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某学习小组欲利用平衡体系探究影响平衡的因素,将220 mL 0.005 mol⋅L 溶液和20 mL 0.015 mol⋅L KSCN溶液混合,得血红色溶液X,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Ⅰ.改变等离子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1)取2 mL溶液X,加入5滴0.01 mol⋅L KSCN溶液,溶液红色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下同);取2 mL溶液X,插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铁丝,溶液红色_______。基于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2)取2 mL溶液X,加入5滴0.03 mol⋅L KCl溶液,观察到溶液红色变浅,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或者不直接参与平衡体系的对平衡产生了影响。
实验Ⅱ.探究KCl对平衡体系的影响为了确定KCl是否对平衡产生影响,学习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各取2mL溶液X放入3支比色皿中,分别滴加5滴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已知溶液颜色越深,透射率越小),结果如图所示。

(3)上述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KCl对平衡有影响,且KCl浓度越大,影响_______。二是_______
(4)针对产生上述影响的可能原因,学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①:产生的影响。
猜想②:产生的影响。
猜想③:_______
实验Ⅲ.探究盐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
资料信息:
a.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
b.在溶液中存在反应
(5)根据上述信息,学习小组同学各取2 mL溶液X,分别加入5滴①去离子水、②0.3 molL KCl溶液、③0.3 molL NaCl溶液、④0.3 molL 溶液、⑤3 molL HCl溶液进行实验,测得各溶液的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上述实验能证明阳离子盐效应影响平衡体系的实验组是_______。盐效应影响较大的阳离子是_______
A.实验①②③       B.实验①②④       C.实验①③④
(6)解释出现实验⑤现象的原因:_______
2023-05-21更新 | 32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萍乡中学、新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创新班联考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同学探究盐对平衡体系的影响。
实验Ⅰ:探究KCl对平衡体系的影响
将等体积、低浓度的溶液(已用稀盐酸酸化)和溶液混合,静置至体系达平衡,得红色浴液a.各取3mL溶液a放入3支比色皿中,分别滴加0.1mL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颜色深浅有关,颜色深,透光率低。
在水溶液中由于水解而显黄色;溶液中存在(黄色)。
(1)稀盐酸酸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采用浓度较低的溶液制备平衡体系,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的颜色对实验干扰。
(2)从实验结果来看,KCl溶液确实对平衡体系有影响,且随着KCl浓度增大,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同学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原因1: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KCl溶液的加入使平衡状态因盐效应而发生变化。
原因2:溶液中存在副反应,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导致平衡状态发生变化。
(3)基于以上分析,该组同学取等体积的溶液a,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种类的盐晶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
序号加入少量盐溶液颜色
1红色
2KCl变浅
3略变浅
4NaCl变浅程度较大
①上述实验可证明盐效应影响了平衡体系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1和2       b.1和3       c.1和4
②选择实验___________(填序号)可得出结论:的盐效应弱于的盐效应。
(4)取等体积的溶液a继续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序号加入溶液溶液颜色
51mL浓盐酸明显变浅,溶液偏黄
61mL去离子水略变浅
上述实验可证明副反应影响了平衡体系,结合实验现象及化学用语分析副反应对平衡体系有影响的原因:___________
3 . 某小组同学探究盐对Fe3++3SCN-Fe(SCN)3平衡体系的影响。
实验I:探究KCl对Fe3+和SCN-平衡体系的影响将已用稀盐酸酸化0.005mol·L-1FeCl3溶液(无色)和0.01mol·L-1KSCN溶液等体积混合,静置至体系达平衡,得红色溶液X。各取2mL溶液X放入3支比色皿中,分别滴加0.1mL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颜色深浅有关,颜色深,透光率低。
②Cl、与Fe3+均能发生络合反应:Fe3++4C1-[FeCl4]-(黄色)、Fe3++2[Fe(SO4)2]-(无色)。
(1)稀盐酸酸化FeCl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采用浓度较低的FeCl3溶液制备Fe3+和SCN-的平衡体系,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的颜色对实验干扰。
(2)从实验结果来看,KCl溶液确实对Fe3+和SCN-平衡体系有影响,且随着KCl浓度增大,Fe3++3SCN-Fe(SCN)3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实验II:探究盐对Fe3+和SCN-平衡体系产生影响的原因
同学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原因1: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KCl溶液的加入使Fe3+和SCN-平衡状态因盐效应而发生变化。
原因2:溶液中存在副反应Fe3++4C1-[FeCl4]-,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导致Fe3+和SCN-平衡状态发生变化。
(3)基于以上分析,该组同学取2mL红色溶液X,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种类的盐晶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
序号加入少量盐溶液颜色
KCl变浅
NaCl变浅程度较大
基于以上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K+的盐效应弱于Na+的盐效应。简述获得结论的依据:______
(4)取2mL溶液X继续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序号加入溶液溶液颜色
1mL蒸馏水略变浅
1mL3mol·L-1盐酸明显变浅,溶液偏黄
1mL1.5mol·L-1硫酸现象a:溶液变为浅黄色
上述实验③和实验④可证明副反应影响了Fe3+和SCN-平衡体系,结合实验现象及化学用语分析副反应对Fe3+和SCN-平衡体系有影响的原因:___________
实验III:探究现象a中溶液变为浅黄色的的原因
序号实验操作溶液颜色
取1mL0.0025mol:L-1Fe2(SO4)3溶液(无色),加入1mL0.01mol·L-1KSCN溶液,再加入1mL1.5mol·L-1硫酸溶液先变红,加入硫酸后变为浅黄色
取1mL0.005mol·L-1FeCl3溶液(无色)溶液为无色
(5)由实验④、实验⑤和实验⑥可知,溶液变为浅黄色与___________(填微粒的化学式)无关。
(6)为了进一步确认现象a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只有Fe(SCN)3,补充完整实验⑦的操作___________
2023-04-09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4 . 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反应,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0molN2和120molH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4s后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2的浓度为2mol/L。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用N2表示的4s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____
(2)若生成17g氨气,放出46.2kJ热量,写出生成2摩尔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外界条件改变为降低温度,则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N2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2mol/L
(4)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容器体积减小压强,则NH3的合成率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2022-12-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76年,法国化学家LaVoisier首次确定硫元素。自然界天然的硫单质主要存在于火山区,发生反应如下(ab均大于0):ⅰ.
ⅱ.。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信息,   _______kJ/mol。推测a____b或(填“>”“<”或“=”)。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适量的气体,仅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时达到平衡状态
B.增大硫单质的质量,逆反应速率会增大
C.达到平衡后,适当升温,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D.平衡后充入少量惰性气体(不反应),平衡向左移动
(3)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仅发生反应①,达到平衡后,测得。温度保持不变,压缩容器至1L且保持体积不变,达到新平衡时_______mol/L。
(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测得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投料比关系如图所示。

