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现有混合物共,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A.B.C.D.
2024-02-08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固体混合物X可能含有、FeO和Fe2O3中的几种。为确定组成,做如下实验:(已知:还原性)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X中不一定含有
B.滤液A中一定含有
C.固体X中一定含有FeO
D.气体A可能只含有
2023-05-03更新 | 126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Ca2++ClO-+SO2+H2O=CaSO4↓+Cl-+2H+
B.FeI2溶于过量的硝酸溶液中:Fe2++4H++NO=Fe3++NO↑+2H2O
C.用热NaOH溶液洗涤试管内壁的硫黄:3S+6OH-SO+2S2-+3H2O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3时,3Fe+8H++2NO=3Fe2++2NO↑+4H2O
4 . 经实验发现,溶液几乎都有丁达尔效应(粒子对光的散射现象),且丁达尔现象随其浓度升高逐渐增强,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比溶液的强。现用以下装置区别溶液和胶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靠近光源时,溶液和胶体均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
B.胶体靠近光源时,胶体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溶液无明显现象
C.通过溶液、胶体互换位置,出现二次丁达尔现象的为溶液,只出现一次丁达尔现象的为胶体
D.通过溶液、胶体互换位置,只出现一次丁达尔现象的为溶液,出现二次丁达尔现象的为胶体
5 . 将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编号
硝酸体积/mL100200300400
剩余金属/g18.69.600
NO体积/L2.244.486.72V
A.①中溶液存在B.
C.硝酸的浓度为D.④中
6 . 向mg由铁粉和铜粉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NO的体积[V(NO)](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m(固体剩余质量)随加入的稀硝酸的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稀硝酸的浓度为0.4mol·L-1
B.a点时,100mL稀硝酸中溶解了Fe和Cu共8.4g
C.b点对应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2+、Fe3+、Cu2+
D.加入稀硝酸至400mL时,收集到的V(NO)约为6.91L
7 . 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向0.1mol·L-1 FeCl3溶液中通入SO2或加入Na2SO3溶液,均得到红色溶液。
已知:溶液中+4价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I.推测Fe3+与溶液中的某种+4价含硫微粒形成了红色的配离子。设计如下实验(均在常温下进行):
实验溶液1(1mL)溶液2(10mL)现象
A0.1mol·L-1 FeCl3溶液SO2的饱和溶液溶液1与溶液2混合后,实验A、B、C所得溶液红色依次加深
B0.1mol·L-1 FeCl3溶液SO2的饱和溶液,用NaOH固体调
pH=5.0
C0.1mol·L-1 FeCl3溶液_______
(1)将上述实验补充完整________
(2)配离子的配体为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
II.探究pH对FeCl3和Na2SO3反应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实验a实验b
方案
5mL酸化的0.1mol·L-1 FeCl3与2mL 0.1mol·L-1 Na2SO3混合得红色溶液,测得pH=1.7
5mL酸化的0.1mol·L-1 FeCl3与2mL 0.1mol·L-1 Na2SO3混合得红色溶液,加几滴浓盐酸,调pH=1.3
现象放置10分钟后,溶液红色均褪去,实验b中溶液褪色更快。经检验,褪色后的溶液中均存在Fe2+
(3)探究实验b中溶液褪色更快的原因:
i.甲认为pH降低,有利于Fe3+氧化,导致实验b中溶液褪色更快。
①从电极反应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
还原反应为:Fe3++e-=Fe2+氧化反应为:_______
②已知上述实验条件下pH对Fe3+的氧化性几乎没有影响。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判断pH对还原性的影响是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③通过理论分析,甲认为其猜测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并进一步实验,获得了证据。实验方案为:反应相同时间,分别取实验a和b中的溶液,检测_______浓度(填离子符号),比较其大小关系。
ii.乙猜测pH降低,有利于_______氧化,导致实验b中溶液褪色更快。
④将乙的假设补充完整_______(填化学式)。
⑤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取10mL 0.1mol·L-1 Na2SO3溶液加硫酸调pH=1.7,用KMnO4溶液滴定,消耗体积为V1。另取一份相同的溶液放置10分钟后,再用KMnO4溶液滴定,消耗体积为V2.前后差值(V1-V2)为ΔVa。用同样的方法对10mL 0.1mol·L-1 Na2SO3(含H2SO4)pH=1.3进行滴定,消耗KMnO4溶液前后体积差值为ΔVb
经对比可知,ΔVa>△Vb,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4)综合上述分析,pH降低,有利于_______反应的发生,导致实验b中溶液褪色更快。
2022-04-29更新 | 1807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生10月测试化学试题
8 . 已知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化合形成甲、乙、丙三种分子,均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丙与甲、乙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甲、丙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丁与C的某种单质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B、C、D三种元素的单质与甲、乙、丁三种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
(2)丁与C的常见的单质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B、C、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B的单质+乙→甲+C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9 . 向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H2
B.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SO4和H2SO4
C.原混合酸中NO和SO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原混合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
10 . 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和CO的体积比为
A.22∶1∶14B.29∶8∶13C.26∶8∶57D.13∶8∶29
2022-01-03更新 | 2582次组卷 | 34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