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盖斯定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完成下列问题。
(1)某同学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设计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序号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稀H2SO4H2O
V/mLc/(mol/L)V/mLc/(mol/L)V/mL
2010.00.1010.00.500
40V10.10V20.50V3
20V40.104.00.50V5

(1)①写出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该实验①、②可探究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3_______;实验①、③可探究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5_______
(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
②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③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
④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2mol/L,c(H2)=1.5mol/L,c(CO)=1mol/L,c(H2O)=3mol/L,则下一时刻,反应向_______(填“正向”或“逆向”)进行。
(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ΔH的大小:ΔH1_______ΔH2(填“>”或“<”)。
①P4(白磷,s)+5O2(g)=2P2O5(s)       ΔH1
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2
2 . 根据下列信息判断N2和O2反应生成NO时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g)分解为N2(g)与O2(g)时需要释放能量
B.N2(g)和O2(g)反应生成1molNO(g)时放出能量630kJ
C.断开氧氧键形成1mol氧原子需要吸收能量498kJ
D.1mol N2(g)的能量高于1mol NO(g)
3 .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催化还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写出1mol还原生成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生产中有重要意义。在容积为2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0.1mol的和0.3mol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在5min时反应恰好达到平衡,此时测得的物质的量为0.1mol。
①这段时间内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
②平衡后,若要再提高反应速率,且增大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答一条即可)
③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
B.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3)已知合成氨反应在400℃时的平衡常数。在400℃时,测得某时刻,此时刻该反应的_______(填“>”“=”或“<”)。
(4)如图表示合成氨在恒压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体积百分数与投料比[]的关系。

由此判断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4 .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 g Na2CO3固体和0.5 gNaHCO3固体,再分别加入30 mL 0.3 mol·L-1盐酸,充分反应后,用手触摸试管,明显感觉到加Na2CO3固体的试管变热了,加NaHCO3固体的试管变冷了。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CO (aq) +2H+ (aq)=H2O(1) +CO2(g)△H1<0, HCO (aq)+H+ (aq)=H2O(1) +CO2(g) △H2>0。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一定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你支持谁的观点?_____(填“甲”或“乙”) ,理由是_______
(2)查阅资料:
反应I :CO(aq) +2H+ (aq)=H2O(l) +CO2(g) △H1= -12.14kJ· mol-1
反应II :HCO (aq) +H+ (aq)=H2O(l) +CO2(g) △H2= +12.64 kJ·mol-1
向V mLc mol· L-1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2V mLc mol·L-1稀盐酸。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是      (填标号)。
A.B.C.D.
(3)该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了实验,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表格一:

试剂1

试剂2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温度/℃

0.5 g Na2CO3

40mL HCl 19.0

21.7

0.5 g NaHCO3

40 mL HCl 19.0

18.1


表格二:

试剂1

试剂2混合

前温度/℃

溶解后温

度/℃

静置后的

温度/℃

试剂3混合

前温度/℃

混合后

温度/℃

0.5 g Na2CO3

10 mL H2O19.0

22. 3

19.0

10mL H2O 19.0

19.0

0.5 g NaHCO3

10 mL H2O19.0

17.5

19.0

10 mL H2O 19.0

19.0


表格三:

