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活化能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某校化学小组探究酸性KMnO4溶液与H2O2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甲进行了实验I:常温下,向4mL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滴入一滴0.04mL0.05mol/LKMnO4溶液[c(H+)=5.0mol/L],记录如下:
c(H2O2)/mol/L0.00100.00150.01250.03120.0440.0620
完全褪色时间/s2515122360370
无色气泡一样多
①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对于c(H2O2)增大引起的速率异常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甲排除了一种可能,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种可能性_______
③为了解释c(H2O2)增大到一定浓度后速率减小,乙查得了如下资料:
资料显示:c(H2O2)>0.02mol,H2O2溶液中存在平衡:2H2O2H4O4
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H2O2)=0.0312mol/L速率忽然减小的原因_______
(2)乙继续进行实验II,并记录如下:
操作现象
实验II往2mL0.2mol/LH2O2溶液中逐滴滴加0.05mol/LKMnO4[c(H+)=5.0mol/L]溶液第1-9滴溶液滴下,完全褪色所需时间很长;
第10滴溶液滴下迅速褪色。
整个过程中几乎无温度变化。
①对于第10滴溶液与H2O2溶液反应速率剧烈变化的原因,乙提出如下假设:_______
②乙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了上述假设合理,请补全他的方案:
操作现象
实验III往2mL0.2mol/LH2O2溶液中滴入5滴0.05mol/LKMnO4[c(H+)=5.0mol/L]溶液完全褪色时间为t秒
实验IV往2mL0.2mol/LH2O2溶液中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实验,对于酸性KMnO4溶液与H2O2溶液反应速率,丙进行了总结。下列因素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
a.增大KMnO4溶液浓度  b.增大H2O2溶液浓度   c.增大H2SO4浓度                    
d.加热适当温度      e.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2022-08-21更新 | 85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模化学试题
2 .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认为与KI溶液反应时,能发生以下反应:① ,② 。设计如下装置进行验证,一段时间后,石墨Ⅱ电极上有光亮的物质生成。
   
已知AgI的溶度积常数,氧化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石墨Ⅰ为正极,盐桥内溶质为KCl
B.石墨Ⅱ的电极反应式为
C.往KI溶液中加入淀粉可检验生成的产物
D.平衡常数;反应活化能:①>②
2023-05-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作为绿色氧化剂和消毒剂,在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表明,在54℃下恒温储存两周,的浓度仍然保持为原来的99%,这说明分解反应的_______
(2)催化分解的原理分为两步: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0),则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已知第一步反应为慢反应,第二步反应为快反应,则能正确表示催化分解原理的示意图为_______(填标号)。

(3)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定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反应速率,实验室测量气体体积的常用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填标号),应当怎样改正?_______;四种测量气体体积方法的图示中均用到的仪器包括导管、_______;比较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反应速率时,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为_______

A. B. C. D.

(4)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催化分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

时,0~10min内分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
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相同条件下,的浓度越小,分解速率越大
B.相同条件下,溶液的酸性越强,的分解速率越大
C.在0~50min内,的分解百分率比时大
4 . 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在太阳能作用下制备双氧水。
I.双氧水不稳定。
(1)实验研究发现,碘离子催化双氧水分解反应分两步进行,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_______(补充离子方程式)。其中,反应_______控制总反应速率(填“①”或“②”)。   _______0(填“>”“<”或“=”)。
(2)双氧水在碘离子催化下发生分解反应:,其速率方程为(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n为反应级数,可以为零、分数或整数)。双氧水在常温下的分解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序号反应时间/min/(mol·L)v/(mol·L·min)
00.800
200.400.020
400.200.010
600.100.005
800.050.0025
常温下,该反应的速率常数_______(不写单位)。
II.查阅资料知:是一种弱酸,298K时
(3)298K时,溶液中的水解常数为_______
III.测定双氧水溶液的浓度。
(4)已知:酸性条件下,双氧水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取 mL某双氧水溶液于锥形瓶中,稀释至250 mL。取稀释后的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用c mol·L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滴定液V mL。该双氧水溶液中_______mol·L(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若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没有用标准溶液润洗,则测得的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催化剂光助一芬顿反应用于漂白有机染料的一种机理如图所示,其中包括①②光激发产生光电子与光生空穴(,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③④空穴氧化、⑥超氧自由基氧化、⑦光生电子还原铁离子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⑤每消耗1mol ,共转移4mol
B.反应⑨中双氧水将颜料直接氧化成无色物质
C.在漂白颜料时体现了强还原性
D.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
6 . 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捕集方法众多,可以形成、尿素等重要化合物,还可以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等。如用镍基催化剂催化电解可得到反应生成可放出的热量。固载基催化剂催化反应是实现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将一定比例的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在反应器出口处检测到大量其选择性高达以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该反应中每消耗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D.该反应可能经历了以下过程:①且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
2024-05-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锡东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7 . 中国的能源特点是“多煤、少油、缺气”,因此“煤制合成天然气(SNG)”合成技术对我国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1)煤主要由碳、氢、氧、硫等元素组成,下列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_______
A.炭能燃烧,可用作除味剂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易溶于水,可用于去除油污D.能与碱反应,可用于烘焙糕点
(2)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种高效而洁净的燃料
B.石油的分馏是化学变化
C.石油通过催化裂化过程可获得汽油、煤油等轻质油
D.煤的气化是把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3)已知:几种物质的标准燃烧热如下表所示
标准燃烧热-393.5-283-285.8

①写出能表示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燃烧等质量的上述几种物质,放出热量最多得是_______
③气化过程中,需向炭层交替喷入空气和水蒸气,请从能量利用的角度分析喷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4)一种“酸性气体脱出”并回收硫的技术如下:
第一步,用溶液吸收
第二步,在时,用溶液氧化NaHS回收单质硫,同时产生
①第二步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脱出速度主要取决于第二步反应的速率,则反应速率:_______(填“>”、“<”或“=”)。
2022-10-0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化学试题
8 . 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评选出202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其一是一种可借助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型催化转化方法:,这是最接近人造光合作用的方法,加氢制的一种催化机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是中间产物
B.转化为利用了的氧化性
C.经过Ni活性中心裂解产生需要吸收能量
D.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某课题组研究煤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与砷反应的微观机理,对于所研究的三个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反应活化能/kJ·mol-1
As+NO→AsO+N155.85
As+N2O→AsO+N278.45
As+NO2→AsO+NO2.58
A.相同条件下的氧化性:NO2>NO
B.仅改变温度不能显著改变As与NO的反应速率
C.相同条件下,As与NO的反应速率最慢
D.升高温度不能降低As与N2O反应的活化能
10 . 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历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为该反应的决速步骤
B.若用18OH-进行标记,反应结束后醇和羧酸钠中均存在18O
C.该反应历程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会发生改变
D.反应①中OH-攻击的位置由碳和氧电负性大小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