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3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1 . 材料一: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人口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公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加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摘编自邹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材料二:

科学素质是人作为主体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发展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态度、方法、知识和能力的素质,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质是指当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科学素质包括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生熟、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综合表现为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

(摘编自相关论述文章)

材料三:

面向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一是围绕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彰显价值引领作用,提高公众终身学习能力,不断丰富人民精神家园,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高素质创新大军支撑高质量发展。三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更好促进人的现代化,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围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增进文明互鉴,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材料四:

916日,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北京市首钢园开启。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104家单位、360个展项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别具特色的科普盛宴。

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一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以互动体验形式让观众真切感受中国科技力量。工作人员介绍,展台展出了卫星通信模块、星载智能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如果直接讲解背后的原理,可能很抽象。通过参与制作活动,孩子们就能从互动中快速学习科学知识。本次主场活动通过把课堂搬进展厅,为青少年和科技教师提供了科学教育实践与交流的平台。不少中小学生变身科普达人,向观众讲解他们的科研成果

(摘编自喻思南《感受创新魅力提升科学素质》)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素质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表现为学习科学的欲望、尊重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行为和创新科学的成效。
B.材料三使用一些加强层次感的词语,如“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使层意和论述要点过渡衔接自然,论证思路条理清晰。
C.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通过把“课堂”搬进展厅,为青少年和科技教师提供了科学教育实践与交流的平台。
D.材料四的导语是第1段,从导语看,本则消息的标题可以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2.材料一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结合上述前三则材料,简要谈谈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的意义。
4.材料四指出“不少中小学生变身科普达人”。请结合上述四则材料并联系生活经历,说说怎样才能成为“科普达人”。
2 . 材料一:

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我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敢于对前人或他人的工作质疑,特别是那些与实验不符的结果,常在我的脑海中打个问号。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治学、科研的最大特点是敢于大胆怀疑,精于小心验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著名材料学家郭可信的人生信条。从年轻时的努力勤奋到成名成家,他一直发扬这种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从而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在科研领域,如果没有挑战精神,不敢大胆质疑,充其量只能做一个——工作者,而不能做一个——科学家。

(选自《用科学精神烛照前路》,有删改)

材料二:

①“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1993年,曾有科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这样想。

②做一项大的科学工程,大部分是没有先例的,需要一个核心人物,南仁东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他是技术的核心推动者,是团队中掌握新技术最快的人,从宏观把握到技术细节,都免不了他来操心。这一试,从壮年到暮年,22年光阴如梭,口径达500米,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8鸟巢体育场的中国天眼终于建成。

③从钱学森、李四光、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屠呦呦、南仁东、黄大年等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面对科研,他们身上都凝聚着同样的精神内核,这就是创新、严谨、求实。

④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曾记述:回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经历,我深深体会到:科学研究贵在创新,要做到‘三个善于’,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决问题,善于作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其中最关键的是善于抓住机遇,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对科学家创新之道的高度凝练。

⑤从第一生产力第一动力,中国的科学家正在续写新的历史篇章。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北斗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高铁、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金融科技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深刻的变革在于科学文化,从强调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到重视推进原始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升华。

(选自《赓续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科学家精神述评》,有删改)

材料三: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手稿记录着我国火箭导弹事业发展的重要历程。而另一位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为了保护记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的文件,在遭遇空难时,用自己与警卫员的血肉之躯作为保护罩,紧紧守护着这份珍贵文件的安全。

②在杜祥琬看来,深沉的家国情怀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们最大的共同点。他们经历了从战乱到民族新生的过程,科研道路也崎岖不平,但是他们始终坚持科学救国、兴国的志向,始终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堪称民族的脊梁。杜祥琬说,这种精神,不论何时都是要传承的。

这些科学家的手稿资料既是传承家国情怀的信物,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中国现当代科技进步的足音。

④比如,古植物学家、地质学家李星学院士一辈子信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留下的一摞摆纸质手稿,虽然已经泛黄,字迹也淡了,但是他对华夏植物群,包括大羽羊齿类植物和东亚晚古生代煤系研究的重要成果从未被人遗忘,这些成果在国内外赢得了盛誉。

(选自《眺望科学精神的理性光辉——老科学家手稿中的学术学风传承》,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和著名材料学家郭可信都富有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B.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带领团队建造了中国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
C.中国过去强调“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现在是重视“推进原始创新”。
D.杜祥琬所说的“坚持科学救国、兴国的志向”是专门对钱学森和郭永怀精神的总结。
2.材料二引用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的记述,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4.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哪些科学家精神?
2024-04-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苦槠树

谢光明

①“的一声,父亲重重一个耳光甩在我脸上。

②十五岁那年,我留着遮住眼睛的长发,开始逃学。父亲包容我的叛逆,但绝不允许我逃学。那天下午同学们放学后,父亲找到我,一脸的愤怒,出手打了我。我捂着火辣辣的脸跑,父亲的怒吼声在身后紧紧追着我:不许回家!