试剂1

试剂2混合

前温度/℃

溶解后温

度/℃

静置后的

温度/℃

试剂3混合

前温度/℃

混合后

温度/℃

0.5 g Na2CO3

10 mL H2O19.0

22.3

19.0

10mL HCl 19.0

20.5

0.5 g NaHCO3

10 mL H2O19.0

17.5

19.0

10 mL HCl19.0

18.3


实验操作:将试剂1与试剂2混合,测混合后溶液的温度,静置,冷却至定温,再将试剂3与之前的混合溶液混合,再测混合溶液的温度。
①实验中玻璃搅拌器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表格二对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III:Na2CO3(s) +2H+ (aq)=2Na+ (aq) +H2O(1) +CO2(g) △H3
反应IV:NaHCO3(s)+ H+ (aq)=Na+ (aq) + H2O(l) +CO2(g) △H4
则△H1______(填“>”、“< ”或“=”,下同) △H3,△H2______ △H4
2022-01-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10-11高三上·山西吕梁·阶段练习
5 . 已知H2O(g)=H2O(1) ΔH=-Q1kJ•mol-1
C2H5OH(g)=C2H5OH(1) ΔH=-Q2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kJ•mol-1
若使23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kJ
A.Q1+Q2+Q3B.0.5(Q1+Q2+Q3)
C.0.5Q1-1.5Q2+0.5Q3D.1.5Q1-0.5Q2+0.5Q3
2021-12-26更新 | 2117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卷
6 .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下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molNH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已知化学键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单位kJ·mol-1.若已知下列数据:
化学键H-HN≡N
键能/kJ·mol-1435943
试根据表中及图中数据计算N-H的键能为___________kJ·mol-1.
(3)用NH3催化还原NOx还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4NH3(g)+3O2(g)=2N2(g)+6H2O(g) ΔH1=-akJ·mol-1
N2(g)+O2(g)=2NO(g) ΔH2=-bkJ·mol-1
若1molNH3还原NO至N2,则该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ΔH3=___________kJ·mol-1(用含a、b的式子表示)。
7 . 下图是合成氨反应和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的催化历程。

已知:①N2(g)+H2(g)NH3(g)     ΔH1
N2(g)+Fe(s)=N-Fe(s)     ΔH2
③N-FeS(s)+H2(g)=NH3(g)+Fe(s)     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
B.ΔH2=E2-E1
C.相同条件下,反应③的速率最慢
D.键能关系:E(N≡N)+E(H-H)>3E(N-H)
2021-11-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8 . H2O2在Fe2+、Cu2+的存在下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OH(羟基自由基),•OH可将有机物氧化降解。
(1)Cu2+—H2O2体系中存在下列反应:
Cu2+(aq)+H2O2(aq)=CuOOH+(aq)+H+(aq) H1=akJ/mol
CuOOH+(aq)=Cu+(aq)+•OH(aq)+O2(g) H2=bkJ/mol
2CuOOH+(aq)=2Cu+(aq)+H2O2(aq)+O2(g) H3=ckJ/mol
则H2O2(aq)=2•OH(aq)H=___kJ•mol-1
(2)为探究温度对Cu2+—H2O2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温度升高,甲基橙去除率增大,其原因是___


(3)为探究Fe2+—Cu2+—H2O2能够协同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某研究小组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得出“Fe2+—Cu2+—H2O2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效果优于单独加入Fe2+或Cu2+”结论的证据为___


实验条件:200mL甲基橙模拟废水(1.5g•L-1,pH=3.0),温度60℃、V(H2O2)=2.0mL。
曲线1—V(H2O2):m(FeSO4):m(CuSO4)=2:0.02:0.4
曲线2—V(H2O2):m(FeSO4):m(CuSO4)=2:0.02:0
曲线3—V(H2O2):m(FeSO4):m(CuSO4)=2:0:0.4
曲线4—V(H2O2):m(FeSO4):m(CuSO4)=2:0:0
2021-11-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1-2022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Ⅰ.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由图可知此装置除了两烧杯没有填满碎泡沫塑料外,还有何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___________
(2)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Ⅱ.回答下列问题
(3)已知:①


则反应=_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4)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H-H
键能/(kJ/mol) ab
试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则N-H键的键能是___________ kJ/mol (用含有a、b、c的式子表示)。
(5)1molNO2气体和1molCO气体反应生成CO2气体和NO气体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NO2与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常温常压条件下,1g丁烷气体完全氧化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0kJ,则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1-11-0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10 .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取化肥和硝酸,也可用于燃料电池等。
(1)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键
断开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kJa436946

表中a为_______
(2)合成氨原料中的可用CO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已知在25℃、101kPa下:
Ⅰ.     
Ⅱ.     
Ⅲ.     
①25℃、101kPa下CO与水蒸气反应转化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根据反应Ⅰ、Ⅱ、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由反应Ⅱ可以推知:     ,则小于
b.反应III的反应热等于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分子中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的差
c.如图可表示反应Ⅰ的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关系
(3)以氨气代替氢气研发氨燃料电池是当前科研的一个热点,氨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的KOH溶液,生成的产物无污染。以此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石墨Ⅰ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Y电极的电极材料是_______
③通电一段时间后,若右侧玻璃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理论上石墨Ⅱ上通入的体积至少为_______L(标准状况下)。
2021-10-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