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33 道试题
1 . 【材料一】

萝卜刀是一款塑料仿刀玩具,通过自身重力可以实现刀体的滑动。随着萝卜刀玩具的爆火,其款式也慢慢变得更加多样化。记者在电商平台上看到,萝卜刀从最开始简易的塑料款,已经“进化”有夜光款、铝合金款等。

记者通过电商平台搜索发现,萝卜刀的价格从个位数至几十元不等,商家纷纷为这款玩具打上“解压”“重力”“弹跳”“3D打印”之类的标签。

(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①“萝卜刀”在速度加持下,伴随着清脆的“啪嗒”声,刀身能够迅速出鞘和收回,成为一种解压玩具。在电商平台上进行相关搜索,可以看到一些商家的宣传视频中充斥着“看谁不爽就刀一下”“我看谁敢不听话”“咔咔咔,看我刀了你”等话语,还有不少商家直接将这些字眼当成卖点印在包装上。

②许多家长担忧,这种以暴力词汇和行为为卖点的宣传,可能会对孩子们产生不良的暗示。网上视频也展示,这种玩具用力可以捅破一张纸,甚至扎入苹果、扎碎西瓜,令人对它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对“萝卜刀”的抵制之声此起彼伏。

(选自人民网《江苏省消保委提醒:警惕“萝卜刀”营销中的暴力暗示》)

【材料三】

①孩子说同学有萝卜刀玩具,他也想要买一个玩,他说颜色好好看,他喜欢。因为网络上说萝卜刀危害之类的信息量很大,我都迟迟没有买给孩子。我也一直想给孩子买萝卜刀,我也觉得只是小玩具而已。

——网友“babycat宝贝猫”评论

②我是80后,从小就是各种弹弓(自制),砸炮枪,削铅笔刀(小钢片刀),看了武侠片后自己磨木质大宝剑,那只是玩具而已,还没上升到潜意识层面。我现在是能捣鼓各种东西的工程师。

——网友“小铭与你健康生活”评论

1.结合材料,阅读思维导图,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现象阐述——风靡原因——存在问题”来分析“萝卜刀”是按照由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
B.根据材料一概括得出②可以填“款式单一”。
C.图中①和②是主次关系,③和④是并列关系。
D.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梳理“萝卜刀”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矛盾冲突的本质。
2.有家长认为,“萝卜刀”只是孩子们获得乐趣的玩具,没有必要“上纲上线”,避之唯恐不及。你认同吗?请结合材料及生活经验,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针对“萝卜刀”的潜在威胁,请你对相关部门提出三条建议?
4.放学回家的地铁上,你看到两个学生拿着“萝卜刀”在互“刀”,出于好意,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2024-04-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无锡市新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根据下面两位同学的交流内容,判断他们分别读的是哪本书,把正确的选项写在横线上。
李明:“这位小英雄真令人佩服,他和我们年龄差不多但却智斗侵略者,保护了交通员。他真是我们新时代少先队员的榜样!”
王丽:“读了这本书,我非常同情阿廖沙的遭遇,同样是孩子,他却那么不幸。”
《爱的教育》                  B.《童年》                 C.《小英雄雨来》
李明读的是_________________,王丽读的是________________
2024-04-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材料一】923日晚,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亚运会开幕式上,古风古韵和时尚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团扇、玉琮、拱宸桥、桂花鼓钱塘之韵金桂飘香,五星红旗与山河同框……开幕式上的中式美学,展现出了一场绝美的视听盛宴。开幕式上众多的科技元素,也让不少现场观众大饱眼福。这是亚运会历史上首个数字人参与的点火仪式,也是全世界首次数实点火,超过1亿名数字火炬手与真实的主火炬手一起点燃了名为潮涌的主火炬塔。

【材料二】924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后首个比赛日拉开帷幕。从赛艇、游泳到武术、射击……精彩纷呈的比赛展现了亚洲体育的风采,中国队选手在各个赛场发挥出色。中国选手邹佳琪/邱秀萍在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摘得杭州亚运首金,也掀起了中国队的夺金热潮。在武术男子长拳决赛中,中国选手孙培原成功卫冕,这是他连续三届在亚运会上夺得冠军;童心凭借太极拳、太极剑两项第一的成绩夺得冠军;17岁的黄雨婷先是与韩佳予、王芝琳联手射落女子10米气步枪团体金牌,随后又摘得个人项目冠军。

