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38 道试题

1 . 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下图)是指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一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碳汇是指碳酸盐岩通过岩溶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以无机碳的形式储存的机制。我国喀斯特地区面积广大,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主要气流的流动特征出现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     
①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南方降水比北方多
②南方土壤疏松深厚,利于地表水下渗
③南方碳酸盐岩的风化更强
④南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更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目前提高我国“碳中和”能力最有效的措施是(     
A.采用碳捕捉技术B.积极参与国际合作C.植树造林D.垃圾分类回收
2024-02-05更新 | 46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一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2 . 根据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超大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空间组织形态,具有强烈的虹吸效应和辐射引领作用。其中“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弱势地区城市的人口、资源等吸纳到自己的圈子当中。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上海对所有省份都为人口净流入状态。其中,常住地在上海的江苏人达到了179.83万人,占江苏外出人口的41.3%

材料二G60科创走廊由上海2016年首次提出,是沿G60高速公路在嘉兴、杭州布局产业区,现已拓展为“一廊九城”共建的多个先进制造业产业联盟。该走廊构建起“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当地”“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当地”“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当地”的“科创飞地”模式,实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图示意G60科创走廊。

(1)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简析上海虹吸效应对江苏中小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分析上海提出建设G60科创走廊的原因。
(3)从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G60科创走廊对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意义。
2024-06-09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考仿真模拟(二)地理试题

3 . 人口迁移会改变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进而影响地区老龄化进程。设C值为人口迁移对老龄化的影响,C值越大人口迁移对老龄化的影响越大,当C值为正时表明人口迁移对老龄化具有提升作用,当C值为负时表明人口迁移对老龄化具有降低作用。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C值分布情况(不同C值行政区数量的占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最符合C值意义的计算公式是(     
A.C=迁移老龄人口数量/迁移人口总量
B.C=迁移老龄人口数量/户籍老龄人口数量
C.C=净迁移人口比率×净迁移人口老龄化比率
D.C=净迁移人口比率×净迁移与常住人口老龄化之差
2.人口迁移对我国老龄化的影响是(     
A.少数地区老龄化上升,多数地区老龄化下降
B.少数地区老龄化下降,多数地区老龄化上升
C.我国部分地区老龄化将持续上升
D.我国部分地区老龄化将持续下降
3.推测人口迁移对老龄化产生降低作用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东南沿海城市②东部中小城市③西部边疆城市④内陆省会城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 延庆赛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三大赛区之一,所在位置山高林密、风景秀丽。与城市分散布局的场馆不同,延庆赛区的场馆采用组圈式布局于南北两区,秉承“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山地新闻中心掩藏于山体地貌之下,形成“半覆土式”建筑。未来的延庆赛区将作为重要的冬奥遗产,带动冰雪运动发展,助力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下图为延庆赛区山地新闻中心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山地新闻中心采用“半覆土式”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于减少对赛事的干扰B.利于通风以减少室内病毒传播
C.利于冬奥会赛事的转播D.利于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
2.相比于城市赛区,山地赛区采用组团式布局最主要的好处是(     
A.避免场馆空间过度集中,减少干扰环境B.利于完善赛事服务保障,提升观赛体验
C.缩短设施间的交通时间,减少交通能耗D.便于利用已有公共设施,减少建设投资
3.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以后,推测延庆最受益的行业是(     
A.建筑业B.旅游业C.交通运输业D.房地产业
2022-08-13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评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5 . 福建长汀某丘陵海拔300~500米,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且集中在3—6月。丘陵以人工次生幼龄马尾松林为主,林分单一,林下植被覆盖度多在30%以下,局部低于5%。某团队在该丘陵选取样地开展水土保持试验,对照组为裸地,以研究不同数量的植草条带对减流减沙的意义,得出成果如下表所示。研究表明,林冠郁闭度较低时,会显著削弱马尾松林的减流减沙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不同雨强和植草措施下的减流、减沙效益
降雨强度(毫米/分钟)植草措施的减流效益(%)植草措施的减沙效益(%)
三条带措施坡面双条带措施坡面单条带措施坡面幼龄马尾松坡面三条带措施坡面双条带措施坡面单条带措施坡面幼龄马尾松坡面
0.540.822.211.9-1.594.681.570.14.4
1.039.621.312.50.086.481.762.3-2.2
1.527.420.814.12.095.189.368.2-0.5
2.023.114.79.51.689.782.872.34.1

1.无植草措施情况下,该马尾松林下土壤可能出现(     
①母质层暴露     ②沙砾化加重     ③腐殖质积累     ④大孔隙减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该马尾松林的水土保持试验(     
①减流效益整体好于减沙效益
②随降雨强度增大减沙效益持续变差
③植草条带越多,相同降雨强度下的减流效益和减沙效益越好
④降雨强度最大时,不同植草条带的减沙效益差距最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幼龄马尾松林减流减沙效益较差,主要因为幼龄马尾松林(     
A.根系生长使土壤发生松动B.树冠稀疏,水土保持效果较差
C.削弱光照,影响林下植被生长D.拦截径流,增大流量峰值
2024-04-3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考前模拟07
22-23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境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时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南极磷虾固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猎。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

材料二图左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图右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

(1)列举我国前往南极海域捕捞磷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2023-03-18更新 | 1686次组卷 | 14卷引用:天津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

7 . 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下图,图示为某季节的主要气流)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碳汇是指碳酸盐岩通过岩溶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以无机碳的形式储存的机制。我国喀斯特地区面积超过陆地总面积的1/3,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域。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主要气流的流动反应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     
①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降水量比北方多②土壤疏松肥厚,利于地表水下渗
③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更强④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更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目前提高我国“碳中和”能力最有效的措施是(     
A.采用碳捕捉技术B.积极参与国际合作C.植树造林D.垃圾分类回收
2023-12-30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8 . 2019年1月,受河道清淤和黄河上游来水量较少等因素影响,使得兰州段水位下降出现河床“露底”现象。许多市民纷纷踏入裸露的河滩拾捡黄河石,希望能从中淘到“黄河奇石”。甘肃的黄河奇石主要产于兰州附近的黄河河道,称兰州黄河奇石,人们对其收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兰州以上黄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大气降水D.地下水
2.下面不是黄河兰州段河道清淤的主要目的的是(  )
A.改善水质B.提高防洪能力
C.改善航运D.便于人们寻找黄河奇石
3.“黄河奇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内力作用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
2020-05-18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9 . 山东芝罘岛由坚硬岩浆岩和变质岩构成,海岸陡峭。在岛屿西端平坦海床上,形成了水下“近岸凹槽”地貌。受海水侵蚀与沉积影响,海床表层离岸由近及远依次分布砾石、砂砾、砂。下图为芝罘岛西端“近岸凹槽”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床上“近岸凹槽”的形成过程是(     
①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向下流动
②急速海浪涌向海岸,使海岸处海水面抬高
③近岸海底物质长期遭受侵蚀搬运形成凹槽
④向下流动的海水侵蚀近岸海底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2.利于“近岸凹槽”形成的季节主要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是(     
A.海底水流速度差异B.海底物质粒径差异C.海面风速差异D.波浪大小差异

10 . 图为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冬季气温偏低,其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B.地形闭塞,利于冷空气集聚
C.云雨天气多,大气辐射作用强D.冬季风影响大,寒潮频发
3.该地地带性植被是(     
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明亮针叶林
2023-10-1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吕叔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