③天很快暗下来。我独自坐在村庄后山的苦槠树下,望着寻来的父亲手电筒射出的光,就是不愿回家。夜深了,村庄几十户人家逐一关门熄灯,最后只剩下我家昏黄的灯光从大门里透出来,洒在熟悉的小巷。突然,苦槠树上传来一声令人毛骨惊然的啸叫,紧接着,让人不寒而栗的叫声又一遍遍传来,吓得我魂飞魄散,跌跌撞撞离开苦槠树,慌不择路地往那条亮着灯光的小巷跑去。父亲听见我的脚步,什么也没说,让我回了家。后来我才知道,苦槠树上待着猫头鹰一家。

④后来,高考落榜,我回到村里,当了个农民,跟着父亲早出晚归,春种秋收,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不明白的是,大人总是妖魔化村庄,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们长大后离开村庄。我觉得农村很好,春暖花开,自由自在。坡上那棵苦槠树,初夏时节开花,犹如一团白色轻云,散发淡淡馨香,熏得无数蜜蜂与蝴蝶醉不能归。秋天,苦槠籽落雨般哗啦啦地掉在坡下的菜园和屋顶瓦片上,松鼠面对一地搬不走的苦槠籽一筹莫展。苦槠树是一块风水宝地,乌鸦喜鹊为了争抢这块地盘,经常大打出手,在村庄上空上演惨烈空战。就连马蜂也要参与进来,将一个个水桶般的窝挂在树上。

⑤霜降时节,忙完了稻谷的收割后,父亲带我去深山捡毛栗和苦槠籽。皖南地区,山高田少,古往今来,缺粮是常态。苦槠籽含有淀粉,用苦槠粉制作的苦槠圆子、苦槠羹、苦槠豆腐在缺粮时能代替米饭。父亲用树枝仔细拨开落叶,就像捡稻穗,把一粒粒苦槠籽捡起来装在麻布袋里。偶尔,我们会在树洞里发现松鼠的粮仓,里面藏了不少橡籽、毛栗和苦槠籽,父亲喜出望外,就像捡到了宝,全部掏走,树上的松鼠气得上蹿下跳。那天,父亲闪了腰,我挑起捡来的苦槠籽,一副不足百斤的担子,让我汗流浃背,衣服上留下一层盐渍。当我精疲力尽地坐在石头上休息,看到同龄的伙伴骑自行车燕子般飞过我身边去县城读书,我开始感到后悔和自卑。

⑥捡回家的苦槠籽,晴天摊在竹垫上晒干,下雨天我们不能上山劳作,就把苦槠籽研磨成粉,然后用水过滤,沉淀。经过一系列繁琐的工序,最后将苦槠粉放在大缸里当粮食储藏起来。研磨苦槠籽需要两个人在石磨上操作,一个推磨,一个往石磨进口塞苦槠籽。真不知道父亲一个人是怎么完成的。

⑦我一岁左右,父母离婚,家里就我和父亲两个人。你要学一门手艺,砖匠、木工或裁缝什么的都可以。那天,秋雨绵绵,我跟父亲在河边搅拌木桶里的苦槠粉,他揉着腰,苦口婆心地对我说。

⑧他还是希望我凭借一门手艺离开村庄。我向父亲妥协,选择学漆工。不过我要求去城里学新技术,喷漆,不想跟农村那些老师傅学。父亲答应了我的要求,把我送到市区叔叔家,去油漆技术培训班培训。

⑨事实上我并没有学会油漆技术,但从此真的离开了村庄,去许多城市打工生活,一漂就是几十年。有时候,一觉醒来,不停地摇头,有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迷茫。逢年过节回家,我总要把自己最光鲜的一面呈现给日渐苍老的父亲。他不知道的是,求职、加班、讨薪这些他从未经历过的事,困扰着我。

⑩后来,我在外面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跟我回村庄,说是去走亲戚,我感到恐惧。我恐惧父亲老去以后,我可能再也回不了村庄了。孤苦伶仃的父亲,他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让我离开村庄,不知道他现在面对越来越空寂的村庄,一个人坚守那栋越来越旧的老房子,心里是否有未曾料到的遗憾。离开家乡,是我们这辈人的宿命,走或不走注定都会痛苦。