①代表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_______
②解释曲线Ⅱ变化趋势:_______
(5)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体系中有,平衡时总压强为21kPa。该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_______。(不要求带单位,可用分数表示,提示:用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为,分压等于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6 . 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因素,设计以下实验:

(1)利用实验I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有:___________
(2)利用实验II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已知:(橙色)(黄色),推测B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继续用酸性溶液和草酸()溶液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如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编号温度℃溶液酸性溶液
浓度/()体积/mL浓度/()体积/mL
a250.102.00.0104.0
b250.202.00.0104.0
c500.202.00.0104.0
①实验时,分别量取溶液和酸性溶液,迅速混合并开始计时,通过测定___________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②实验a、b、c所加的溶液均要过量。理由是___________
③实验a和b是探究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b和c是探究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④实验a和b起初反应均很慢,过了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2022-10-12更新 | 3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7 . 研究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的产生及利用有重要的化学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燃料中不含氮元素,汽车尾气中所含NO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
(2)将SrCO3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SrCO3(s)SrCO3(s)+CO2(g),反应达到平衡时c(CO2)为x mol/L,如反应温度不变,将反应体系的体积快速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则c(CO2)的变化范围为_______
(3)用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生成甲醇蒸气和水蒸气:CO2(g)+3H2(g)=CH3OH(g)+H2O(g) H
已知部分化学键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H-HC=OC-OH-OC-H
E/(kJ·mol-1)436745351463413
H=_______kJ∙mol-1
②一定条件下,在相同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CO2和3.0mol H2,相同时间段内测得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d点v_______v(填“>”“<”或“=”)。已知容器内的起始压强为160kPa,则图中d点对应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kPa-2(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022-08-2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
8 . 某研究小组学生探究硫酸铁溶液与铜粉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固体配制溶液,下列图示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写名称)。

(2)研究小组设计如表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1
现象

步骤1:振荡试管后,溶液颜色呈浅蓝绿色

步骤3:溶液颜色变红,振荡试管,红色消失,并有白色沉淀产生

步骤4:溶液颜色变红,振荡试管,红色消失,白色沉淀增多

【资料】ⅰ.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
ⅱ.淡黄色、可溶的,与共存时溶液显绿色。
ⅲ.硫氰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
①步骤1溶液呈浅蓝绿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经x射线衍射实验检测,步骤3中白色不溶物为CuSCN,同时有液态硫氰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某同学针对步骤4中溶液颜色变红且白色浑浊物增多的现象,提出大胆假设:当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时,氧化性增强,可将氧化为。并做实验验证该假设:
实验2操作1操作2操作3
现象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完全呈绿色。久置,溶液绿色变浅,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始终未见溶液颜色变红。溶液颜色立刻变红,产生白色浑浊,振荡后红色消失。
③操作1中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④操作2主要目的是_______
⑤由操作3可知该同学的假设正确。操作3中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1中步骤4出现相关现象的原因_______
⑥由实验可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因素有_______
2022-05-19更新 | 45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9 . 探究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某实验小组欲通过用酸性(草酸)反应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的速率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溶液已酸化),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序号A溶液B溶液
溶液溶液
溶液溶液
(1)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实验是探究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标准状况下),则在2min末,___________mol/L(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为50mL,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3)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变化如图乙,其中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Ⅱ.溶液中存在平衡(橙色)(黄色)。用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4)向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呈___________色。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已知为黄色沉淀),则平衡向着___________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
(5)对比实验②和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10 . 探究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Ⅰ.某实验小组欲通过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序号A溶液B溶液
20mL0.1mol·L-1
H2C2O4溶液
30mL0.01mol·L-1
KMnO4溶液
20mL0.2mol·L-1
H2C2O4溶液
30mL0.01mol·L-1
KMnO4溶液
(1)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该实验探究的是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4.48m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min末,c(MnO)=____mol·L-1(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为50mL,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3)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变化如图乙,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
Ⅱ.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5)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30%NaOH溶液,溶液呈____色,若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溶液呈____色。
(6)向K2Cr2O7溶液中逐滴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向着____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变化为___。对比实验②和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