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氧化还原反应可拆分为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某小组同学从“半反应”的角度探究反应规律。
(1)已知:的转化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生。
①该转化的还原半反应是,则相应的氧化半反应是___________
②分析上述还原半反应可知:增大可促进得到电子,使其___________性增强,进而与发生反应。
(2)探究与浓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①有同学认为与浓盐酸不能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其依据是___________
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硫酸与浓盐酸中接近】。
装置序号试管内药品现象
浓盐酸24小时后仍无明显变化
粉+硫酸24小时后仍无明显变化
粉+浓盐酸24小时后气球变鼓
②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③a.丙中气球变鼓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_气体(填化学式)。
b.经检测,丙中反应后溶液中存在。从物质性质角度分析丙中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
(3)探究以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果:产生电流,左侧电极表面有析出。
①该装置中左侧电极作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
②写出该装置右侧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对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的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两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而总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结合上述实验思考,仅由以下实验用品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
片、浓溶液、蒸馏水、烧杯、盐桥、导线、电流表(选做下列a或b,若两个都作答,按a计分)

a.若能,在右装置图中填写烧杯中的试剂,并标出电子的移动方向
b.若不能,说明原因。
2024-04-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2 . 如图是牺牲阳极法保护金属的实验装置图,烧杯内为经过酸化的溶液。

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铁作正极被保护
B.将换成,也可以保护铁不被腐蚀
C.向试管中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
D.正极反应式为
2024-02-0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3 . 将1 g琼脂加入250 mL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50 mL饱和食盐水和150 mL水。搅拌、加热、煮沸,使琼脂溶解。稍冷后,趁热把琼脂溶液分别倒入两个培养皿中,各滴入5~6滴酚酞溶液和铁氰化钾溶液,混合均匀。取两个2~3cm长的铁钉,用砂纸擦光,除去表面氧化物。将裹有锌皮的铁钉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如图1;将缠有铜丝的铁钉放入上述另一个培养皿中,如图2。
   
(1)图1中裸露的铁钉作___________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其附近可观察到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
(2)图2中,在裸露的铁钉附近看到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分析出现该颜色的原因:___________,靠近铜丝一端可观察到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
(3)另一个同学也进行了上述实验操作,在图1装置中没有看到上述实验现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一条)。
2023-07-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实验小组探究铝片做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设计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实验1】
装置实验现象
   左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灯泡亮
右侧装置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镁条、铝条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1)实验1中,电解质溶液为盐酸,镁条做原电池的___________极。
【实验2】将实验1中的电解质溶液换为NaOH溶液进行实验2。
(2)该小组同学认为,此时原电池的总反应为,据此推测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实验2实际获得的现象如下:
装置实验现象
   ⅰ.电流计指针迅速向右偏转,镁条表面无气泡,铝条表面有气泡
ⅱ.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经零刻度后继续向左偏转。镁条表面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气泡逸出,铝条表面持续有气泡逸出
(3)ⅰ中铝条表面放电的物质是溶解在溶液中的O2,则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4)ⅱ中“电流计指针逐渐向零刻度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实验3和实验4】
为了排除Mg条的干扰,同学们重新设计装置并进行实验3和实验4,获得的实验现象如下:
编号装置实验现象
实验3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10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
实验4       
煮沸冷却后的溶液
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铝条表面有气泡逸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约3分钟后,铜片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
(5)根据实验3和实验4可获得的正确推论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上述两装置中,开始时铜片表面得电子的物质是O2
B.铜片表面开始产生气泡的时间长短与溶液中溶解氧的多少有关
C.铜片表面产生的气泡为H2
D.由“铝条表面气泡略有减少”能推测H+在铜片表面得电子
(6)由实验1~实验4可推知,铝片做电极材料时的原电池反应与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5 . 有X、Y、Z、M四种金属,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表中。
装置             
现象金属X不断溶解Z的质量增加X上有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甲中电子从X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Y极
B.装置乙的正极反应式为:
C.装置丙溶液中阳离子往M极移动
D.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X>Y>Z
6 . 利用所学电化学反应原理,解决以下问题:
Ⅰ.如图所示,A为电源,B为浸透饱和食盐水和酚酞溶液的滤纸,滤纸中央滴有一滴KMnO4溶液,C、D为电解槽,其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如图所示。
   