前年,我去县林业局,请林木专家鉴定了村里那棵苦槠树的树龄:130岁。林业局将它登记编号,纳入重点保护树木之列。每次回到村庄,我都要去坡上看望那棵苦槠树,在树下拍照。它巨人般俯视日渐萧索的村庄,依然枝繁叶茂,葱茏葳蕤。风中萧萧,雨里飒飒。春夏之交,依然繁花似云,蜜蜂蝴蝶成群结队在树上流连。秋冬之际,落果如雨,松鼠还在为搬不完的苦槠籽发愁。它像一尊高大威猛的守护神,静静守护脚下的村庄,我的家园。

(选自《新安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考落榜后,我回村干活,觉得农村挺好的,但后来还是走出农村,在外面有了家庭。
B.苦槠籽含有淀粉,用苦槠粉可以做出苦槠圆子、苦槠、苦槠豆腐等,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C.“孩子跟我回村庄,说是去走亲戚”看似闲笔,实则表达“我”对后代忘却村庄的担忧。
D.村里那棵苦槠树由于有130岁的树龄,而被林业局登记编号,成为重点保护对象。
2.根据文章内容,补充下面的表格内容。
时间“我”与父亲的关系“我”与苦槠树的关系
十五岁那年苦槠树上猫头鹰的叫声,吓得“我”回了家
高考落榜后跟着父亲早出晚归,春种秋收
离开村庄后请林木专家鉴定苦槠树树龄,让它纳入重点保护树木之列

3.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它像一尊高大威猛的守护神,静静守护脚下的村庄,我的家园。
4.文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5.文章标题“我的苦槠树”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4-04-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一生的光

张琼

①数年以后,我再次走出他的办公室。

②郝老师,曾给我上过两年语文课。他身形挺拔,骨相与皮肉相纳得当,生着一张棱角温和的西北面孔,使人率先联想到抵住沙漠的白杨,或者宽厚温润的菽麦。他的语文课讲得极出色。他讲文章,常使我想到“解剖一只风筝”。譬如他拎着一只色彩绮丽的风筝进来,先剥开作修饰的风筝布,讲这块布如何绷好如何裁制;再揪其根看看支撑它的骨,说如何建立结构、如何撑住立意,这只风筝便在他的言语中活脱脱地飞起来。

③我曾是老师最骄傲的学生,是他一手培养出的一众圃园里长势最旺的小芽。刚上初中,他就很关注我,节节作文课都让我在台上朗读。作文本的批注经常满满当当,今天说这段真传神,明天说这个词最好,红色的笔迹仿佛在对我微笑。师生的默声对话,每翻动一页,就像有一棵清晨的植株,欣欣然,展开叶脉,结出露水。

④我也曾因自己的无知,与老师怄过气。年末县里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他对参赛名额分配情况毫不知情,我却把自己没能参与的责任归咎于他,故意考了低分。他拿到成绩单后,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是一个有灵气的孩子,没选你去比赛错在老师,老师向你道歉。如果你的天赋因为老师而耽误,那我会永远内疚。”

⑤我不知道,彼时已出任副校长的郝老师,是如何横越身份向一个孩子低头的。我只记得那天我哭了很久,教育深沉又宽悯的力量如白鸽振翅,我在羽光纷飞里泪流满面。后来,他力排众议,把我送进了市里的大舞台。聚光灯打在身上的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我想向他道歉,可他根本不需要我的道歉。他只是说:“不要害怕失败,你的路还很长。”

⑥后来,我离开了深深眷恋的黄土地,进入省城接受教育。返校参加模拟考试时,我专心致志地写完作文。班主任后来告诉我,卷子都被遮去了名字,可郝老师还是举着那张卷子说:“这肯定是那孩子写的,只有她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⑦毕业座谈那天,他叫了部分学生出来,在众人的疑惑中,向他们归还了三年前作为惩戒没收的钱。他从满树秋实里来,路过两个枯木皑皑的冬和两个柳絮氤氳的春,离开时夜风涌动,慢慢消失在长夜。我却再也没能遇到如他一般的师长。

⑧时隔六年,我提着水果去看他。我有好多话要讲,想说自己拿到了市级三等奖,上次令我无处躲藏的聚光灯,这次为我而闪烁。我还想说处女作没能冠以您的指导是我的遗憾,我还要说失去您庇佑的这几年,被庞大的阴影挟持着寸步难行。近年来,错乱割裂的人生,一步步决堤的心智,我不停地被记忆打碎又拼凑。