1.【任务一】请为材料二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
2.【任务二】亚运会开幕式别具特色,如果有机会采访到开幕式的总导演,请根据材料一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采访问题。
3.【任务三】学校运动会如期举行,请为八年级一班写一段入场式的解说词。要求:8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4-04-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请你阅读链接资料的内容,并从“诚信”的角度,表达你对材料的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链接资料:

大山的孩子没有干净的衣服,捡垃圾交学费;孤寡老人,孤独地坐在家徒四壁的房屋中;女孩每天放学后捡瓶子,卖钱交学费……你是不是也刷到过类似的短视频﹖某些视频和直播,并非反映真实的悲惨境况,而是自媒体创作者的“摆拍”。这些短视频中所谓的“穷人”,成为了戏剧表演人物。自媒体依靠说故事的能力,将贫困地区的人群按照剧本摆拍,极尽渲染之势,最终目的是为了流量。短视频的本意是记录和分享生活,但如今却从“有图有真相”到“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逐渐成为网络骗局的聚集地。

2024-04-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班级正在开展“大美中国”主题科普活动,以下是部分科普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画廊】①三峡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江水迂回曲折,险峻雄伟,风景如画,被誉为自然历史的画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就形象地描述了三峡的险峻地形、绮丽风光和磅礴气势。

②长江三峡各段各具特色,景象万千。

③瞿塘峡又名夔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重庆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约8公里。它在三峡中以雄奇、险峻著称。tuān       )急的江流,闯入夔门,在紧逼的峡谷中奔腾哮,其势如千军万马锐不可当。船驶峡中,真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④巫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与湖北省巴东县之间,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迄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45公里。巫峡以“秀”著称,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山高入云,以巫山十二峰闻名天下。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值得可观的一段。

⑤西陵峡西起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东到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谷。西陵峡中还有众多峡谷,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镇山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

1.阅读以上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tuān急(      )     (2)(      )
2.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锐不可当(2)著称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切合文段内容及活动主题的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填写(序号)。
①险峻三峡风光旖旎美如画
②盛世中华山河壮丽气似虹
③长城内外红梅点点春正好
④大河上下绿柳飘飘景更娇
5.下面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就形象地描述了三峡的险峻地形、绮丽风光和磅礴气势。
B.瞿塘峡又名夔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重庆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约8公里。
C.西陵峡中还有众多峡谷,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镇山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
D.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值得可观的一段。
2024-04-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两株桂花苗

①去年秋天,我在网上看到有卖桂花树苗的,图片十分诱人。盆栽的桂花树,碧绿的球体上分布着金黄的桂花,似乎隔着手机屏幕就能闻到那浓郁的扑鼻而来的香味。我情不自禁地用微信付了16元,买了两棵,栽在两个花盆里,放在我的办公室里,希望它枝繁叶茂,桂花飘香。同事一进门,就可以闻到桂花香,那该多好啊!

②两棵小树苗像两根细细的筷子一样矗立在两只花盆里。有几片叶子明显是快递运输时给弄伤了,正有气无力地耷拉着。由于它们目前的丑陋,我没有把它们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没有让它们与电脑、打印机、煮茶壶等放在一起,就直接把它们放置在阳台上了。

③一个冬天过去了,两棵小树苗没有生长的迹象。叶子枯萎,叶尖处有的变成了白黄色,细筷子一样的树干也泛着白光。我感觉它们是要死了。有时我自己打趣说,校园是一方净土,我们师生都没有感染上甲流感病毒,难道你们两个中枪了?随它们去吧,不就是16元钱买来的吗?

