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氨是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

(1)根据图提供的信息,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在图中曲线___________(填“a”或“b”)表示加入铁触媒的能量变化曲线,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2)在恒容容器中,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
A.3v(H2)=2v(NH3)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2的同时生成2n mol NH3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一定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保持体积不变,0.5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有0.4 mol NH3,则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3位有效数字)
(4)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 mol N2、1 mol H2 、1 mol NH3 后该反应的速率大小关系为v___________v(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1)已知颜色深浅(I)与有色物质浓度(c)和观察深度(L)的乘积成正比:(式中k为常数)。在a、b两支容积均为30mL的针筒中分别抽入气体,将针筒前端封闭。
   
①将a针筒活塞迅速推至5mL处,从视线1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将b针筒活塞迅速拉至20mL处,从视线2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探究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将溶液(接近无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将得到的红色溶液分为两等份。甲、乙两同学分别取一份向其中加入少量KCl(s)。
①甲同学根据中学所掌握知识预测红色应该___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②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该反应为配位反应,且学习到更多配离子,如冰晶石中、银氨溶液中等。因此预测红色应该____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理由:___________
3 . 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1)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原子核外有_______种不同能量的电子,写出其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_______;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液溴的保存通常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2)能作为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填序号)。
A.的氧化性B.的熔点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D.HCl、HBr、HI的酸性
(3)反应生成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消耗,放热44.5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已知:的熔点为1040℃,在178℃升华。从物质结构的角度解释两者熔点相差较大的原因:_______
(5)HClO有很好的杀菌消毒效果。为增强氯水的杀菌能力,可以用饱和氯水与小苏打反应来达到目的,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
(6)下列从海洋中提取或提纯物质的生产或实验流程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海盐提纯:
b.海水提镁:
c.海带提碘:
d.海水提溴:
4 . 雾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开发稳定高效的脱硫脱硝工艺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NH4NO3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
(2)① 已知:SO2生成SO3总反应方程式是:2SO2(g)+O2(g) 2SO3(g) ΔH=-196.6 kJ/mol
此反应可通过如下两步完成:
2NO(g)+O2 (g ) 2NO2(g) ΔH1=-113 kJ/mol
NO2(g)+SO2(g) SO3(g)+NO(g) ΔH2=_______
② 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和SO2各1 mol,5min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NO2和NO的浓度之比为1∶3,则NO2的平衡转化率是_______
(3)SO2属于酸性氧化物,将其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NaHSO3溶液。
①NaHSO3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
② 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
(4)某同学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Ⅰ、配制待测液:称量5.0 g烧碱样品(杂质不与硫酸反应),配成1000 mL溶液;
Ⅱ、滴定:取20.00mL所配待测液,用0.05mol·L-1的H2S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后,重复此操作两次;记录数据如下表:
测定序号待测溶液体积(mL)所耗H2SO4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滴定后
120.000.5020.78
220.001.2021.32
320.001.3021.50

计算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
A.酸式滴定管未润洗就装H2SO4标准溶液滴定
B.锥形瓶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C.读取H2SO4标准溶液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
D.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2022-09-30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由γ-丁酸生成γ-丁内酯的反应如下:HOCH2CH2CH2COOH +H2O,在298K下,γ-羟基丁酸水溶液的初始浓度为0.180mol/L,测得γ-丁内酯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215080100120160220
0.0240.0500.0710.0810.0900.1040.1160.132
(1)该反应在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
(2)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是_______,298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3)求120min时γ-羟基丁酸的转化率为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注意格式规范)
(4)为提高γ-羟基丁酸的平衡转化率,除适当控制反应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2022-09-13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温度时,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Ⅰ。其它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关系如图Ⅱ。
   
(1)写出容器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正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当时,该反应___________达到平衡状态(填“已”或“未”);由图Ⅰ,若为10min,则时间内,___________时平衡常数K=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其它条件不变,再充入一定量X,平衡___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X的转化率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 . I.在水溶液中橙色的与黄色的有下列平衡关系:+H2O⇌2+2H+,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黄色的。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_______色。因为_______
(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较浓硫酸,则溶液呈_______色,因为_______
II.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为I2.现有以下实验记录,回答:
实验编号
温度/℃3040506070
显色时间/s16080402010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2)实验试剂除了1mol/LKI溶液、0.1mol/LH2SO4溶液外,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
(3)由上述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8 . 已知在容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存在可逆反应:M(g)+N(g)P(g)+W(g)。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
温度/℃300500700900
平衡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300℃时,在容器中加入0.5molM和0.5molN,4min时反应达到平衡。
①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__mol。
②N的转化率为___ %。
③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25molM和0.25molN,平衡将___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2)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M和N充入该容器中,测得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生成物W在4~6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W)=___ mol·L-1·min-1
②第8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 (填标号)。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③若反应在第8min时,改变了反应的温度,则反应在第12min时,反应体系的温度为___(填范围或数值)。
2020-11-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