⑨他宽仁地注视着我,注视着我从平静到崩溃:“好孩子,老师知道了,你的成绩是老师意料之中的,毕竟你一直这样善良又聪慧,什么困难都不能打败你。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你只管往前走,别回头看。”

⑩回去的路上,看见十三岁的我在远远招手,也挂着眼泪,含着笑指指天空。云层被撕裂成絮沫,日光穿梭林隙,安抚似的细细碎碎地隐落发间。凌云以上是太阳,是太阳撕碎了盘踞的厚霾,在不同的时空里数次力挽狂澜。

⑪亦师亦父,他是我一生的光明所向。

1.文中回忆了我与郝老师相处的几个场景,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提示补充相关情节。
刚上初中,_______; 年末,______,力排众议把我送进市里比赛; 六年后,__________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我曾是老师最骄傲的学生,是他一手培养出的一众圃园里长势最旺的小芽。(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3.文章第⑩段写“回去的路上,看见十三岁的我在远远招手”,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看到十三岁的“我”,“我”会对自己说些什么。(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郝老师的人物形象。
2024-04-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八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_______________

①夏洁坐在出租车上,摇下车窗。有风吹过,让她微微眯起眼睛。前方红灯,路边两名民警正在询问路人。夏洁看得出神,出租车启动后还回头观望,眼中闪过一丝不舍。

②终于回到家门口,夏洁提着外卖深吸了一口气,转动匙(       )推开了家门。家里没开灯,母亲虚弱的声音从卧室传出来:“小洁回来了。”夏洁连忙冲进卧室:“妈,您怎么了?不舒服吗?我买了您最喜欢吃的海鲜。”夏母摇摇头:“没胃口。王守一都跟我说了,今天让你执行任务了,还特别危险。”夏洁说:“妈,就是普通的纠纷,不危险,全所的人都去了。”夏母眼泪掉了下来:“既然这么多人在,为什么还要你一个姑娘到井底去救人?我看就是人走茶凉,欺负咱们娘俩无依无靠。怎么能第二天上班就让你去干这么危险的任务?是不是程浩让你去做的?当初他但凡机灵一点,你爸也不会牺牲了。”夏洁心里难受:“妈,过去的事,咱不提了行吗?而且爸的事儿,局里早有了结论,跟程所长一点关系都没有。何况当时的情况,只有我的身形能下去……”夏母说:“可以让别的女警去啊!王守一他们就是说得好听,到了关键时刻都说话不算数!”夏洁无奈地说:“妈,我跟您说了,我不想要别人特殊照顾……这些年您一直没上班,局里工资一直照发,够照顾了。再说,每年都有警察牺牲,我爸又不是唯一一位。都十年了,咱们不能一直让人这么照顾下去。”

③夏母叹息道:“还是那句话,人走茶凉啊……要不是你爸当初扑上去救了小宋,他能活到现在,还能做到了局长?八里河的警察,谁没受过你爸的照顾?他们照顾我们是应该的!”夏洁感到身心俱疲:“妈,咱能不说这个了吗?我累一天了,陪我吃口饭行不?我扶您。”说完搂着夏母往客厅去。

④母女俩面对面吃饭,夏母只动了两下就不吃了,倒是夏洁吃的狼吞虎咽。夏洁给母亲夹菜,犹豫一下,开口说道:“您也知道,派出所的工作挺忙,离家又远,所里值班宿舍挺紧张。我……我想在派出所附近租个房子行吗?平常上班的时候我住在那边,休息的时候就回……”她还没说完,母亲已经开始擦泪,夏洁吓得赶快停下:“妈,您怎么啦?您别这样,我不租了。”夏母叹道:“不是,我就是觉得你爸走得太早了,一撒手就扔下咱娘俩不问了。要他在,随你上哪呢?”夏洁心里难过:“妈,爸不在了,您还有我啊。这些年不也过来了吗?”夏母说:“可你以后越走离妈越远,这才刚上班两天呢,就想扔下妈了。八里河是不近,不行我给局里打个电话,让他们把你安排到咱家附近来,出了门就上班。”夏洁急了:“妈,我求您了,千万别打行吗?我不租房了,我来回跑就是。”夏母委屈地看着她:“好吧。其实妈是为你       )想。”夏洁一脸无奈,看着桌上的饭菜突然没了胃口。

⑤李大为拖着疲惫的身体打开家门,刚一进门,李母没等他反应过来,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看着穿警服的李大为,李母满脸欣慰:“我儿子真帅!”李大为郑重地向李母敬了个礼:“见习警员李大为,向您报到!”李母笑得嘴都合不上了:“快来吃饭,第一天上班就连zhóu       )转,我的大宝贝太辛苦了!”

