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小组同学探究盐溶液对反应(血红色)的影响。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分别加入等量的试剂①~④,测得平衡后体系的透光率如下图所示。

已知:i.溶液血红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其它颜色对透光率的影响可忽略
ii.(黄色)
iii.已知对实验无影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入试剂①后溶液透光率增大,证明逆向移动
B.透光率③比②高,可能是阳离子种类或溶液不同导致的
C.透光率④比③高,可能发生了反应
D.若要证明试剂③中对平衡体系有影响,还应使用溶液进行对照实验
2 . HN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浓HNO3与Cu反应的装置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在该实验中的作用为_______
(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该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B.可通过抽动铜丝控制反应开始和停止
C.反应后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D.烧杯中仅发生中和反应
(3)某小组同学发现Cu与浓HNO3反应所得混合溶液为绿色,Cu与稀HNO3反应所得混合溶液为蓝色,针对绿色产生的原因展开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a:Cu(NO3)2浓度大
猜想b:NO2溶解在Cu(NO3)2溶液中
【实验验证】
实验i:配制饱和Cu(NO3)2溶液,溶液呈_______色,证明猜想a不成立。
实验ii:取适量Cu与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置于图2所示装置中,鼓入空气后,溶液上方可观察到_______,5min后,溶液完全变为蓝色,证明猜想b成立。

(4)另一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NO2能与水反应生成HNO2,进而发生下述反应:
①由此该组同学认为通过实验说明猜想b成立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
②写出NO2与水反应生成HN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该组同学改进后设计了新的实验:
实验iii:取适量Cu与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置于图2所示装置中,鼓入氮气后,溶液上方现象与实验ii相同,但5min后,溶液仍为绿色。对比实验ii与实验iii,可推测Cu(NO3)2溶液为绿色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
2023-02-09更新 | 133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届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化学试题
3 . 小组同学探究盐溶液对反应(血红色)的影响。将2mL0.01mol/LFeCl3的溶液与2mL0.02mol/L的KSCN溶液混合,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试剂①~④,测得平衡后体系的透光率如下图所示。
已知:ⅰ.溶液血红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其它颜色对透光率的影响可忽略。
ⅱ.(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入试剂①后溶液透光率增大,一定是由于平衡逆向移动引起的
B.透光率③比②高,可能是阳离子种类或溶液pH导致的
C.透光率④比③高,可能发生了反应
D.若要证明试剂③中Cl对平衡体系有影响,还应使用与试剂③等体积的0.04mol/L的KNO3溶液进行对比实验(已知NO对实验无影响)
4 . 10mL0.1mol•L-1KI溶液与5mL0.1mol•L-1FeCl3溶液发生反应:2Fe3+(aq)+2I-(aq)2Fe2+(aq)+I2(aq),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平衡不移动
B.加适量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
C.经过CCl4多次萃取分离后,向水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出现血红色,证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022-04-01更新 | 494次组卷 | 12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①在实验室制备乙烯
B.用装置②证明溴乙烷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
C.用装置③探究KCl浓度是否对FeCl3+3KSCNFe(SCN)3+3KCl的平衡移动有影响
D.用装置④证明溴和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2023-10-25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 化学实验基础(3大题型)-【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6 . 某学习小组欲利用平衡体系探究影响平衡的因素,将220 mL 0.005 mol⋅L 溶液和20 mL 0.015 mol⋅L KSCN溶液混合,得血红色溶液X,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Ⅰ.改变等离子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1)取2 mL溶液X,加入5滴0.01 mol⋅L KSCN溶液,溶液红色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下同);取2 mL溶液X,插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铁丝,溶液红色_______。基于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2)取2 mL溶液X,加入5滴0.03 mol⋅L KCl溶液,观察到溶液红色变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或者不直接参与平衡体系的对平衡产生了影响。
实验Ⅱ.探究KCl对平衡体系的影响为了确定KCl是否对平衡产生影响,学习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各取2mL溶液X放入3支比色皿中,分别滴加5滴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已知溶液颜色越深,透射率越小),结果如图所示。

