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含量的测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日常生活中可通过食物摄入铁元素,例如黑木耳中就含有比较丰富的铁元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地黑木耳中铁的含量,开展了如下研究与实践活动。
【研究与实践活动一】
研究黑木耳中含铁物质的水溶性:称取a g黑木耳,洗净切碎,用蒸馏水浸泡后取浸泡液进行铁元素检测,结果未能检测到铁元素。
【研究与实践活动二】
研究黑木耳中铁的含量:称取a g黑木耳,高温灼烧使之完全灰化,按如下流程对得到的黑木耳灰进行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浸泡液中未能检测到铁元素,说明黑木耳中的含铁物质___________溶于水(选填“能”或“不能”)。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滤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滤液与Fe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由A转化为B可加入的试剂X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5)由C转化成D的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___________
(6)将a g黑木耳中的铁元素经流程A→C-D进行完全转化,将D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b g红棕色固体。若流程中加入的铁反应掉c g,则该黑木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2 . 我国在明代就有了利用绿矾(FeSO4·7H2O)和硝酸钾制备硝酸的工艺,其主要流程如下:

(1)已知“煅烧”时得到一种红棕色固体和三种气态氧化物,写出“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吸收”过程通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3)“蒸馏”获得的硝酸液体显黄色是因为溶有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通过下列实验测定硫酸亚铁晶体样品的纯度。准确称取1.2000 g样品置于锥形瓶中,用50 mL蒸馏水完全溶解,加一定量硫酸和磷酸溶液;用0.02000 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标准溶液41.00 mL。___

已知:8H+MnO+5Fe2=Mn2+5Fe3+4H2O。计算硫酸亚铁晶体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 . 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状粉末,易溶于水,易被氧化,可用作织物染色的媒染剂、漂白剂等;工业制取亚硝酸钠晶体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现设计相关实验测定其产品纯度。

(1)吸收:溶液从设备顶部以雾状喷下吸收从底部通入的尾气,其优点是:_____
(2)还原:若硝酸在“还原”阶段只生成,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测定产品中纯度。实验操作如下:
ⅰ.用电子天平称取7.500g样品,配成500mL样品溶液。
ⅱ.向锥形瓶中准确移入50.00mL样品溶液,滴加适量的溶液酸化,加热至40~50℃,冷却后,用0.10 溶液进行滴定(已知:),至恰好完全反应,消耗溶液40.00mL。
ⅲ.重复滴定三次。
①测定时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测定的结果将会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②该亚硝酸钠晶体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有:___________
③试计算产品中纯度(即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 . 氯化亚铜(CuCl)微溶于水,易被氧化,广泛应用于医药等行业。以废铜渣(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64%,CuO的质量分数为8%,其他杂质不含铜元素)为原料,可制备CuCl并获得副产品(NH4)2SO4,流程如下:

(1)“浸出”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反应Ⅰ.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反应Ⅱ. 4Cu + NH4NO3 + 5H2SO4 = 4CuSO4 + (NH4)2SO4 + 3H2O
①浸出温度为20℃时,铜元素浸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铜元素浸出率 = ×100%

结合图像,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②实际浸出温度选择65℃,可提高单位时间内铜元素浸出率。若温度过高,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充分浸出后,“还原”时加入的(NH4)2SO3溶液需略过量,“还原”后的滤液经多次循环可提取一定量的(NH4)2SO4(忽略转化流程中杂质参与的反应)。
①“还原”时(NH4)2SO3溶液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 (写出两点)。
②假设铜元素完全浸出,忽略过量的(NH4)2SO3,计算100 g废铜渣理论上可制得CuCl与(NH4)2SO4的物质的量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023-04-19更新 | 57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已将用于制药等生活实践。
(1)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在锥形瓶中加入铜屑和稀,水浴加热使温度保持左右,向混合物中通入,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所得溶液经分离提纯得

