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做相关验证和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验证具有氧化性。

①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装置甲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说明具有氧化性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该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制备(难溶解于水中)。

①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三颈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该实验体现了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实验表明,将纯净的缓缓地通入到溶液中,得到沉淀。为了探究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该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Ⅰ:溶液中的
假设Ⅱ: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①验证假设Ⅰ(配制溶液前已将蒸馏水煮沸并密封冷却)。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溶液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
假设I成立
实验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
实验i现象为___________,实验ii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验证假设Ⅱ。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目的
实验iii同实验步骤同实验的相关现象作对照实验
实验iv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iv的步骤为___________,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668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3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考题猜想)(6大题型)-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 . 某化学小组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进行如下探究。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一)性质探究。供选试剂:溶液、溶液、片、粉、溶液
(1)同学甲探究铁具有还原性,可选择试剂:粉、溶液、_______
(2)同学乙为探究的还原性,取2 mL 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氯水,观察现象不太明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欲获得更充分证据,此实验操作应该完善为_______
(3)同学丙欲探究具有氧化性,其方案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二)的制备同学丁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已查完好。

(4)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进行的操作:先打开,关闭,打开,反应片刻后,再______________,发现溶液从装置2进入装置3中,关闭
(5)从实验操作过程分析装置3中有灰绿色沉淀产生而没有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
(三)出土铁器修复部分过程的分析与探究
(6)腐蚀原理分析:一般认为,铁经过了如下腐蚀循环:Ⅰ.转化为;Ⅱ.在自然环境中形成;Ⅲ.反应形成致密的保护层;Ⅳ.保护层再转化为。如此往复腐蚀。
①从原子结构解释步骤I很容易发生的原因:_______
②上述过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为_______(填序号)。
(7)化学修复过程探究:研究发现,对铁的腐蚀会造成严重影响,铁器表面会产生。将铁器浸没在盛有 的溶液的容器中,缓慢加热至60~90℃。一段时间后,取出器物,用溶液洗涤,至无
①加热目的是_______
②检测洗涤干净与否的操作:_______
③铁器表面的脱氯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④修复中变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21-11-18更新 | 30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Ⅰ.对甲苯磺酸是一种白色晶体,熔点107℃,易溶于醇、醚和水,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

实验室利用磺化反应制备对甲苯磺酸(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有分水器,其作用是使回流的水蒸气冷凝进入分水器,有机溶剂进入烧瓶,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当分水器中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
B.分水器可将反应体系中的甲苯移除
C.烧瓶中不需要添加沸石
D.冷凝水从x口进入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根据对甲苯磺酸的结构,有同学推测对甲苯磺酸的性质和硫酸相似,进行了如下探究:
(3)对甲苯磺酸可能是强酸,电离方程式:,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____
(4)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蔗糖迅速变黑。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对甲苯磺酸具有___________

A.吸水性                    B.脱水性                    C.强酸性
(5)向吸收液中滴加一定量___________溶液,仍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对甲苯磺酸不具有强氧化性。
A.Ba(OH)2                    B.NaCl                           C.CaCl2
Ⅲ.对甲苯磺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合成丙酸乙酯。
将0.2 mol丙酸(M=74 g∙mol−1)、1 g对甲苯磺酸和0.24 mol乙醇(M=46 g∙mol−1)加入三口瓶中,加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过滤,分别经水、碳酸钠溶液、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后进行蒸馏,蒸出17.4 g馏分。
(6)计算该反应的产率____。(产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7)请评价用对甲苯磺酸代替浓硫酸做酯化反应催化剂的优点___________
2024-05-02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4 . 连四硫酸钠()能延长血液凝结时间,是生物酶、生物键的修复剂。某研究小组设计实验探究连四硫酸钠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发现A中产生气体和浅黄色固体。B中溶液褪色,C中溶液变红色,D中不产生沉淀,E中产生白色沉淀。
(1)工业上用双氧水和反应制备连四硫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B中现象说明A中产生了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用文字解释C中现象___________
(3)分析D和E中现象说明E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从环保角度分析,本实验需要改进之处是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取E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铜片,片刻后,溶液变为蓝绿色,并产生气泡,由此推知,E中主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序号)。


(5)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连四硫酸钠保存不善会变质,设计简单实验证明连四硫酸钠已变质:___________
2023-12-2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的酸性强弱开展下列实验,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为_____
(2)装置的作用是_____
(3)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填“酸性溶液”“溶液”或“溶液”),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通过装置E、F中的现象:_____可证明的酸性强于,用试纸测定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的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的酸性强弱。
(5)由石灰乳与反应制备漂白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标准状况下制得了漂白粉,则漂白粉的产率为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 . 某小组利用含铜刻蚀废液制备无水,并电解饱和溶液探究其阴极产物以便回收铜。
I.制备无水。制备流程如下:

(1)实验室中,“结晶”时使用的陶瓷仪器是_______,“脱水”最适宜的方法为_______
(2)已知“过滤”后的滤液中主要溶质为,则“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II.探究电解饱和溶液的阴极产物。用下图所示装置电解饱和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阴极电极表面附着白色固体,电极底部有少量红色固体生成,电极附近的溶液呈“黑色”。

(3)查阅文献发现白色固体是CuCl。则生成CuCl的阴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
(4)为抑制阴极副反应的发生,该小组继续探究影响CuCl固体析出量的因素,实验如下:
编号电解液阴极电极析出固体量
白色固体红色固体
15%溶液较多
215%溶液少量较多
3饱和溶液较多
4饱和溶液,适量盐酸较多
实验结果表明,为减少电解过程中CuCl的析出,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
(5)为探究溶液呈“黑色”的原因,该小组查阅含铜物质的颜色后有如下猜想:
猜想1:“黑色”物质是细小的CuO粉末;
猜想2:“黑色”物质是纳米铜粉;
猜想3:“黑色”物质是形成的络合离子。
为验证猜想,该小组进行以下实验,得出初步结论:
编号操作现象初步结论
1取2mL“黑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①_______,振荡无明显现象猜想1不成立
2取2mL“黑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硝酸,振荡_______猜想2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2的现象不能证明猜想2一定成立,理由是③_______,因此,关于“黑色”物质的成分还需进一步研究。
2022-03-31更新 | 1195次组卷 | 3卷引用:必刷卷05-2022年高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乙卷)
7 . 已知易溶于水和乙醇。某实验小组用如下装置制备并探究其性质。装置如图所示,部分装置省略。实验发现,装置B中溶液变红色,不褪色;装置C中溶液为红色,装置D中溶液褪色。向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充分反应直至装置A中反应停止。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浓硫酸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根据装置C、D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使品红褪色的主要微粒可能有___________;根据提出假设,设计对照验证实验。实验过程中除温度外,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023-05-05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氯气、氯水、漂白粉都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实验室中制备
方法一:与浓盐酸反应
方法二: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原理为
(1)方法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发生装置为______(填编号)。

(2)当制得相同质量时,方法一与方法二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
Ⅱ.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氯水,并探究其部分性质。

(3)若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色干纸条未褪色,则乙中的试剂可能是______(填编号)。
A.浓       B.饱和NaCl溶液       C.NaOH溶液
(4)将装置甲中所得氯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红色褪去。有同学提出如下两种原因:
【原因1】氯水中含有的中和掉NaOH而使溶液褪色
【原因2】氯水中含有的______具有漂白性而使溶液褪色
请设计实验验证:褪色的原因确实存在“原因2”。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______(填试剂与现象)。
2023-04-22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探究Fe2+与SCN-能否反应生成配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FeCO3固体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FeCO3由FeSO4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检查装置气密性后,依次打开活塞K4、K3、K1,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K2,关闭_______,反应结束后,将b中FeCO3固体纯化备用。
(2)分别取等量少许FeCO3固体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I和实验II:

①向难溶电解质中加入具有不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会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盐效应”。则实验II中KCl溶液会使FeCO3(s) Fe2+(aq)+CO(aq)溶解平衡向_______(填“溶解”或“沉淀”)方向移动。
②已知相同浓度的KSCN和KCl溶液的“盐效应”作用相近。两组实验的滤液中二价铁的总浓度实验I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验II,其原因是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Fe2+和SCN-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应生成配合物。
10 . 已知水合肼(N2H4·H2O)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沸点为120.1℃,有毒且不稳定,在300℃时分解成N2、NH3、H2和H2O,有淡氨味,具有强碱性、强还原性和吸湿性。某小组为探究其性质进行以下实验。
Ⅰ.水合肼的实验室制备。
用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CO(NH2)2]水溶液在40℃时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继续反应可以制得水合肼,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

(1)反应时应向三颈烧瓶中逐滴滴加NaClO碱性溶液,防止其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
(2)三颈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探究水合肼的分解产物。
该小组成员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热分解水合肼,并对分解产物( N2、H2、NH3、H2O)进行探究。

(3)C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E中少量铜粉的作用是_______
(4)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热装置E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G中无现象,H中_______,Ⅰ中_______
(6)N中当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若最后检验所收集的气体为N2,能否说明是水合肼热分解产生的?并说明理由:_______
2022-07-25更新 | 68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