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80 道试题
1 . Ⅰ.高铁酸钾(K2FeO4) 是一种高效、无毒的强氧化剂,常温下为紫色固体,微溶于浓KOH溶液,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并生成Fe(OH)3胶体。稳定性随pH的下降而减弱,酸性条件下易分解。
(1)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___________
A.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物氧化变质B.高铁酸钾能溶于水,可作氧化剂
C.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碱性,可用于净水D.纯铁无杂质,可用作建筑材料

Ⅱ.K2FeO4的净水原理如图所示: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K2FeO4中铁元素显+6价
B.过程①中K2FeO4被细菌还原
C.过程②中的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D.过程③中聚沉是由于胶体发生了渗析

(3)写出K2FeO4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Ⅲ.已知可用Cl2与Fe(NO3)3制备K2FeO4(含副产品KCl、KNO3),查阅资料得知高铁酸盐在水溶液中有四种含铁形体。25℃时,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

(4)①为获得尽可能纯净的高铁酸盐,pH应控制在___________
②写出在此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每生成39.6g K2FeO4,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
(5)已知溶液的酸碱性及离子浓度会对反应试剂的氧化性、还原性产生影响。
某实验小组研究不同反应试剂对K2FeO4产率的影响,对比实验如下:
实验编号反应试剂实验现象
Cl2、FeCl3和少量KOH无明显现象
Cl2、FeCl3和过量KOH得到紫色溶液,无紫色固体
Cl2、Fe(NO3)3和过量KOH得到紫色溶液(颜色比Ⅱ深),有紫色固体
注:上述实验中,溶液总体积、FeCl3和Fe(NO3)3的物质的量、Cl2的通入量均相同。
①由实验I、II的现象可知,Fe3+的还原性随溶液碱性的增强而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②实验II中K2FeO4的产率比实验III低,试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
③向实验II所得紫色溶液中继续通入Cl2,观察到溶液紫色变浅,试解释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
(6)实验室测定含少量杂质的K2FeO4样品的纯度:称取0.1500g K2FeO4样品溶于碱性KI溶液中,调节pH至弱酸性使混合液充分反应。用0.1000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5.00 mL。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O+ 4I+ 8H+= Fe2+ + 2I2+ 4H2O;I2 + 2S2O= S4O+ 2I。已知:M(K2FeO4) =198g·mol−1,试计算K2FeO4样品的纯度: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024-04-03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化学试题
2 . 化学消毒剂能够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与扩散。本题中,将探讨2种常见的消毒剂:
Ⅰ.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大于就可能发生爆炸,在工业上常用作水处理剂、漂白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小组按照文献中制备的方法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备

①通入氮气的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二是_______
②装置A中,装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
(2)测定装置溶液的浓度:取中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和酸化(),然后加入_______作指示剂,用标准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2I-+S4O),当看到_______现象时,测得标准液消耗的体积为,通过计算可知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
Ⅱ.84消毒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成分是
资料:的电离常数的电离常数的氧化性和杀菌消毒效果强于
(3)84消毒液溶液呈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4)84消毒液可由氯气与溶液反应制得。为了防止消毒液在存储过程中失效,通常要在84消毒液中残余一定量的,请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作用_______
(5)待消杀物品喷洒上84消毒液后,露置于空气中10~30分钟可增强消毒效果,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 . 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电位传感器可以测量不同溶液的电位值,根据电位值大小可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数值越大,氧化性越强,数值越小,还原性越强。
测得几种物质的电位值如表所示。(注:实验中进行酸化时均用稀硫酸)
物质H2O2H2O2(酸化)FeCl3KMnO4(酸化)NaNO3(酸化)NaBrKINa2S
浓度5%5%0.1mol•L-1
电位值/mV2766836711130603362116-361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三种溶液,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填序号)。
①FeCl3       ②酸性KMnO4       ③酸性NaNO3
(2)影响物质氧化性强弱的因素有__________
(3)已知Fe3+与I-不能共存,由此推测下列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_
a.Fe3+、Br-        b.Fe3+、S2-          c.NO、H+、I-          d.H+、MnO、I-
(4)向等浓度的NaBr和KI混合溶液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已知MnO在酸性环境下的产物为Mn2+)
(5)往淀粉-KI溶液中逐滴加入氯水,观察到溶液先变蓝后褪色。小组同学就溶液褪色的原因,提出两种猜想,并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猜想1:______。
猜想2:I2被氯水继续氧化
查阅资料:HClO不能漂白淀粉与I2结合形成的蓝色物质。
序号实验操作试剂现象结论
1分别取少量褪色的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并加入对应试剂,观察实验现象a______猜想1不正确
2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猜想2正确(I2被氧化为IO)
3b+稀H2SO4溶液变蓝
①猜想1为______,实验1所用试剂a为______,实验1的现象为______
②实验3所用试剂b是一种可溶性含碘化合物,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 .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I.上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②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_______族,它的一种质量数为14的原子可测定文物年代,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是_______
(2)元素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3)上述①~⑥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II.某小组为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序号实验①实验②
实验操作
现象溶液变为黄色_________
(4)实验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5)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甲同学根据此现象得出结论:氧化性Br2>I2。乙同学认为实验②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其理由是_______
(6)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递变规律: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_,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023-01-07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5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

