还是在那片杂草丛里,发现几根山药藤,那不起眼的藤萝纤细、柔弱,触须挲着冬青树丛往旁边延展,细细的藤上,竟结了好些山药豆。这回,我没有把它们摘下,而是由着它们去生长。藤老、叶老时,成熟了的山药豆随风落到了地上。小小的豆,竟然砸出些许声响,极悦耳。

⑧天热时,常见农人进城卖瓜。本埠有一种香瓜,瓜色青绿,香气浓郁,一只只堆在农人的瓜车上。让人欣喜的是,这些色泽柔和、温润如玉的圆圆的小瓜,瓜蒂上都拖着一根青藤,从掐断处看,瓜是极新鲜的,显然刚摘下不久,藤上还缀着一两片叶子,湿润、饱满。突然想去乡下的田垄里摘瓜。田地里,那纵横交错的瓜藤,会温存地绊住你的衣衫和手。

⑨每一根水气盎然、充满活力的青藤,都牵连着或大或小的瓜果。它是植物的果实追本溯源的一条柔软的路。

(选自《扬子晚报》,2023831日)

1.评一评环境:西瓜藤生长的环境——河滩,有何特点(用文中一个原词概括)?文中哪些方面表现了这个特点?
2.析一析含义:文章描绘了几幅活藤画面,如丝瓜爬梧桐,又如藤蔓绕书房,再如香瓜拖青藤等。请你说说这些活藤的“活”有几层含义。
3.品一品特写:赏析文中对紫藤开花(见画线句)的特写,说说妙在何处。
它都会爆出一嘟噜一嘟噜紫色的花来。
4.辨一辨修订:文章发表时,编辑对原稿第⑧段末句进行了修订,对比辨别,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原句:那纵横交错的瓜藤,在田地里,会牵你的衣衫,束缚你的手脚,甚至将你绊倒。
修改句:田地里,那纵横交错的瓜藤,会温存地绊住你的衣衫和手。
5.谈一谈启迪:文章最后一段意味无穷,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迪。
2024-05-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 矶 人

张诗群

①16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万甫兴脸上的皱纹更深、短发更白,神情却依然严肃,甚至稍嫌刻板,仿佛16年前的慷慨凛然一直聚敛于胸,未曾片刻松懈,板子矶上的一夜,令她终生难忘。

②万甫兴是板子矶上的守矶人。板子矾又名鹊起矶”,历史上被称为吴楚关锁”,历朝历代都把板子矶作为战略攻防的军事基地,在此凭险设障筑江防。

③2008年9月9日的晚上,阿黄毫无预兆地狂吠起来,万甫兴猛然惊醒,整座岛上只有她一个人,在这半夜孤岛,就算青壮年也会胆寒,何况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④尽管害怕,万甫兴还是壮着胆子下了床,打开手电筒,对阿黄说:阿黄,我们出去吧。说完,她打开门。门刚拉开一道缝,阿黄就地一下冲出门,直奔后山的明塔。跟在阿黄后面紧赶慢赶,万甫兴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夜幕笼罩下,前面的明塔居然烛光通明可此时既没有声音也不见人影,仿佛古塔自行点燃了烛火。万甫兴探头进去,借着光,明塔基座内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只见地砖已被撬开,周围是散乱的石头和泥土。现在看来,盗贼一定是知道地宫里藏着文物。

⑤万甫兴胸口怦怦跳着,她壮着胆子大声喊:你们在挖什么?宝塔就要倒了,你们快出来!”连喊了十几遍。突然从塔内跳下一个人来,万甫兴认出了这个人,就是前两天划着木盆上岛的两人中的一个,原来,那天他们上岛,是为了提前踩点见万甫兴认出了自己,那人连忙说:你不要喊,我们在挖何首乌,就快挖到了。

⑥万甫兴说:何首乌也不准挖再挖宝塔就要倒了。再说我在这里守了五六年,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何首乌。你们年纪轻轻的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不丢人吗?

⑦那人软下声来:何首乌很名贵的,长得像小人一样,根也满山遍野地钻,你可见过?你让我们挖吧,挖出来给你两万块钱。

⑧万甫兴听出了弦外之音,不由得全身颤抖起来

⑨她凛然一振,一腔正气令她提高了嗓音:我不要你们的黑钱,共产党员是用钱买不通的!”