④有一天,擅长养花的卢主任看到我的杰作,说:要旱死了,该浇水了。我才想起来给两棵小树苗浇水。我拎起塑料桶,去卫生间灌满水,拎回来就往花盆里倒水,直到水从花盆的边缘上溢出来,我才罢休。花盆的水面上冒着气泡,我似乎听到小树苗咕嘟、咕嘟的喝水声。一会功夫,花盆底部就流出了水。估计,这是小树苗喝饱水了。看来,我真的不会养花,以前要把花树旱死,现在又将它淹死。不管它们了,要死要活,看它们的造化了,我是尽力了

⑤过了一段时间,小树苗依然显出枯萎的模样,像深秋田野里的两株枯草。我再看看旁边的主任养的花,那才叫:叶子绿油油地发着润泽之光,可以照出绿影;那花朵,或含苞窥探,或姹紫嫣红,或娇羞欲滴,美极了!我想把自己养的两棵小树苗,连根拔起,扔进垃圾桶!但又想想,自己已经为它浇水了,再等几天看看。如果还没有生命的迹象,那就杀无赦,连根拔起扔进垃圾桶,就再不用牵挂了。

⑥没有想到的是,刚过几天,我再去看看,左边花盆的小树苗在一片叶子和躯干连接处,竟然冒出黄黄的红红的嫩芽!我欣喜万分,兴奋地想用手指头抚摸一下那黄红的嫩芽。忽然我心里的一个声音大喊道:住手!那么柔弱的嫩芽要被你摸掉的!我赶忙把手缩回来。再看看右边的小树苗,依然是枯焦的样子,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估计不是早就旱死了,就是被我淹死了。这时候,我又一次想把右边的小树苗连根拔起,扔到垃圾桶里去。但看着那几片叶子虽已枯黄,隐隐约约的叶脉中还存在一丝绿意,它似乎在做着一个朦胧的绿色的梦,我就改变了注意。如果我连根拔起,它的根须一定嘎嘣嘎嘣断裂,于根是痛苦的,于我也是残忍的。如果它的叶脉完全枯黄了,估计它就真的没有生命了,到那时,它就不再痛苦,我也就可以坦然地连根拔起了。想到这里,我就没有对它痛下杀手。

⑦又过了四五天,又一个奇迹让我瞪大了眼睛。右边的小树苗,也像左边的小树苗那样也有了生命的迹象了!它那黄红的小芽害羞地看着我,似乎在说:主人,我也要活下去!我专注地看着那黄红凝成的小精灵,心里隐隐作痛。幸亏我多了一些耐心,否则这个小生灵就会依依不舍地离开与它朝夕相处的花盆,离开它左边的兄弟,来到垃圾桶里。它最后的结局,不是被腐土掩埋,永不见天日,就是被村妇当柴火捡到家里,在熊熊燃烧后的火光中化为袅袅炊烟,含恨离开人间,泪洒人间!我又庆幸自己似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圣者,一颗包容之心与日月同光,一段耐心历程重塑了生命

⑧两棵小树苗给我上了一课。从此以后我会善待我的学生,尤其是要善待那些还在学习中苦苦挣扎的学生。

(选自《吕善景散文集》)

1.根据文章内容,填表格。
时间两棵树苗的状况我的感受
一个冬天过去了(1)随他去吧(我是尽力了)
过了一段时间依然显出枯萎的模样(2)
刚过几天(3)欣喜万分
又过了四五天右边的小树苗也有了生命的迹象了(4)

2.赏析句子。
(1)同事一进门,就可以闻到桂花香,那该多好啊!(从描写人物的角度)
(2)但看着那几片叶子虽已枯黄,隐隐约约的叶脉中还存在一丝绿意,它似乎在做着一个朦胧的绿色的梦。(赏析加点的词)
3.下面是对第⑦段和整篇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专注地看着那黄红凝成的小精灵,心里隐隐作痛”中“小精灵”表现“我”的惊讶赞叹;“心里隐隐作痛”表现了“我”因缺乏耐心差点置它于死地的愧疚和痛心。
B.假想了右边小树苗的悲惨结局,庆幸自己挽救了一次生命,充满了快乐和自豪的情感。
C.“一颗包容之心与日月同光,一段耐心历程重塑了生命。”这个对偶句,强调了“宽容”和“历程”的重要作用。
D.“不管它们了,要死要活,看它们的造化了,我是尽力了。”——是在影射一部分教师的消极心态;“它那黄红的小芽害羞地看着我,似乎在说:主人,我也要活下去!”——是对班级后进生的肯定和赞叹。
4.作者说“两棵小树苗给我上了一课”。作者从两棵小树苗身上学到了什么?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2024-04-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八年(8)班掀起了阅读名著《经典常谈》的热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语文老师布置了阅读《经典常谈》后,小明看到班级里的同学读的都是《经典常谈》,但是书的封面各不相同,他就想探究一下不同封面的不同用意。请你帮他在表格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封面
描述一位古人在读书,身边的孩子也效仿读书。书的中下方像一片刻满文字的甲骨。一位古人手拿一卷书信步向桌上的书走来,似乎在换书阅读。_____
寓意____本书研究古代经典文化。寓意读经典,乐此不疲。寓意作者在思考如何传承经典文化。