(1)铜丝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为验证品红被漂白的产物不稳定,简述操作步骤及现象_______
(3)浸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是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的还原性,将过量的通入到200mL1.0mol/L的和过量混合溶液中,观察到装置中产生了白色沉淀。装置如图所示。

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对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不考虑溶液中的影响)
①查阅资料   不同浓度的被还原的产物不同且产物不单一、不同pH时,的氧化性不同。1.0mol/L的
②提出猜想   猜想1:氧化
猜想2: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
猜想3:_______
③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限选实验试剂:0.01mol/LHCl、0.02mol/LHCl、3.0mol/LHNO3、6.0mol/LHNO3、3.0mol/LNaNO3、6.0mol/LNaNO3、0.1mol/LKSCN、固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1: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少量_______溶液。出现_______,说明猜想1成立。溶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2:往图中的装置中加入100mL_______溶液、100mL _______溶液和过量的固体,再通入过量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猜想2成立。
④交流讨论   小组同学认为,综合上述两个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3成立。
⑤优化实验   若要证明猜想3成立,还要进行实验3。
实验3:_______(只需提供设计思路,不需要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2022-04-29更新 | 105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6 . 某实验小组欲通过加热蒸发KNO3溶液的方法获得KNO3固体。已知KNO3固体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发生反应:2KNO32KNO2 + O2↑。为了探究加热蒸发所得固体X中是否含有KNO2,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
ⅰ.AgNO2是微溶于水的白色(略带黄色)固体
ⅱ.KNO2能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生成I2
【实验过程】

【分析解释】
(1)实验①中,观察到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
(2)实验②中,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利用对比实验排除了稀释对溶液颜色变化的影响。补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 5NO+ 6H+ = 2Mn2+ +_______ + 3H2O
(3)实验③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实验③中选择KI溶液的依据是_______(填字母)。
a.KNO2具有氧化性,KI具有还原性
b.KNO2具有还原性,KI具有氧化性
【反思评价】
(4)综合上述实验,甲同学认为,实验①、②、③均可以证明固体X中含有KNO2;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③不能证明固体X中含有KNO2。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
7 . 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使用加碘盐是为缺碘地区人群补碘的重要方式。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碘盐中的含碘物质进行了成分探究。
【猜想预测】
(1)预测1:食盐中加入的含碘物质是碘化钾(KI)。
预测2:___________
预测3:食盐中加入的含碘物质是碘化钾(KI)和碘酸钾(KIO3)。
【实验探究】
可选试剂:碘盐溶液、0.5 mol/LKI溶液、稀硫酸、新制氯水、淀粉溶液。
查阅资料:KI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氧化性,可以与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2)甲同学基于预测,运用实验室提供的试剂,设计了如下实验,请补全表格:
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实验1步骤1:取2 mL碘盐溶液,加入2 mL稀硫酸,滴加1滴淀粉溶液。
步骤2:在上述溶液中滴加1 mL新制氯水。
________________步骤1证明预测3不正确;步骤2证明预测1不正确
实验2步骤1:取___________
滴加1滴淀粉溶液。
步骤2:取2 mL碘盐溶液,加入上一步配制的检验试剂。
步骤1中溶液不变蓝色,步骤2中溶液变为蓝色步骤1可排除空气带来的干扰;步骤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结论:预测2正确。