(3)上述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KCl对平衡有影响,且KCl浓度越大,影响_______。二是_______
(4)针对产生上述影响的可能原因,学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①:产生的影响。
猜想②:产生的影响。
猜想③:_______
实验Ⅲ.探究盐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
资料信息:
a.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
b.在溶液中存在反应
(5)根据上述信息,学习小组同学各取2 mL溶液X,分别加入5滴①去离子水、②0.3 molL KCl溶液、③0.3 molL NaCl溶液、④0.3 molL 溶液、⑤3 molL HCl溶液进行实验,测得各溶液的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上述实验能证明阳离子盐效应影响平衡体系的实验组是_______。盐效应影响较大的阳离子是_______
A.实验①②③       B.实验①②④       C.实验①③④
(6)解释出现实验⑤现象的原因:_______
7 . 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Fe2+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向2mL溶液滴中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3%溶液(用酸化至),溶液颜色变红。
(1)甲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分析具有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可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配合物。为证实该性质,利用进行如下实验。
(2)的制备:用过量溶液与溶液反应得到,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Ⅱ】验证发生反应

(3)实验b的目的是_______
(4)从沉淀溶解平衡角度解释实验a和b最终溶液颜色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可与反应。
【实验Ⅲ】

(5)上述实验中,d为c的对照实验。
①X为_______
②实验能够证实可与反应,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6)实验Ⅲ中若未加适量水稀释,则无法通过现象得出结论。推测加水稀释的目的可能有:使后续实验颜色变化易于观察;降低_______
2022-05-30更新 | 1314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综合练习(二模)化学试题
8 . 某实验小组从电极反应角度探究银镜反应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资料:ⅰ.[Ag(NH3)2]+ [Ag(NH3)]++NH3K1=10−3.81
[Ag(NH3)]+ Ag++NH3K2=10−3.24
ⅱ.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Ag2O溶于氨水
(1)实验发现:乙醛和AgNO3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滴加乙醛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壁逐渐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①有研究表明:配制银氨溶液时,AgNO3和氨水生成Ag(NH3)2NO3,写出生成Ag(NH3)2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性微粒可能是Ag+_______
(2)甲同学查阅资料:银镜反应时,Ag+被还原成Ag。
①电极反应式:
ⅰ.还原反应:Ag++e=Ag
ⅱ.氧化反应:_______。(碱性条件下)
②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ⅰ.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
ⅱ.随c(OH)增大,乙醛还原性增强。
③补充实验验证②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Ⅰ.插入“饱和KNO3溶液”盐桥,电流表指针偏转;
实验Ⅱ.电流稳定后向右侧烧杯滴加NaOH溶液,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实验Ⅲ.电流再次稳定后向左侧烧杯滴加氨水,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理由是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略显灰色,试管壁未见银镜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至pH与实验Ⅳ相同,振荡,溶液变浑浊,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试管壁立即出现银镜
①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Ⅳ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_
②分析实验Ⅴ中“立即出现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随c(OH)增大,可能是也参与了还原。经检验该假设成立,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4)总结:ⅰ.银氨溶液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剂主要是Ag+,还原剂主要是乙醛;ⅱ.银氨溶液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能促进银镜反应的发生,此法不适用于检验醛基,请解释原因_______
9 . 某小组同学以不同方案探究Cu粉与FeCl3溶液的反应。
(1)甲同学向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浅蓝色,由此证明发生了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__
(2)乙同学通过反应物的消耗证明了上述反应的发生:将Cu粉加入到滴有少量KSCN的FeCl3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色,有白色沉淀A产生。
针对白色沉淀A,查阅资料:A可能为CuCl和CuSCN(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①根据白色沉淀B是__(填化学式),判断沉淀A中一定存在CuSCN。
②仅根据白色沉淀A与过量浓HNO3反应产生的实验现象,不能判断白色沉淀A中一定存在CuSCN,从氧化还原角度说明理由:__
③向滤液中加入a溶液后无明显现象,说明A不含CuCl,则a是__(填化学式)。
根据以上实验,证明A仅为CuSCN。
④进一步查阅资料并实验验证了CuSCN的成因,将该反应的方程式补充完整:
_Cu2+_SCN-=_CuSCN↓+_(SCN)2
⑤结合上述过程以及Fe(SCN)3Fe3++3SCN-的平衡,分析(2)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
(3)已知(SCN)2称为拟卤素,其氧化性与Br2相近。将KSCN溶液滴入(1)所得的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则溶液变红的可能原因是____
10 . 某兴趣小组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为研究对象,结合所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改变条件使其发生“色彩变幻”。
已知:①K2Cr2O7溶液存在平衡:Cr2O+H2O2CrO+2H
②含铬元素的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Cr2O(橙色);CrO(黄色);Cr3+(绿色)。
   
(1)i可证明反应Cr2O+H2O2CrO+2H的正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ii是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正向移动”,试剂a是_________
(3)iii的目的是要验证“增大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逆向移动”,此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Ⅱ中不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5)继续实验
   
①解释溶液变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②溶液变绿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