(2)任务二:请把下面8个词语(短语)组成一副切合本次名著阅读主题的对联。
当思 可识 知今 明志   进退 读书 春秋 观史
(3)任务三:请在下面表格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选项,与“名著”相符合。
名 著事 例与名著相符
《红星照耀中国》红军战士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最后胜利会师。B___
《西游记》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痴心不改,终于取回真经。_____
《经典常谈》张仪被诬蔑偷盗遭受毒打,乐观地问妻子自己的舌头还在不在,后来果然做了秦国的相。____
A.“看我舌头还在吧?”妻子笑道:“舌头是在的。”他说:“那就成!”
B.深入苏区以后,我就会在这些脸颊红彤彤的“红小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而且忠心耿耿──的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讶的青年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C.你看他──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晖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
D.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4)任务四:如果下面人物有微信,你想加谁做朋友?为什么?
A.唐僧       B.张仪     C.祥子
2024-04-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8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葛肇敏报道)912日上午,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在惠民县隆重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特邀嘉宾、各地孙子文化研究机构及高校专家学者、经贸界人士、青年学生代表和孙氏后裔代表齐聚孙子故里,共研兵圣智慧,共叙两岸情谊。

滨州市市委书记宋永祥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他说,孙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邃智慧,既应熟知,更要用活,要将其深度融入强国复兴的时代要求里,推动孙子文化真正焕发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滨州作为孙子故里,始终肩负着传承弘扬孙子文化的时代重任,致力于推动孙子文化与时代发展接轨、与人民需求同步,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战略大势中用活孙子智慧,锚定品质之求,坚定走集约化、内涵式、可持续的精明增长之路,把滨州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城市,勾画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的美好蓝图;在发展大局中用活孙子智慧,将孙子智慧更具深度、更富内涵地融入城市发展逻辑中,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的实业根基;在开放大潮中用活孙子智慧,站在世界、中国、山东三张地图旁思考谋划滨州的开放发展,树牢开放思维、构筑开放通道、建强开放载体,全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的开放格局;在民生大计中用活孙子智慧,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穷尽智慧织好网、兜好底、办好事,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的民生温度。当前,滨州正在打造全球兵学文化名城,积极推动文化交流、文旅融合、文明互鉴,我们衷心期望大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大研学深度、阐释力度、合作密度,把孙子文化弘扬好、发展好、应用好。诚挚邀请大家在滨州多走一走、看一看,留下宝贵意见,赋能品质滨州建设。我们坚信,只要心手相连、同向而行,必能激活孙子文化的无穷生命力,激荡出更加自信的文化力量。

(选自《滨州日报》2023年9月,有删改)

1.请为上面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2.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如何“用活”孙子智慧?
3.为弘扬孙子文化,传承孙子智慧,县教体局决定开展“孙子文化进校园”活动,请为你的学校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三条)
2024-04-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菌菇的前世今生

①苏轼在《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革》中写到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诗中的黄耳菌是菌菇的一种。菌菇实际上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在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南方地区习惯称之为,而北方人则喜欢叫。菌菇味道鲜美,惹人喜爱,那么菌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②菌菇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史蒂夫·邦纳维尔研究团队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他们分析了7亿年前古代演示中的微观链,发现了古老的蘑菇,那是一株高达7米的巨菇。而菌菇可以作为食物的证据被牢牢地锁定在了白垩纪时期。2011年,来自南京的科研人员在内蒙古宁城和辽宁北票发现了两块奇特的隐翅虫化石。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在化石中首次发现了隐翅虫,更因为这类隐翅虫的食谱单一,它们只食蘑菇,这也成了食用菌繁衍史的有力证明。

