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
2.可持续发展需要公众参与,下列有利于遏制该环境变迁的行动有(     
①采用节水措施②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③农村地区充分利用秸秆作燃料④购买节能电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有(     
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 .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措施不利于人类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B.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C.发展灌溉,把沙漠变良田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有利于实现个人碳中和的消费方式是(     
A.少开车、多步行B.多吃反季节蔬菜C.追求室内恒温恒湿D.增加洗衣频次
3.下列会成为可持续发展障碍的是(     
A.绿色经济B.贫困问题C.循环经济D.低碳经济

3 . 左图示意1990~2013年我国某地区月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右图示意1990~2013年我国某地区月平均水量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0~2013年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A.暖干B.暖湿C.冷干D.冷湿
2.这种气候变化可能会加剧的自然灾害是(     
A.水土流失B.泥石流C.洪涝灾害D.石漠化
3.关于这种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积温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有利于土壤保墒
C.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发生变化,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D.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上升
2021-05-1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江淮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三次(4月)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4 .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完成下面小题。

1.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是(     
①开发清洁技术 ②缩小工业规模 ③参与植树造林 ④提高化石能源价格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B.森林面积不断缩小
C.公众环保意识较淡薄D.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2021-04-25更新 | 208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口规模、人均GDP以及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量产生正向的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的驱动效应。对于碳排放强度而言,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均产生负向的抑制作用。下图为2000~2015年三大区域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变动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同的人均GDP,西部地区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主要原因(     
A.城市化水平较低B.人均能源较多
C.技术水平较落后D.人口规模较小
2.2011年以后,东部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减缓态势,主要因为(     
A.经济快速发展B.能源结构调整
C.对外贸易增加D.消费水平提高
2020-09-16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6 .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
A.1880-1900年B.1900-1940年
C.1940-1980年D.1980-2000年
2.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使紫外线减弱
C.毁林,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增多
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3.为了应对全球变暖,下列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     )
A.全部使用清洁能源B.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C.植树造林缓解升温D.全面限制工业发展

7 . 为了提倡低碳生活,某公司推出了一款公益行动“蚂蚁森林”:用户依靠步行、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将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来养大电子设备中的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就在某个实际地点种下实体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蚂蚁森林”公益行动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全球变暖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
2.目前该公益行动已在我国西北地区成功种植五千多万棵树,这些实体树的主要功能是
A.净化空气B.涵养水源C.防风固沙D.保持水土
8 . 读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与人口数量(亿人)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图中有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国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
B.经济越发达,排放总量越小
C.德国是世界最大的排放国
D.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一般大于发展中国家
2.下列行为违背低碳理念的是(   
A.尽量多发展高耗能企业B.随手关灯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9 . 分析下图所示的地理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A.洪涝灾害B.全球变暖C.酸雨D.臭氧层破坏
2.引起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有(        )
①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CO2
③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2-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读下面的资料和图,完成以下活动。

资料一:图“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资料二: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2003年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1)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       趋势。
(2)最暖的年份是在       年。
(3)造成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造成哪些影响       (两点即可)        
(4)你认为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5)国家海洋局在2007年1月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2003年至200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将面临比洪水、海啸、风暴潮危害更大的风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海平面上升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对策。(至少说出二点)
2019-12-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