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 振荡后,下层CCl4层无明显变化。
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ⅰ.Fe3+ +3SCNFe(SCN)3 是一个可逆反应。
ⅱ.(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 > (SCN)2
ⅲ.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BrCl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它与水能发生水解反应,且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ⅳ.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上述资料)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______________溶液,若溶液颜色________,则上述解释是合理的。
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上述资料用两步方程式(离子或化学方程式不限定)解释产生白色沉淀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绿矾(FeSO4·7H2O)可作还原剂、着色剂、制药等,在不同温度下易分解得各种铁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已知SO3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16.8℃,沸点44.8℃,氧化性及脱水性较浓硫酸强,能漂白某些有机染料,如品红等。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上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绿矾的分解产物。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甲组由此得出绿矾的分解产物中含有SO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认为需要补做实验。乙对甲组同学做完实验的B装置的试管加热,发现褪色的品红溶液未恢复红色,则可证明绿矾分解的产物中___________。(填字母)
A.不含SO2B.可能含SO2C.一定含有SO3
(3)丙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绿矾受热分解还可能有O2放出,为此,丙组同学选用甲组同学的部分装置和下图部分装置设计出了一套检验绿矾分解气态产物的装置:

①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证明绿矾分解产物中有O2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证明绿矾分解产物中含有三价铁,选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3 .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和Y同族,X和Z同族,X的简单离子和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和X、Z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W和X、Y分别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均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种元素中Y的金属性最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X
C.简单阳离子氧化性:W>Y
D.W和Y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能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
12-13高二下·江苏盐城·期末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某同学为了验证碳和硅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步骤:
Ⅰ.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并打开活塞a,滴加盐酸。
Ⅱ.A中看到白色沉淀时,…,关闭活塞a。请回答: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步骤 Ⅰ、 Ⅱ 得知盐酸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挥发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酸性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X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了验证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步骤Ⅱ中未写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硅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原子结构角度加以解释)。
5 . 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 Cu2O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提出假设
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 KSCN 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若滴加 KSCN 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___________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 KSCN 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探究延伸
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4)实验小组欲用加热法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取a g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g(b>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5)欲利用红色粉末Fe2O3和Cu2O的混合物制取较纯净的胆矾(CuSO4∙5H2O),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
物质Cu(OH)2Fe(OH)2Fe(OH)3
开始沉淀pH6.07.51.4
沉淀完全pH[来:13143.7
实验室有下列试剂可供选择:
A.氯水                 
B.H2O2
C.硝酸
D.NaOH
E.氨水
F.Cu2(OH)2CO3
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①试剂I为____________,试剂II为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固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3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第一阶段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6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CH3CH=CH2+CO+H2 CH3CH2CH2CHOCH3CH2CH2CH2OH;
CO的制备原理:HCOOHCO↑+H2O,CO的制备装置如图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实验时向装置b中加入几粒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某同学进行实验时,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浓硫酸和2-丙醇制备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填序号,试剂可以重复使用);
①饱和Na2SO3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石灰水 ④无水CuSO4 ⑤品红溶液
写出生成SO2、CO2及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成的1-丁醇中常含有杂质丁醛,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已知:①R-CHO+NaHSO3(饱和)→RCH(OH)SO3Na↓;②沸点:乙醚 34℃,1-丁醇 118℃
试剂1为_______,操作1为_______,操作2为______,操作3为______
(6)现用60g 2-丙醇制备1-丁醇,经分析知:由2-丙醇制备丙烯时的产率为85℅,由丙烯制丁醛产率为80℅,由丁醛制1-丁醇产率为75℅,则制得1-丁醇为_________g。
2016-12-09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化学试卷
7 . 羟基自由基(·OH)是自然界中氧化性仅次于氟的氧化剂。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能将苯酚氧化为 CO2 和 H2O 的原电池-电解池组合装置(如下图所示),该装置能实现发电、环保二位一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系统工作时,电流由 b 极经 III、II、I 室流向 a 极
B.d 极区苯酚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5OH+28·OH = 6 CO2↑+17 H2O
C.系统工作时,每转移 28mol e-消耗 1mol 苯酚
D.a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7H2O + Cr2O + 6 e-=2 Cr(OH)3 + 8 OH-
2022-09-16更新 | 20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1)某学习小组用0.80 mol/L标准浓度的烧碱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①用滴定的方法来测定盐酸的浓度,实验数据如下所示:
实验编号待测HCl溶液的体积/mL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120.0022.00
220.0022.10
320.0021.90

该未知盐酸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滴定管如下图所示,用___________滴定管盛装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填“甲”或“乙”)。

③下列操作会使所测得的盐酸的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
A.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未干燥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
D.读碱式滴定管的刻度时,滴定前仰视凹液面最低处,滴定后俯视读数
(2)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某氯化锶(SrCl2)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方案:
称取1.0 g样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AgNO32.38 g的AgNO3溶液(溶液中除Cl外,不含其他与Ag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Cl即被全部沉淀。然后用含Fe3的溶液作指示剂,用0.2 mol·L1的NH4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使剩余的Ag以AgSCN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以测定氯化锶样品的纯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虑Ag和Fe3在酸或碱性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在实施滴定的溶液以呈_______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为宜。
③在终点到达之前的滴定过程中,两种沉淀表面会吸附部分Ag,需不断剧烈摇动锥形瓶,否则会使n(Cl)的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9 . 某同学对“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与豆腐同食会引起结石”的说法产生了兴趣。
探究一 菠菜里是否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查阅资料】
①可溶的草酸盐、碳酸盐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CaC2O4)、碳酸钙。
②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回答问题:(1)操作①是_________。 ( 2)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
(3)已知气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实验结论】菠菜里含有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探究二 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草酸钙高温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 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得到两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固态氧化物。
② 12.8 g的草酸钙分解过程中温度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实验分析】(4)草酸钙高温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通过上图数据分析,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
(6)请你设计实验,验证7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016-12-09更新 | 4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上开学考化学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困难(0.15) |
10 . 某小组同学以碳棒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发现阴极碳棒上除了有红色物质析出外,还有少量白色物质析出。为探究阴极碳棒上的产物,同学们阅读资料并设计了如下过程:
Ⅰ.有关资料:铜的化合物颜色性质如下

Ⅱ.探究实验:
(1)提出假设
①红色物质一定有铜,还可能有Cu2O;
②白色物质为铜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
(2)实验验证
取电解CuCl2溶液后的阴极碳棒,洗涤、干燥,连接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阴极产物,

①实验前,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各装置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B→________
(3)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后,碳棒上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色,F中物质不变色,D中出现白色沉淀,根据现象①碳棒上的红色物质是否有Cu2O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②装置_____(填上图中装置编号)中的现象说明提出假设②中的白色物质一定存在;
③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4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