⑩万甫兴的正气有一股无形的压力,那人半天没有言语。正在此时,扑通一声,塔内又跳下一个人来,两人一言不发,一左一右将万甫兴夹在中间。阿黄在旁边又扑又叫,两个盗贼呼吸急促,虎视眈眈,仿佛能嗅到森森杀气,气氛瞬间紧张到极点

万甫兴抑制不住地浑身发抖说:你们想干什么!”心里却想,不能被他们害死,死倒没什么关键是自己一死文物也保不住了。她用手电筒指着盗贼说:你们想害我?我这么大年纪能死了,可是你们还年轻,你们那天上岛,我家老头子见过你们,你们是跑不掉的!”两个盗贼面面相觑。不错,那天在岛上确实看见了一个老头。

夜已经很深,狗吠声丝毫唤不来任何回应,孤寂的小岛上只有江风吹拂枝叶的飒飒声以及深不见底的无尽幽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万甫兴的手忽然碰到了裤兜里硬邦邦的手机,内心一阵激动,刚学会用手机的她瞬间想到了护山员熟记的报警号码,于是她悄悄将手伸进裤兜,摸到手机,凭白天练习的感觉一遍遍去按110三个数字键。嘀嘀嘀。按键的声音微弱地传来,盗贼一惊,问:谁的手机响?

万甫兴故意胸有成竹地大声说:不管是谁的手机,你们赶快走,警察马上就要到了。

四听到警察两个字,一个盗贼从口袋里掏出两百元钱,对万甫兴说:给你两百块钱,你不要报警!

万甫兴抬起头摆了摆手:我不要你的钱警察已经知道了,你们再不走,他们马上就来抓你们去坐牢!”

一阵紧张的沉默。时间在沉默中一分一秒走得很慢,这沉默里纷杂的念头在撞击、在权衡,片刻后,其中一人像下了天大的决心,咬着牙冲古塔喊道:出来,快走快走!”一连串扑通扑通声后,仿佛再次从天而降,塔内又跳出四个人来,全都赤裸着上身,穿着短裤,手里拿着铁锹绳索等工具。一行六人慌慌张张地准备离开,万甫兴叫住他们:不行让我检查一遍你们才能走!”

事后万甫兴想,自己当真是吃了豹子胆,居然还那么清醒地去检查盗贼的随身用具。在那个节骨眼上,这些人随时可能改变主意,给她带来猝不及防的危险

经过一番周旋,终于劝走了盗贼,岛上的一砖一瓦都没有丢失。

16年过去了,长江依然浩荡,在岛下宁静地流淌。险些被盗的古塔底座石板严密,已恢复原来的模样。不远处的黄公阁被藤萝薜荔紧紧缠绕,绿色的枝叶攀附其上,这大自然的杰作以独特的方式坚固了黄公阁,也成了一处旃旎的景观。

(选自《安徽文学》2024年第2期,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内容,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守矶——(         )——斗贼——(         )
2.为更好地揣摩人物心理,请你就第⑧自然段“万甫兴听出了弦外之音,不由得全身颤抖起来”这一句,以第一人称写出万甫兴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3.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夜已经很深,狗吠声丝毫唤不来任何回应,孤寂的小岛上只有江风吹拂枝叶的飒飒声,以及深不见底的无尽幽暗。
4.在“讲好中国故事,做有温度的传播者”活动中,校园电视台以这篇小说为题材拍摄了一部微电影,微电影播出前需要制作一张宣传海报,请你为海报上的主人公万甫兴老人配上一段文字,帮助观众了解人物事迹,感悟人物精神。
2024-05-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面对充满无限潜能与挑战的21世纪,在昂首迈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应当深思这两个上接浩荡文明传统,下启广阔未来前景的大哉问:何为阅读?阅读何为?

②让我们为自己阅读。曾国藩曾言: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阅读是一个不断朝向自我,探索自我和建设自我的过程。我们要把阅读作为向内心深处不断探索和向外部世界持续敞开的双重活动,在阅读中探索,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成长,永不停歇的阅读将不断丰富拓展我们的心灵世界,正如诗人冯至所言: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③让我们为时代阅读。阅读从来都不是,也绝不应该是敝帚自珍的低头私语。当我们在经典旅行中和群星闪耀的人类同频共振,我们早已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思接千载,神游八极。我们要带着这个时代的问题与关怀走向阅读,在阅读中通向更广大的世界,又能够以清醒的自觉和强大的能动性从浩瀚书海中抽身而出,裹挟阅读赋予我们的珍重财富重新投身生气淋漓的时代,真正做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④让我们为中华阅读。接续传统,理解当下,面向未来。回溯人类数千年的历史演进,每一次撼人心魄的科技变革,每一次对伦理道德的捍卫坚守,以及建基于二者之上的文化传承与民族进步,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既是指对于知识的叩问,对思想的探寻,对历史的思索,也是指对时代的感知,对未来的畅想,对自我和民族血肉相连的体认。

(摘自“新浪微博”2023.4.18,有删改)

材料二:

(数据来源:《2023年全民阅读趋势白皮书》)

材料三:

①随着世界读书日在网上的热议不断,书香中国也成为热点话题。

②据人民网报道,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白鹅中心小学将4月份定为学校读书月,开展了一系列以诵读经典,弘扬新风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学校依托班级读书角丰富的书籍资源,创设了午间阅读活动,开展学生读书交流会,打造校园文化环境,让读书的风气吹遍校园。

书香中国也为广大网友津津乐道。网友说:不只是在读书日这一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需要阅读。读书,让我们有幸能跨越时间、空间,与不同文明交流。感谢书籍,让世界如此美好!网友兴勇留言说:空闲时可以读书,周末醒得太早也可以读读书。希望大家都能用碎片时间坚持读书。网友有志青年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能够徜徉在书的世界,畅游知识的海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今年,我仍要继续坚持多读书!