①反应中将氧化为的氧化剂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装置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
(2)工业用上述方法制备时,若采用空气代替氧气,会增加制备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原因是_______
(3)为测定所制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样品,配成溶液;取溶液,向其中加入溶液与反应(参加反应的与EDTA物质的量之比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EDTA溶液。计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022-12-16更新 | 40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
6 . 连二亚硫酸钠()广泛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行业,因其使用时对织物的损伤很小,故又称“保险粉”。
I.制备
锌粉法是最早应用于工业生产连二亚硫酸钠的方法,其制备原理及装置如下:
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药品;
步骤2:打开仪器a的活塞,向装置C中通入一段时间,发生反应:
步骤3:打开仪器c的活塞滴加稍过量的NaOH溶液使装置C中溶液的pH处在8.2~10.5之间,发生反应
步骤4:过滤,将滤液经“一系列操作”可获得

已知: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
的化学性质相似。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名称为_______
(2)装置B(单向阀)的作用为_______
(3)一系列操作包括盐析、过滤、脱水、洗涤、干燥等操作,其中洗涤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
A.乙醇B.NaOH溶液C.水D.浓硫酸
(4)步骤3需控制溶液的pH在8.2~10.5之间,其原因为_______
II.含量的测定
称取2.0g制得的产品溶于冷水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该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mol/L碱性标准溶液滴定,选择合适指示剂,平行滴定三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分别为19.98mL、20.90mL、20.02mL。
(5)是一种比较弱的氧化剂,能将氧化为,自身被还原为,滴定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6)选择指示剂时,指示剂的条件电位要在滴定突跃电位之间,本实验滴定突跃范围为0.01V~0.38V,根据下表,可选择_______为指示剂。
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条件电位颜色变化
提示剂条件电位(V)还原态氧化态
亚甲基蓝0.36无色蓝色
二苯胺0.76无色紫色
二苯胺磺酸钠0.84无色紫红
邻苯氨基苯甲酸0.89无色紫红
(7)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杂质不参与反应,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22-12-29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双基考试化学试题
7 .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是Na2CO3(可能含有碳酸氢钠杂质)。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制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加热mg样品至恒重,测定相关数据。

方案二:称量3.600g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其中20.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滴加甲基橙作指示剂;用1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达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体积为13.00mL。
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中:
①X气体选择N2、不选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③实验需先通一段时间X气体,再加热样品。若要准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还需要提供一个数据,它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热前后,甲装置的质量变化
B.加热前后,乙、丙装置的质量变化总和
C.加热前后,a处的质量变化
(2)方案二中:
①发生反应的化学程式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②根据该实验方案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8 .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在水溶液中存在反应:Al3++4OH-=[Al(OH)4]-、[Al(OH)4]-+CO2=Al(OH)3↓+HCO;②2Al(OH)3Al2O3+3H2O,该小组据此设计了测定某镁铝合金(除镁、铝外,其它成分不溶于酸)中铝的质量分数的实施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称取镁铝合金样品ag,称量仪器的名称是___
(2)第二步:将ag样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填离子符号)。
(3)第三步:向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是___(填化学式)。
(4)第四步:向第三步所得滤液中通入足量CO2,充分反应后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滤渣数次。第五步:烘干第四步所得滤渣并灼烧至恒重,冷却后称量,质量为bg,则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_;若第四步操作时没有洗涤滤渣,测定出的铝的质量分数将___(填“偏大”或“偏小”)
9 . 取30.0g牛奶样品,将所含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氨,用25.00mL1.00mol/L硫酸将其完全吸收,再加入19.00mL2.00mol/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生成硫酸钠和硫酸铵。请计算:
(1)所用NaOH的物质的量为__mol。
(2)样品中蛋白质转化生成的氨的物质的量为__mol。
(3)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0%,则样品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___
2021-08-07更新 | 5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
10 . 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量起抗氧化和杀菌的作用。某兴趣小组测量葡萄酒中含量的实验方案如下。

(1)方法1:“吸收”过程发生反应,微沸除去过量的
①“中和滴定”时,将吸收液转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甲基橙作指示剂。边滴加溶液,边_______,眼睛注视_______变化(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②当最后半滴溶液滴入后,_______,此时达到滴定终点(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③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

④滴定前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将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⑤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2)方法2:“吸收”过程主要发生反应为,“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主要发生反应为
①方法2测得样品中含量为_______
②若滴定操作时间过长,将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得含量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标号)。
A.若方法1未除去过量,将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B.相较于方法2,方法1挥发出的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C.方法2“调”的目的是防止发生反应
D.方法2“调”不宜过高,避免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
2023-02-25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