⑥餐桌上,李大为对着一桌子美食吃得不亦乐乎。李母一边吃,一边看着儿子,眼中尽是止不住的笑意:“看你饿的。怎么,派出所食堂不好吃?”李大为摇头:“那倒不是,主要一出任务就没点儿,时间紧张,到饭点了总不能说——先等会,让我们先吃口饭吧?”李母心疼地给李大为夹菜:“这工作还挺紧张。你刚参加工作,一定得积极点。咱家离你们所有点远,妈给你在单位附近租个房子。”李大为说:“不用了妈,干嘛浪费钱?”李母固执地说:“怎么叫浪费?我挣钱就是给儿子花的。只要你能好好干自己喜欢的事,妈就高兴。钱花了再挣就是了!”李大为难得正经地说:“说得轻巧,您赚的那也是辛苦钱啊!这么多年都是您在养家,现在我上班了,您也终于不用那么累了。”李母说:“就因为钱赚得辛苦,才应该花得开心。就这么定了,这事儿不用你管,租好了去住就行。”李大为无奈:“那我发工资了还你房租。”李母一拍桌子:“你敢跟我提钱!”李大为还想争biàn       )几句,被李母制止,假装生气道:“闭嘴!我不想听你说话,好好吃你的饭!”

⑦看着李大为乖巧地端起饭碗,李母又恢复了笑意,美滋滋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节选自《警察荣誉》第十二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       (      )       ③连zhóu(      )       ④争biàn(      )
2.两位见习警员第一天上班回家后,他们的母亲表现对比鲜明。请填写下表。

内容情境

夏母表现

李母表现

进门

在卧室躺着________

吃饭

______做了丰盛的饭菜,给儿子夹菜,高兴地看着儿子吃

租房子

极力反对,认为女儿想要远离她_______

对儿女工作的态度

________虽然心疼,但是依然鼓励儿子积极工作

3.欣赏句子。
我……我想在派出所附近租个房子行吗?平常上班的时候我住在那边,休息的时候就回……(简析两处省略号的作用)
4.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为选文添加题目,并简述理由。
2024-04-2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渤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作答各题。

老父不老

①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携妻一起奔赴两百公里之外的城市,去看望已经八十五岁,一人独居的老父亲。

②父亲在母亲去世后,离开农村,到城市与我们兄弟一起生活,已经整整十七年了。从2006年开始,父亲辗转我们兄弟生活的不同城市,刚开始的新奇与诧异逐渐消失之后,父亲想固定下来,最好给我一个单独的住所。我们明白父亲想有一个独立的空间,便让他在大哥的一处房子里安顿下来。

③那时父亲已经年过七十,我们给他请保姆,他听说保姆的工资后,有些不悦。父亲说把给保姆的工资给他,他会生活得更好。父亲在土地里刨食了一辈子,一直挣扎在穷困边缘,对金钱的态度,我们自然理解。看父亲身体还算硬朗,于是我们同意了。

④最近几年,父亲常说他腰疼、腿痛,还有牙齿不好。我们又提起给他请保姆的事,或者要送他去养老院,要不是就与我们兄弟生活。父亲还是坚持他要单独住,理由自然充分:和你们一起住,影响你们的生活;去养老院,花钱不说,去了占用一个名额,人家想去的去不了;请保姆的钱,不如给我。

⑤我们兄弟商量讨论之后,觉得父亲生活的城市,有大哥二哥,我们也可以抽时间轮流去陪陪他,只要老人家生活得开心,顺着他也好。

⑥父亲忽然看见我和妻出现在他面前,非常高兴。我看见父亲从前瘦削的脸颊,竟然红润起来,布满额头的皱纹,悄悄舒展。

⑦我对父亲说,出去吃饭吧。父亲指指他的嘴巴,说:吃啥?我这牙齿吃啥都不好,就在家里吃,我给你们煮。父亲能给我们煮啥子吃的?记忆中父亲只能煮稀饭、下面条,泡菜和盐巴就是下饭菜与调料。我让妻去做,父亲已经动起手来,动作虽然不大麻利,但一招一式却熟稔得很。妻只好帮忙清理厨房卫生,我坐在餐厅里和父亲说话。

其实,我这样劳动到,身体还不大会出问题。父亲淘米、掺水,也不问我们吃多吃少,像一位手艺并不熟练的大厨,第一次上阵时故作镇定。

⑨我想起从前的父亲,在母亲不在家时,偶尔给我们煮一顿饭,往锅里掺水、加米,都是要看了又看、加一点再加一点,口中还要念念有词:多不多?多了,舀点出来。”“少不少?有点少,等下吃不饱,加点加点。直到饭要煮熟,还在加水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父亲煮的饭,有点像七月半的鬼饭。我们偷偷地给母亲告状