③食用菌即可食用的大型真菌。通俗地讲,就是能够食用的,或者药食兼用的,以及可以作为药用的菌菇。目前,全球已经发现的菌菇约36000种,其中可供食用的仅有2000余种。2000年,我国相关部门曾做过统计,我国可食用的菌菇大概有938种,其中一些菌菇还可以继续分为不同的品种。比如,牛肝菌就有233个不同的品种。

④我国关于可食用菌菇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前的《礼记·内则》。在《列子》中曾记载朽壤之上,有菌芝者,描述了菌菇的生存环境。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菌菇的国家之一。在南宋陈仁玉所著的《菌谱》、明代潘之恒所著的《广菌谱》、清代吴林所著的《吴菌谱》中,都有关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记载。目前,我国的食用菌栽培规模正在向工厂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

⑤菌菇非肉非菜,其鲜美的味道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科学研究发现,让人类满足的美味来源主要有三个,即糖、蛋白质和胆固醇。其中,糖对应甜味,蛋白质对应鲜味,而胆固醇则对应油香味。菌菇不是肉,但其成分中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拥有丰富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蘑菇类似肉的柔嫩口感,则要归功于真菌多糖。真菌多糖是一种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

⑥尽管菌菇很美味,但并不代表所有的菌菇都能食用,其中许多品种的菌菇是含有毒素的。每年,在我国很多地区都会有人因误食毒蘑菇中毒甚至死亡。蘑菇中毒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所以,建议大家一定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菌菇,更不要随意采摘野蘑菇来食用。

1.文中依次从菌菇的出现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菌菇的食用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赏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菌菇的国家之一
4.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____________
2024-04-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在南极,语言走到了尽头

毕淑敏

①我与船长,站在南极抗冰船“欧神诺娃号”船头。席卷一切的寒风,如凶猛的拳击手,一拳拳稳准狠砸过来。只是流出的不是热血,而是带冰碴的泪。乘客们基本上都躲在舱房避开冰雪风暴,我觉得这是了解南极的好机会,吃力地问船长,这是您第几次来到南极?他并不高大,然而身板阔厚,是壮硕的白种人,约有50岁吧,他的瞳仁本为灰绿色,此刻因为不聚焦地望着远处,冰山映入眼眸,让他的眼珠呈现白花花一片。船长道,记不清。总之,很多很多次。我说,总是同样景色,看久了也会单调吧?对南极略有不敬,却是我此刻的真实感受。

②船长眯缝着眼,指着海岸山谷中的冰河说,百看不厌,因为冰在走。它们从南极高原的中心向四下流动,狂风是它们的好朋友,推着它们日日向前。别看南极冰走得慢,它永不停歇……终于千辛万苦来到海边,会快乐地崩塌下来,变成冰山,获得新生命……船长充满温情地描述着,好像冰山是他家放牧的羊群。在南极你无法不关注冰山,它们占据你的整个眼帘,决定你的祸福生死。我相信大家基本上是从泰坦尼克号中得到的冰山科普,不过那是北极冰山,相比之下,南极冰山更浩瀚魁伟,性格更顽劣凶悍。我想起当天原有海上巡航和登岛的安排,问船长,今天可计划照旧?船长耸肩,无所谓地回答,谁知道?一切都要看天气。四周雪雾袭扰,能见度很差。我不死心,追问,您来过南极这么多次,您很有经验,估计一下行程呢?船长不为所动,淡然一笑道,南极变幻无常,任何两天都不会有一模一样天气。我从来不敢打包票,说今天一定会是怎样的行程,只能根据气候和冰的变化,随时调整方案。我常常要到最后一秒,才能确定下一步怎么走。这是南极的不可预测之处,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请记住——在南极,你永远不要和天气做对!