(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4.21,有删改)

材料四:

体验多元阅读

①★4月17日至4月21日,国图影院将举办光影中的名著—中国经典电影展映,放映根据中国文学作品所拍摄的《祝福》等5部经典电影。读者可关注国图艺术中心官方微信号,获取领票信息。

②★4月22日上午,在古籍馆临琼楼将举办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大讲堂开幕仪式及首讲。讲座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是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之一。

③★4月23日,国家图书馆将正式启动国图讲坛一本书·一个人·一座城全国联讲活动,并发布12场讲座和沙龙活动详情。本次联讲共邀请12家省市级图书馆参与,合力打造系列精品讲座和沙龙活动,借助全国图书馆讲座联盟和社会媒体的力量进行推广。

④★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国图讲坛将举办知识产权主题讲座,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平教授向社会公众讲授知识产权的保护实践及市场竞争机制,此次讲座也将通过官方微博线上直播。

⑤★4月28日,总馆北区中文报刊阅览区将召开悦读乐至·书香伴老——老年读者阅读分享交流座谈会,旨在进一步提升阅览室的精准服务水平。会上,将介绍国家图书馆文献资源和服务内容,并与老年读者开展互动交流。

(刊载于《光明日报》2023.4.23,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个人”“时代”“国家”三个角度论述“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论述层层递进。
B.材料二表明互联网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公众分享阅读的唯一方式。
C.材料三中学校设立读书月及广大网友的发言表明“书香中国”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
D.材料四中国家图书馆计划采用展映、讲座、沙龙等方式,让读者体验多元阅读的方式。
2.由材料二可知,如今公众阅读分享方式有什么特征?你认为这种特征好还是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3.请从论证方法角度为材料一画线句子作批注。
4.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培根《谈读书》

2024-05-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10 . 下面是一段劳动场景的描写文字,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我们当年住过的那眼石窑静静地A.坐   B.耸)在阳光里。窑前的小枣树长大了些,枝叶摇yè______,在窑门和门前的空地上投下碎影,窑洞就更显得沉寂。窑门上了锁。木门上隐约biàn______出当年的墨迹: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金涛写的。还记得我给他端着墨汁瓶,称赞他的字写得漂亮,墨汁溅了我一脸。仲伟正脚踏着拍子吹口琴,吹的是《霍拉舞曲》,吹得浑身乱chàn______。那是一九七年国庆,村里不放假,我们自己给自己放了假。小彬蹲在窑前逗狗。那只狗叫玩主,会两腿站,会打滚,会玩很多花样;其父是黑黑,其母是花脑,父母原都是A.下里巴人   B.老实巴交)的。李卓从河边洗衣服回来,把衣服晾在小枣树上,每一枝头挂一件,飘飘扬扬如同五彩旗。

现在这窑前可真冷清。那群吵吵嚷嚷的少年都到哪儿去了?仿佛他们根本不曾来过。又仿佛他们还在窑里,睡着懒觉,仿佛他们都去赶集了,买几筒罐头,吃罢就回来。仿佛他们都上山受苦去了,剩我一人在家做饭,一会儿就都会喊着饿回来的……疤子家的磨房已经废弃了,石磨愣在那里A.沾   B.驮)满尘土。我又到了饲养场。饲养棚都拆了,光剩一片空地,堆满柴草、石料。我寻着残留的地基,找到我当年的领地,跟同行的几个人说:老黑牛就在这儿,红腱牛就在这儿,老生牛就在这儿,花牛就在这儿我记得它们的样子,盼着我给它们拌料,高兴得前蹄上石槽,亮亮的眸子望着我。

(节选自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略有删改)


(1)根据拼音,将缺少的词语补充完整。
①摇yè______       ②biàn______       ③浑身乱chàn______
(2)根据语境,为“_____”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______       ______       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子能否改为“老黑牛、红腱牛、老生牛、花牛就在这儿”?
(4)文中的“窑”这一词语的意思是(     
A.烧砖、瓦、陶瓷器的构筑物
B.为采煤而凿的洞
C.在坡上特为住人挖的洞

(5)同学们正在古诗文中搜集有关“劳动”的素材,请你帮助完成填空。

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境况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卖炭翁》中“_____________”两句诗,刻画出卖炭翁矛盾心理,写出劳动者的艰辛;如《诗经·邶风》中写出了劳动人民为了养活君主,无奈地在泥浆中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______”,描绘了一幅木兰出征前忙碌准备的场景;又比如《愚公移山》中“_______,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更是描绘了祖孙三代面对大山时团结劳动的画面;还有那陶渊明在南山下劳作,让我们领略了“______________”的悠然自得的劳动场景……

2024-05-1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浙派联盟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