(1)闭合K1,断开K2,通电后,d端显红色,则电源b端为___________极,若c、d为惰性电极,检验c端产物的方法为___________。滤纸中央KMnO4溶液处发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已知C装置中溶液的溶质为Cu(NO3)2和X(NO3)3,且均为0.1mol,打开K1,关闭K2, 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析出固体质量m(g)与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关系如图所示,则Cu2+、X3+、H+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D装置中溶液是H2SO4溶液,则电极C端从开始至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Ⅱ.电化学技术是有效解决 CO、SO2、NOx 等大气污染的重要方法,某兴趣小组以SO2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取硫酸,装置如下 :
   
(4)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向___________(填“A极”或“B极” )移动。
(5)请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6)用该原电池做电源,石墨做电极电解2L AgNO3和KNO3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两极均产生2.24 L(标准状况)气体,假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电解后溶液中H+的浓度为___________
7 . 某小组同学实验验证“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
(1)实验验证
实验I:将0.0100mol/LAg2SO4溶液与0.0400mo/LFeSO4溶液(pH=1)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实验Ⅱ:向少量Ag粉中加入0.0100mol/LFe2(SO4)3溶液(pH=1),固体完全溶解。
①取I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灰黑色沉淀为Ag。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Ⅱ中溶液选用Fe2(SO4)3,不选用Fe(NO3)3的原因为_______
综合上述实验,证实“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
(2)采用电化学装置进行验证。

小组同学设计如上图电化学装置进行实验:
i.按照上图的装置图,组装好仪器后,分别在两烧杯中加入一定浓度的a、b两电解质溶液,闭合开关K,观察到的现象为:Ag电极上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右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则a为_______溶液;b为_______溶液;(写a、b化学式)
ii.再向左侧烧杯中滴加较浓的_______溶液,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表明“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
22-23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8 . 用选项中的电极、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可组成原电池。下列现象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电极a电极b A溶液 B溶液现象或结论
A CuZnCuSO4 ZnSO4一段时间后,a增加的质量与b减少的质量相等
BCu Zn稀H2SO4 ZnSO4盐桥中阳离子向b极移动
C Fe C NaClFeCl3外电路电子转移方向:b→a
D C C FeCl3KI、淀粉混合液若开始时只增大FeCl3溶液浓度,b极附近溶液变蓝的速度加快
A.AB.BC.CD.D
2022-12-27更新 | 44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统练四化学试题
9 . 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装置示意图   
注:盐桥中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胶
现象锌片_______,铜片上_______,电流表指针发生_______
能量转换_______转化为_______
微观探析在硫酸锌溶液中,负极一端的_______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进入溶液
在硫酸铜溶液中,正极一端的_______获得电子变成_______沉积在铜片上
电子或离子移动方向电子:_______极流向_______
盐桥:_______移向ZnSO4溶液,_______移向CuSO4溶液
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负极:Zn-2e-=Zn2(_______反应)
正极:Cu2+2e-=Cu(_______反应)
总反应:Zn+Cu2=Zn2+Cu
(1)Zn­ZnSO4半电池:在ZnSO4溶液中,锌片逐渐溶解,即Zn被_______,锌原子失去电子,形成Zn2进入溶液,即Zn-2e-=Zn2;从锌片上释放出的_______,经过导线流向铜片。
(2)Cu­CuSO4半电池:CuSO4溶液中的Cu2从铜片上得到______________为铜单质并沉积在铜片上,即Cu2+2e-=Cu。
(3)盐桥的作用: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_______会移向ZnSO4溶液,_______移向CuSO4溶液,使两溶液均保持电中性。当取出盐桥后,形成断路,反应停止。
2023-07-06更新 | 413次组卷 | 1卷引用:【知识图鉴】单元讲练测选择性必修1第4单元01讲核心
10 . 由A、B、C、D四种金属按表中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现象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
A.装置甲中的B金属是原电池的负极B.装置乙中电流的流向为B→C
C.装置丙中溶液里的移向AD.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是D>A>B>C
2022-10-19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