⑩今天我们不再是自己不会煮饭的小孩子,但看父亲兴致勃勃,不忍拂了他的心意,随他去做。

你们不晓得,我认识的老太爷老太婆,一个个都走了。父亲有些伤感,声音低沉,手却不停地动作。我不想看年老的父亲神情落寞,扭过头去看别处,却听得父亲又爽朗地一笑:哈哈,人有生就有死,怕啥子?我锻炼得好,身体还没有大毛病。

⑫听着父亲不停地絮絮叨叨,我一下子明白,渐渐老去的父亲,其实是孤独的。

⑬父母含辛茹苦,倾尽全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到儿女长大,父母年老体衰,儿女不说扶助赡养,陪父母说说话也成为一种奢侈。这么多年来,我和独居的父亲聚少离多,鼻子忽然发酸。

⑭父亲总是要老的,将来总需要有人照顾。我想和父亲谈谈他对未来生活的打算。毕竟,人生多少事,未雨绸缪总是好。

万一的事等‘万一’来了再说,‘万一’不来,就是操了空心。父亲听我说完,反倒开始教导我,不要把名和利看得那么重,也不要过分看重生和死。《增广贤文》上说,山中常见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人死了之后的传承,不是钱纸奖状,是人们的口碑。

看透不如看淡,自尊不如自立。出生在祖父人生最辉煌时期的父亲,受过良好教育,愈是年老,对世界理解愈是深刻。我静静聆听父亲一如既往诉说当年单衣跣足的祖父,如何赤手空拳在人生地不熟的成都打下一片天地的故事。父亲却显得有些内疚起来:当年我给你们说,要想在这个世界求生存,只有走出来。老家只有那么大的地方,你们也不是担粪耕田的料……我要让你们放心大胆离开,也要让你们时时记住你们出生的老屋。

⑰我心中涌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诗句,忘记了父亲对在外碰得头破血流,希望回到家舔舐伤口的我们,不是当头棒喝,就是横眉冷对的旧日往事,一股被父亲信任、被父亲赏识、被父亲承认的骄傲,让我热泪盈眶。

⑱吃着父亲煮得清汤沥水的稀饭,和一盘蘸水豇豆、一盘猪肉混杂牛肉的水饺,我有些懂得,老父不老的背后,是看淡”“自立四个字的坚强支撑。

1.“老父不老”矛盾吗?为什么?
2.文中写“我”既有鼻子发酸,也有热泪盈眶。“我”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⑯段划线句的理解。
看透不如看淡,自尊不如自立。
4.第⑱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024-04-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作答各题。

地球的年龄怎么算?

①在全世界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地球演化历史的时间框架已经建立,而且仍在不断完善中。

②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地质多样性日前后,一些地质科普活动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认识地球不仅仅是认识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认识我们的过去与未来。

③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锆石发现于澳大利亚西部,所测得的同位素年龄为43.74亿年,但距地球起源的时间仍晚了约2亿年。幸运的是,通过对陨石的深入研究,科学家测得最古老陨石的形成时间为距今45.7亿年前。以此为参照来确定地球年龄的做法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地球46亿年淡化历史的由来。

④地球漫长的演化史中,那些固化在岩石中的地球成长痕迹,在沧海桑田中变得零零散散。如何在这些岩石记录中探寻地球演化的源头和脉络?这需要我们用一根时间线,将这些破碎的历史证据连缀起来,打造成可用于研究地球历史的时间框架,为人类把握现在和预测地球未来的变化提供依据。

⑤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构建地球生物圈的不同生物类型,在岩石记录中,就形成了各门类化石的谱系演化序列。在全世界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地球演化历史的时间框架已经建立,国际年代地层表应运而生,而且这一时间框架仍在不断完善中。

⑥在这一时间框架中,有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就是距今约5.4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与寒武纪之交,在此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称为隐生宙。隐生宙时期,生物主要是低等的菌藻类,难以保存为化石,更因岩石的变质导致生物痕迹的湮灭。尽管早在30多亿年前生物就已经出现,但其演化却长期停滞在较为低级的阶段,难以通过生物演化的阶段性确定准确的地质年代。与隐生宙相对应的是显生宙,地球历史跨入显生宙的标志是地球生物圈从以低等植物为主演变为无脊椎动物占优势。