【实验反思】
Ⅰ、乙同学认为使用Na2S溶液也可以验证该预测,因此设计了实验3如下:
查阅资料:同浓度下,S2-的还原性强于I-
实验编号加入试剂或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3取2 mL碘盐溶液,滴加1滴淀粉溶液,再滴加1 mL0.5 mol/LNa2S溶液。溶液未变蓝
(3)试推测实验3中溶液未变蓝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Ⅱ、丙同学使用酸化的溶液进行了食盐中碘元素含量的测定,具体步骤如下:
查阅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6878-2011),在食用盐中加入碘强化剂后,食用盐产品(碘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
(4)用天平称量100 g某食盐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溶解,该烧杯中的KIO3与过量KI溶液完全反应后,经测定,生成的碘单质为。则该样品中碘含量(以碘元素计)为___________,符合国家标准。
2021-11-1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亚硫酸钠的组成及性质进行探究。
(1)向Na2SO3溶液中滴加少量Na2S溶液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适量稀硫酸,有沉淀生成。
①该反应说明Na2SO3具有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查资料知H2SO3是二元弱酸,Ka1=1.2×10-2,Ka2=6.3×10-8.判断NaHSO3溶液显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经分析,Na2SO3溶液在存放过程中有可能变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来检验Na2SO3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1: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认为Na2SO3溶液没有变质。
方案2:取样,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Na2SO3溶液完全变质。
乙同学认为上述两种方案均不合理。乙同学对方案2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
(3)丙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测定Na2SO3溶液变质的百分率(变质的百分率=已变质的亚硫酸钠质量/溶液中亚硫酸钠的总质量×100%)。

量取60mL标签上注明为1.0mol·L-1的Na2SO3溶液放入A装置中,进行实验。
①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缺少B装置,测定的变质的百分率将会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②该实验装置中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改进缺陷后再进行实验,若实验前后测得C装置增重3.2g,则Na2SO3变质的百分率为_______
2022-06-27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9 . 某化学小组探究硫酸铁铵的反应。
实验操作现象
向2mL溶液(pH=2.03)中逐滴加入溶液迅速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和大量气泡;继续滴加,当气泡量明显减少时,试管口的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开始逐渐变蓝
向2mL溶液(pH=2.03)中逐滴加入溶液溶液立即变棕红(无丁达尔现象),继续滴加溶液至过量,溶液依然为棕红色,放置两天无明显变化
已知:(棕红)
(1)①实验Ⅰ中产生红褐色沉淀与气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由实验Ⅰ可得出与结合的能力:___________(填“>”、“<”、“=”)。
(2)资料显示,可以氧化。针对实验Ⅱ中的现象,小组同学又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
向2mL溶液(pH=1.78)中加入0.5mL溶液溶液立即变棕红色,约2小时后,棕红色变为黄色,检测到
向2mL溶液(pH=2.03)中加入0.5mL溶液溶液立即变棕红色,约5小时后,棕红色变为黄色,检测到
①实验Ⅲ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结合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Ⅱ、Ⅳ中现象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3)针对实验Ⅲ、Ⅳ的现象差异,小组同学提出猜想:pH影响了的氧化性或的还原性,并实施实验。
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

1.按如图搭好装置,接通电路,电压表读数为0.6V;
2.向a电极附近滴加3滴10%稀硫酸,电压表读数不变;
3.向石墨电极附近滴加3滴10%稀硫酸,电压表读数变为0.5V。
①a、b分别是___________
②结合电极反应解释步骤3中电压表示数减小的原因___________
③补充实验Ⅵ:向实验Ⅱ得到的棕红色液体中加入3滴10%稀硫酸,棕红色迅速变黄,检测到。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Ⅵ中氧化还原反应明显加快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实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_有关。
2024-05-2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化学试题
10 . 硫代硫酸银为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且具有还原性,可用作乙烯抑制剂。某课外小组向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制备。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试剂a试剂b实验现象
溶液溶液开始有白色沉淀,振荡后溶解,随溶液滴入,又产生白色沉淀,而后沉淀逐渐变成黄色,最终变成黑色
已知:Ⅰ.①

Ⅱ.相关物质的
物质

(1)中配位原子为_______,配体阴离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
(2)实验中沉淀溶解的总反应为:,其平衡常数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中随溶液滴入,又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
(4)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沉淀除了含有外,还含有S和
取少量沉淀,加入足量_______(填标号),充分振荡,过滤得滤液a和固体b。
A.乙醇       B.乙醚       C.丙酮       D.
i.取滤液a蒸馏可得黄色物质,证明沉淀中含有S。
ii.取固体b,_______,证明沉淀中含有。(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溶液)
(5)查阅资料可知:。实验证明:实验中S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氧化而非被氧化。从反应速率的角度解释其原因:i.等浓度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的速率更快;ii._______
(6)制备时需及时分离出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
(7)中的银元素在乙烯抑制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小组同学测定制得的白色固体中银的质量分数,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取白色固体,加入适量硝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加水稀释至。再取稀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用溶液进行滴定,重复滴定2~3次,平均消耗溶液的体积为。已知:
①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②若未加入适量硝酸充分反应,会导致测量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白色固体中银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024-03-03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24届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高三大联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