③说到这里,船长咻咻吐出白气。我一时猜不透他的情绪突变为何而来,是嫌我要他预判能不能上岛的压力,还是南极险恶无常的性格?人的喜怒,有时与具体的人和环境无干,只与当事人的心境相连。随着谈话渐渐深入,我方发现,原来他陷入了回忆。他说,我家在新西兰,有很好的收入,幸福的生活。即使什么都不干,一家人也能体面地活到终老。可是,我不能无所事事。我试着种过花草,打打高尔夫,参加朋友聚会,四处旅游……不成,全都不成。每当我参加这些休闲活动的时候,总觉得是暂时的,一旦将它们完成之后,我就要去干我真正喜欢的事儿。那是一件什么事儿呢?就是冰雪环绕的海上航行。不是一般的海洋,是漂浮着冰山的海洋。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不马上就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儿,却在这儿耽误时间呢?于是,我开始不停地在南北极航行。

④我吃惊,下意识地问,您还去北极?船长说,是。每年7、8月份是北极的夏天,我要到那里去驾船,等到12月到来年3月,我就来南极驾船。唯有这样,我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愿望,在酷寒的海洋中操纵舵轮,冰中航行……我瞠目结舌,并在这一瞬深刻醒悟——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专为海洋而生。其中有更小一部分人,是为冰冻的极地海洋而生。

⑤风越发猛烈,我本能地想赶紧躲进船舱,船长的一句问话,把我钉在了甲板上,他说,您从中国来的?我说,是。船长说,那么请问您曾经领受过的最寒冷时刻,是零下多少度?估计船长按常理推断,东方温带区域来的老妇人,应该未曾见识过极度严寒。其实我当边防军时,在藏北领教过零下40度的气温。不愿扫他兴,我含糊答,不算太冷。

⑥他点点头,表示早已料到如此。接着道,据我所知,中文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您能否形容一下眼前看到的南极景象?没想到在极地竟猝不及防迎来一场语文考试。我竭力驱动冻僵的脑仁,斟酌着说,它首先是白色的,到处都是冰,很冷很冷,非常冷。安静,甚至可以说是死一般的寂静……冰雪非常多非常多,比每个人一辈子见到过的冰雪都加在一起乘以一亿倍,还要多……

⑦我断断续续嘟囔出不连贯的语句,一是嘴巴冻得不听使唤,二是理屈词穷,深感惭愧如此笨拙,丢了伟大中文的脸面。

⑧船长摇摇头,遗憾地说,您觉得这些字句生动完整描述了出现在您眼前的这块大陆吗?

⑨我尴尬地说,这个,当然没有……很抱歉。不过,我只能……想出这些词了……也许,别人会说得好些……

⑩船长很宽容地笑笑说,东方女士,请不要介意我的追问。我知道这有些不礼貌,请谅解。只因为我在做一个小小的测验。

⑪我没想到自己还成了实验用的小白鼠,问,您在测验什么?船长说,我驾驶的船,载过世界各国的客人。他们各自操着不同的语言,有些我懂,有些我不懂。这让我萌生出一个小小的癖好——希望大家用各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描述一番眼前见到的南极景象。哦,原来是这样!我也来了兴趣,问,您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呢?船长说,实验还在进行中,现在还不能算有最终结论,不过可以透露给你一点点。初步印象是——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系统,在南极面前,都毫无魅力,丧失生动。首先,依我有限的经验,要想用语言逼真描绘大自然,本身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更别说大自然在南极,变成不着一物的简练。另外,来自温带和热带国家的人,在伟大的南极洲面前,束手无策,完全进入失语状态,或者干脆可说是语言休克,举手投降。这当然不能简单归结为我开的这艘船上客人们的无能。我以为,真正原因在于他们过往所掌握的既成语言体系,根本就没见过如此宏大而漫无边际的冰雪,当然无法形容它。

⑫我不断点头,自我开脱了一番,原来不完全是本人无能啊。老祖宗在北半球风和日丽中的温带气候中创造精美汉语的时候,没有预留描述万世冰寒的词汇库。船长接着说,语言,在南极洲面前不堪一击。摄影家们,多少还有一点发言权。我恍然大悟,为什么当代旅行者对于南极的描述,一言不合就发图片,实乃穷途末路后的另辟蹊径。

(选自央视新闻夜读栏目《如果有一张南极的船票,你愿不愿走一趟?》)

1.【观全篇】阅读全文,概括南极环境的特点。
2.【读态度】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船长是为“冰冻的极地海洋而生”?
3.【有思考】小明对无法用中文描绘南极风光的论断感到不服气,他认为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可以用来形容南极风光,你认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看世界】2023年8月24日下午,日本政府正式启动核污水排海计划,这一行为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请你就此事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评论,表达你的观点。
2024-04-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无锡市新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