⑦科学家将隐生宙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显生宙的划分则以不同的生物演化阶段、同位素年龄等为参照,进一步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隐生宙难以建立起以生物演化为依据的时间框架,地质学家通过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手段,建立了标准年龄,以刻画重大地质事件的脉络。显生宙生命繁盛,化石记录完备,时间框架明晰,地质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手段获得了大量的年龄数据。二者结合,使生物演化、重大地质事件等的年龄限定更加精准。

⑧随着国际年代地层表的日臻完善,世界各国的地质学家可以在统一的时间框架内研究地球的构造、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的变化,为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1.地球演化历史的时间框架是怎样的?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由来。
3.文章第⑦段主要运用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4-04-2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整体阅读素养是整本书阅读的主线。整体阅读素养,是一种运用系统思维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的综合性整体阅读素养。

如图所示:

【材料二】

①1923年,叶圣陶等就提出略读整部的名著”“参用笔记,求得其大意。今天倡导整本书阅读,最终目的是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拓宽阅读视野。怎样才能获得整本书阅读的精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学生需要认真阅读原著,养成阅读习惯,感受原著的语言美、情节美、情感美、文化美,这是不二法门。

整本书阅读效果差,与没有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关。读书要注重概括要旨及真意,这是阅读的第一个方法,即理解。精要的地方要细读精读,别的地方可跳读浏览。精要处要多读几遍,要耐心地看,这是阅读的第二个方法,即鉴赏。夏丏尊认为读书不但要理解,还要会鉴赏,知道其好处所在。而鉴赏有两条路:一是把放入鉴赏的对象中去,两相比较;二是要反复玩味,要冷静,每一次阅读总会有不同的感受。

(摘编自王慧《也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材料三】

目前整本书阅读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同学们的阅读量太少,甚至很多人的阅读普遍处于一种无序和零散的状态,没有完善的个人阅读计划。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些同学阅读态度不端,有的不爱读,有的认为名著难读,而时间不够与学习压力过大是主要原因。同学们有繁重的学习任务,科目多,时间紧,学习压力大,能阅读的时间相对减少,而整本书阅读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整本书阅读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

怎样有效阅读整本书呢?三步阅读法无疑是一种好方法。第一步,梗概读书法。即同学们结合目录,用浏览与跳读的方式,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读完全书,然后写一篇故事梗概。如一周内读完完整的《西游记》,并写出故事梗概。第二步,问题任务导读法。以作品的关键节点设置问题任务支架,以完成问题任务为驱动去阅读,如绘制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线图。第三步,重点精读法。即对重点段落进行精读赏析,写出精读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如以成长为话题,写出唐僧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成长,可以写一下这个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和感悟等。三步阅读法需要较长时间,同学们可以把假期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第一、二步可以放到假期去完成,第三步在课堂学习期间完成。

(摘编自张馨月、夏雨《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对策》)

【材料四】

整本书阅读虽然需要略读、精读等多种方法,但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整体阅读,突出一个字。这种整体阅读,表现为阅读过程的序列化。它基于学生对整本书的素读,即自主、自由的阅读;精于学生对整本书的批读,即个性化、多角度的阅读;化于学生对整本书的研读,即带着特定目的、话题的研究性阅读。这种整体阅读,还表现为阅读思维的系统化。通读整本书,要把握主要内容、整体框架、基调色彩等;细读整本书,要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理读整本书,要从不同的阅读视角梳理、整合整本书的阅读成果。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个别阅读过程,更是一种共享阅读过程,且以共享阅读为贵。所谓个别阅读,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阅读整本书,不与他人交流阅读的感受、困惑和心得。所谓共享阅读,就是个人或集体将阅读的感受、困惑和心得分享给他人。相比于个别阅读,共享阅读更能激发自己深入研读、触类旁通的积极性,从而使自己获得启示,激荡思维,丰富体验,拓宽视野。

1.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部分人整本书阅读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2.请根据【材料四】,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表现特点

步骤

阅读过程的序列化素读批读
通读理读

3.下列选项,没有写到读书方法的一项是(       
A.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D.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赵恒《劝学诗》)
2024-04-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美的外婆

依雁

乡下也有雅致的生活,许多年后,我回忆寄居在外婆身边的童年生活时,对这一点印象颇深。

外婆说,院子里一定要有花,要有草。当外婆的院子里真的红红绿绿香香甜甜时,清贫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变得闪亮起来。而当蝴蝶、蜜蜂飞来,我就觉得乡下的生活能把一个小孩子的孤独寂寞酿成蜜。

外婆的院子里有菊花、水仙、芍药……都是一些容易成活的花,外婆甚至还在院中挖出了一个小小的水池,在里面种上藕,夏天便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可供观赏。

外婆院子里的凤仙花开得特别繁茂,爱美的姑娘们过来采花瓣染指甲,把整个村子里姑娘的指甲都染红了,汲水、洗衣、淘米时,片片红指甲灿若云霞,让人不由得看呆了。我的指甲也染成红的了,玩泥巴时,红指甲配黄泥,外婆看着我笑,我有点害羞,将手指深深地埋入柔软的黄泥中。

爱花的人穿衣服也不马虎,我没有新衣,外婆就把旧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有棱有角放在衣橱里,拿木瓜来熏染,让衣服染上一丝淡淡的香味。这样一熏,穿起来更俊更美了。清贫的生活里很难在衣服上锦上添花,外婆就在衣服的破处绣上一朵花,或者把补丁变成一朵花。今天回忆起来,外婆还真有点诗人气质呢。

小时候,舅舅们吃饭时总会将米粒撒到桌子上,更出格的是他们常常用筷子故意敲击碗沿发出刺耳的声响。外公骂了又骂,他们还是不改。外婆察觉出其中的一些秘密,悄悄收去所有的粗瓷餐具,换作细瓷的,细瓷餐具白得像雪,外面还印着逼真的娇嫩花朵,画很美,像三月里的桃花。第一次用这些餐具吃饭时,外婆郑重其事地说,买这些碗和盘子整整花去了外公半个月的工资。她还问我们这些碗和盘子你们觉得好看不好看?我们说好看,真的好看啊!外婆说,那就高高兴兴地多吃一碗吧。奇迹出现了,此后舅舅们再也不将米粒随意地撒到碗外面,也没有用筷子敲击餐具了,他们甚至还学着清洗碗筷,将碗上的花朵洗得水灵灵的,一尘不染。

后来,我无意间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即使是一个青花瓷碗,也要做得花团锦簇,似乎米饭是盛在花朵中,令人内心怀着感激,不敢浪费……”我不由得想起了外婆,在众多的餐具中挑选出那样的碗和盘碟,她的那颗慧心是多么细致、多么美啊!

因为爱美爱生活,外婆就连放在暗处的大床也要工匠在上边雕出一些花样图案……这就是我的外婆。

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在赞美自己神往的古城时这样写道:城市是一座整体的艺术品,不是展览馆中的孤悬在墙壁上的欣赏对象,而就是你日日使用的碗碟、柜子、拉手等一切家什,从童年到晚年,人一生都被雅致的氛围熏陶着,寓教于乐,寓教于人生。其实我的人生也是这样的,从童年生活开始就接受着外婆美的教育,尽管那不是刻意的,但对我一生的审美取向,却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

1.“乡下也有雅致的生活”中的“雅致”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补充完整。居住的小院充满生趣;①______;衣服干净整齐熏染香味,补丁处绣上花;②______;暗处的大床也雕出花样。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当外婆的院子里真的红红绿绿香香甜甜时,清贫的生活仿佛一下子变得闪亮起来。(从加点词的角度)
(2)汲水、洗衣、淘米时,片片红指甲灿若云霞。(从修辞的角度)
3.文中第⑤段为什么说外婆“还真有点诗人气质”?
4.第⑥段写了哪两处对比?
5.文章最后一段画横线句子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4-04-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犹如巨       )山水画卷的大美郴州,近年以日新月异之貌频频让世人惊艳。迷蒙静       )的小东江宛如人间仙境,【甲】安xiáng       )静卧于翠江之畔的瓦窑坪历史文化古村,焕然一新地重现千年古渡的繁华;重启的“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711矿,变破旧的工业矿区为怀旧的时光小镇,让游客重拾旧忆,见异思迁。【乙】为了第二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顺利召开,让郴州市各行各业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竭尽所能精益求精,推动新文旅、新发展在郴州       )勃成势。“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郴州正敞开热情的大门,欢迎八方来客共赏绝世美景、盛世繁华。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      )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巨fú(      )   安xiáng(      )
3.文中四个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日新月异B.焕然一新C.见异思迁D.精益求精
4.把句子“碧水丹霞的高椅岭堪称地质奇境。”放入文段中,应该放在文中甲、乙两处的哪一处呢?(       
A.甲处B.乙处
5.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改正。
为了第二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顺利召开,让郴州市各行各业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文段中引用的“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古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出自《世说新语》。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子曰”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C.“不亦……乎”,是个反问句。用在此段,表意更委婉,语气更亲切。
D.引用此句,更强烈地表达了郴州人民真挚热情、善良待客的心意和诚意。
2024-04-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